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
【摘要】電氣類基礎課程是目前我國高校工程類學生的重要課程之一,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應對“95后”學生的特點。本文就對分課堂提高參與感、科學研究培養專業素養、網絡助力教學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能提高“95后”大學生電氣類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95后大學生 電氣類基礎課程 對分課堂 科學研究 網絡助力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到上海理工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研究項目資助(項目編號:CFTD18013Y)。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35-01
1.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95后大學生已日益成為校園的主力軍,但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的快速發展,不少95后大學生嚴重依賴網絡,這造成大學課堂“低頭族”的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電氣類基礎課程是目前我國高校工程類學生的重要課程之一,該課程通常要求學生能夠從工程的角度出發有效解決電氣類問題。由于該類課程涉及的定理較多,知識結構比較復雜,對于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本文針對95后大學生的特點,考慮電氣類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改進教學策略,以適應“95后”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改變。
2.影響95后大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因素
2.1網絡
95后學生伴隨著網絡長大,他們從小就接觸網絡,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網絡,因而很多學生上課時難以控制自己不去玩手機,造成課堂效率低下。
2.2 組織紀律
相比于80后大學生在讀書時代整個社會環境對紀律的要求,95后大學生成長的時代對紀律的強調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對個性的強調。因此很多學生會出現上課遲到、早退、曠課甚至在課堂上睡覺等問題。
2.3課堂參入度
80后大學生以能與老師互動為一種榮譽,而95后大學生經常為了展現個性,在老師想方設法想與其互動時,冷漠的不發一言,這不但使得學生不能積極的參與學習,也使得老師對上課失去成就感。
3.現有教學方法的不利之處
3.1 寬松的管理體制
相比于高中對學生的絕對管制,例如規定睡覺起床時間、按時查寢、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等,大學處在從學生時代到走向社會的中間過渡期,因此它的管理體系是較為寬松的,更強調學生的自覺性。這就導致一部分不能自我約束的學生在該休息時不按時休息,該上課時睡覺甚至玩手機打游戲等。
3.2 大課堂的教學模式
相比于高中老師的小班制教學以及對學生的熟悉程度,大學老師的班容量是比較大的,而且多呈現每周一節大課的形式,加之教學時間緊張,因此大學老師對學生的熟悉程度差,對學生的約束少,這也給教學效果和教學評價造成了影響。
3.3課時少、課程難的教學困境
由于課時有限,而課程難度大,特別是電氣類基礎課程一直是大學掛科率最高的課程之一,因此老師只能花費大量的時間講解理論知識才能保證所有課程內容都傳授給學生。但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這么難的課程沒有通過反復的做題聯系,既不能理解忘得也快,甚至有些課程不經過預習的話,完全不能跟得上老師的講授。所以,課時少和課程難的問題亟待解決。
4.針對“95后”大學生有效的教學方法
4.1 對分課堂,提高學生的參與感
考慮到95后大學生喜愛動手、喜愛自我學習的特點,嘗試采用對分課堂的實行,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對分課堂的定義是將一半的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授課堂知識,另一半的時間分配給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與自我學習。通過對分課堂使得所有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
4.2 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不知道這門課程有什么用處,因此老師可以組織電氣類的科研創新大賽,指導學生一點一滴的做出科研成果,形成研究風氣,讓學生將電氣類各個課程的知識融會貫通,看到教材之外的廣闊天地。
4.3網絡助力教學,讓學習無孔不入
95后大學生強烈依賴網絡,我們的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建立微信群等進行問題討論、轉載關于課程知識的文章,引起學生關注與興趣。同時,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學習任務、提供實時答疑,實現與學生的全方位互動。
5.總結
本文根據95后大學生的特點以及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通過對分課堂提升學生參與感、科學研究培養學生專業素養以及網絡助力教學等手段,增強95后電氣工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綜合素養,達到更優的教學效果。本項目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廣到其它工程類基礎課程的課程教學策略改進中,具有很強的擴展性,根據教學需求靈活的改變各教學策略所占的比重,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潘繼民,陳鳳玲.淺談調動95后大學生課堂積極性的方法[J].大陸橋視野,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