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慧娟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閱讀作為重點部分,需要教師結合實際,充分利用文本細讀的策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希望本文分析,能夠進一步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提高提供有效助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文本細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097-02
引言
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有著積極作用,為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本文基于文本細讀教學模式,充分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1.文本細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1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閱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項,當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充分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就目前小學生自主閱讀的情況來看,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方面較為薄弱,而大多學生在進行粗讀后更是無法將文章的中心內容進行掌握,對文章的理解相對片面。所以,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閱讀的情況來進行改善,教師可以選擇文本細讀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來說,一篇文章并不會很長,所以讓學生在閱讀時逐字逐句的進行細讀可以更好的分析文章的內容。在開展文章細讀的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對每一次每一句進行充分的理解,掌握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從而達到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教學目標。
1.2有利于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但可以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還有利于學生文字常識的積累。在將文章的內涵進行掌握后,學生還能通過作者的一些華麗辭藻中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情,而對于這些具有深刻含義的詞句,學生就可以將其進行摘抄,在平時的寫作中運用。在小學高年級階段,語文閱讀教材中會出現一些文言文,在對文言文進行閱讀時,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難度,因此,在對文言文這類內容進行閱讀時,學生就可以運用自己平時所積累的文言詞句來對文言文內容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教學策略
2.1深入細節、掌握文本內涵
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時,想要使學生深刻了解文章的內涵,就要讓學生多讀,但是在讀的過程中并不能沒有目的、沒有意義的進行。首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要深入文本的關鍵詞句,在一篇文章中,很多關鍵的詞句都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如文章的中心句則將作者的寫作心情和表達的思想呈現出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從而了解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其次,在文本細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力來填補文章中的空白。在很多文章中,其內容的深刻含義都沒有直接表達出來,作者這樣的寫作方法是為了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感受來了解作者的思想。對于文章中的空白其實并不是毫無意義的,而是與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了貫穿。因此,教師應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文章的空白處進行聯想,從而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
2.2正確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把握文本細讀的重點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主體位置,教師本身站在課堂教學的主導位置,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閱讀。很多學生在閱讀中都跟隨教師的思想進行閱讀,這樣并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去閱讀文章,而教師在學生閱讀中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在學生出現錯誤閱讀時進行糾正,在學生出現困惑時給予幫助。在學生自主閱讀時,很多學生都會斷章取義,根據文章中的一段內容來代表整個文章的含義,這樣就步入閱讀的誤區,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根據全文的內容進行思考,提取文章中的重點,而不是用文章中的一部分去理解整片文章的內容。
2.3在深入淺出中遵循教學規律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文本細讀方法,其重點就是要遵循深入淺出的教學規律,因此,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在掌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背景下對文章進行細讀,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解文章每一個段落的含義,并且文章中會有很多作者使用的比喻句等,學生都要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將文章的每一個段落充分結合在一起,找到文章的要點。教師可以創造情境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中,充分了解作者的心情及寫作的含義。
結束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該重視引入文本細讀策略,要不斷通過進一步總結與實踐,提高文本細讀的實際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有效閱讀技巧,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185.
[2]李廣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管窺[J].才智,2015(2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