摘 要: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進入到南亞市場,對南亞國家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資企業需要大量的中高級的多元化的技能工人,而南亞職業教育主要以培訓機構為主,培訓以短期初級技能培訓為主,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研究表明,南亞職業學生重成績和實踐能力,缺乏工作經驗,對學校所獲得實踐技能不滿意;南亞中資企業亟需技能工人,不滿學生專業不扎實,企業最信任崗前培訓;南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形式單一,院校期望與企業建立時時合作關系。
關鍵詞:南亞國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影響因素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天津職業教育走出去有效路徑研究——以對南亞國家職業教育援助為例”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XⅦ4079)。
1 南亞國家職業教育現狀
課題組研究的南亞國家,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阿富汗、馬爾代夫,不包含不丹。課題組通過調研尋找到各個國家職業教育及產教融合的共性,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據。
1.1 中資企業角度的職業能力需求狀況
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走出國門,這需要有與這些企業以及生產技術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作為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培養本土職業人才以滿足中資企業日益增加的職業技能人才數量和職業技能質量的要求。中資企業對于南亞職業能力的需求由初級的勞動力工人,到初級的技術能力,發展到中高級的技能;從單一的專業能力,向多元化的職業能力轉變。隨著中資企業投資力度的加大,勢必對南亞本土職業能力的需求在質量、多元化、體系化、人才數量化上提出更高的需求。
1.2 南亞職業能力供給狀況
通過調研發現,南亞職業教育機構絕大多為培訓機構,只提供短期簡單技能培訓。中等職業學校數量有限,培養職業學生數量較少,技能水平受師資和設備影響,實際操作能力較差,入職后仍需要深度培訓。高等職業教育院校數量少,專業不健全,每年能夠供給市場職業人才較少。加之南亞重視實際操作技能培養,而弱化技能理論知識教育,使得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知識體系不健全,難以在技能上自我升級。南亞職業機構專業設置不全,即使市場需求量大的專業往往沒有能力開設,體現出南亞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陳舊,師資能力欠缺。當前南亞職業能力體現出的特點是:職業能力質量差,能力單一化,技能陳舊化,職業教育不成體系,脫離企業需求。
1.3 南亞產教融合狀況
通過調研發現,南亞國家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呈現出不同的狀態,差異較大,如印度產教融合在軟件行業融合深度很高,其他產業產教融合程度非常低,呈現兩極化特點。投資企業專注于低附加值的產業,除軟件等個別行業,其他的產業的技能工人水平要求較低,因此企業更愿意與具有優勢的行業開展產教融合。而如巴基斯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程度很低,受當地經濟環境和社會不穩定因素影響,投資企業較少,并且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領域,對工人的技能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企業對產融合的迫切性不高。
而南亞多國職業教育院校的產教融合意愿非常高,希望與相關企業開展深度的合作,但是企業普遍的反饋來看,熱情不高。主要問題集中在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不強烈,企業需要的技能水平不高,通過培訓的方式即可解決技能的需求。同時,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學體系較死板,設備較陳舊,知識更新慢,都是企業不愿意與職業院校開展深入合作的原因。另外,很多南亞職業院校資金不足,主要的資金來源為社會投資和少量的撥款,導致很多院校與企業的合作目的不純,以合作的形式要求企業采購、捐贈設備等,這也導致很多企業擔心與院校過于深度的合作投入人力物力過大,得不償失。
隨著中資企業在南亞的投資加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將引入南亞多國,對技能的要求不能再限于低技能的勞動密集型,而轉為技能密集型產業,對工人的技能要求必將加大。企業對校企產教融合的需求將變得更迫切。
2 南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影響因素狀況
2.1 南亞職業學生重成績和實踐能力,缺乏工作經驗,對學校所獲得實踐技能不滿意
南亞學生重視學習成績和實際操作技能以及溝通能力,不重視技能證書和專業理論知識。學生希望通過成績體現其個人能力而不是技能證書,學生重視技能操作而輕視理論學習,希望能夠快速獲得就業技能,而對技能與知識的一體化認知不清,不能構成其今后技能升級的知識體系。
南亞學生認為影響其就業的因素是缺乏競爭力的工作經驗、學校不重視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企業對能力的要求較高。這表現出學生對自身發展的要求,對學校所獲得的知識技能不滿意,以致其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說明,學生期望在校期間更多的獲得實習實踐的機會,期望能夠學到企業需要的技能。表明,產教融合的職業辦學思路是正確的方向。
2.2 南亞中資企業亟需技能工人,不滿學生專業不扎實,企業最信任崗前培訓
南亞中資企業重視學生的操作技能,而對招聘者工作效率、專業知識理論、溝通能力等要求都不高。這表明中資企業對南亞職業教育不看好,認為學生只要能培養出能從事基本工作的學生即可,其實這也是中資企業降低從業標準的無奈之舉,也是南亞職業人才匱乏的表現。
技能知識不扎實是企業認為最大的問題,知識陳舊次之,最后是知識面狹窄。所以當前解決南亞職業教育首先應該從基本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兩個方面出發,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技能方法,才能夠學以致用,知其所以然,以致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企業最信任的職業人才培養方式是企業開展的崗前培訓,這樣說明,企業對南亞職業教育現狀的無奈之舉。企業自己開展培訓雖然能夠培養成完全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但這種培訓需要企業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職業院校和商業培訓機構較少的受到硬性規定是束縛,雖不能與企業自己開展崗前培訓相比較,但能夠較快的調整課程設置和培訓大綱,來迎合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適合企業的人才培訓方式應是企業針對其本身在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間做權衡,試圖努力改善職業院校與企業的溝通渠道,打通合作路徑也是一件權衡動力砝碼。
2.3 南亞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形式單一,院校期望與企業建立時時合作關系
南亞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的合作主要是短期技術培訓,產教融合的形式較為單一,深度的產教融合仍屬于摸索階段,這一狀況表明,校企雙方沒有找到合作的契合點,尤其企業與校方的合作還主要限制在人力資源的快速產出階段,企業未能夠參與校方的教學建設過程中。
南亞職業院校最希望與企業建立時時合作關系,希望企業能夠更多的參與到學校的建設中來,并且希望能夠在校董事會中設立一些相關企業總裁為董事會成員,提升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鄭慶芳.泰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原因分析[J].市場觀察, 2015,(z2)
[2]王小梅,范笑仙,丁曉昌,周光禮,韓夢潔.巴基斯坦高等教育發展現狀與前景——訪問巴基斯坦的調查報告[J].中國高教研究,2017(9)
[3]王繼元.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中產教融合研究的元分析[J].職教論壇,2017(3)
[4]唐山高職教育赴柬印新三國參訪團.柬埔寨、新加坡、印度三國職業教育考察報告[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7,15(3)
[5]蒙菊花.印度高校產教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啟示[J].中國高校科技,2017(5)
作者簡介
張金澤(1982-),男,天津人,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