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是閱讀和表達的基礎,是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在語文課程目標中,不僅把識字作為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而且明確提出在1—2年級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并且要“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字的間架結構”,“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而漢字筆畫繁多,且存在一字多義、多字同音的等情況,給低年級學生的識記和運用帶來了困難。但漢字的構形是有規律的,那么怎么樣才能幫助低年級學生多識字,識好字呢?
【關鍵詞】識字教學 低段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40-01
一、部首歸類,理解部首表意的功能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創立了中國的漢字部首系統,部首字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部首的表意功能,它可以加深對漢字據形知意特點的認識,培養舉一反三的理解能力。
【案例1】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拍手歌》“鸝、鷹,雀”的識字片段
出示詞語:錦雞 黃鸝
師:誰能發現這兩個詞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們都是鳥類。
師:是的,這兩個詞語都是鳥類,兩個字都有一個鳥字邊,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古時候的鳥字,慢慢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看見的這個“鳥”
師:同學們,那是不是所有鳥類的名字都帶有鳥字邊呢?
生:不是
師:同學們看看這兩個動物的名字
出示詞語:老鷹、孔雀
生:它們也都是鳥類,鷹、雀、兩個字里面都有一個“隹”。
師:這個字的讀音跟追逐的“追”相同,“隹”表示的也是鳥類,同學們可能有疑問了,“隹”怎么會是鳥類呢?
師:看看它們的尾巴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師:實際上“鳥”指的是長尾巴鳥,“隹”指的是短尾巴鳥。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多個有聯系的對象的記憶,要明顯強于對單個孤立的對象的記憶。通過部首歸類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歸類識記,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一個字,而是一群字。上述案例中,通過對帶鳥字邊、隹字旁的字的學習,學生理解了:“鳥”“隹”是部首字,有“鳥”“隹”的字大部分都與鳥類有關。
二、形近比較,掌握形近字辨別方法
學生在學習生字中,積累得越多就越會發現,有很多生字在結構上是非常相似的,在運用這些漢字的時候經常會張冠李戴。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識字教學中對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從中尋同辯異。
【案例2】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神州謠》識字片段
全班齊讀課題,識記“州”字
(1)指名認讀“州”字,注意讀準翹舌音。
(2)比較“州”和“川”:“州”與我們學過的那個字長的很像?“州”與“川”又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補充:“州”是象形字,我們都知道“川”是河流的意思,“州”就是河流或者水中間的小塊陸地,中間的這些點就表示小島。
(3)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識記“州”字
低年級學生傾向于對字形的大體輪廓進行感知,細節辨別能力不高,所以教學上要從趣味感知字形結構開始,通過追溯字形、分析字義讓原本抽象的文字變得具象化,使形近字的辨別更輕松高效。
三、追溯字源,區分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多字同音是漢字的另一大特點,要想認清同音字,對剛剛接觸語言文字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并非易事,因此這也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應該追溯根源,讓學生明確多音字的不同字理,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析形辯意,正確區分同音字。
【案例3】部編本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宵、霄、削”教學片段
出示生字:霄 宵 削
師:同學們,先來讀讀這三個字“宵、霄、削”,看看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我發現這三個字的讀音都一樣。
師:是的,像這樣聲母、韻母、音調完全一樣的字我們就稱它們為“同音字”。
出示題目:元( ) ( )蘋果 九( )云外
師:下面老師想請大家把上面三個字填到下面的括號里面,誰會填?
生:元宵、削蘋果、九霄云外。
師:能說說你這么填的理由嗎?
生:宵的意思是晚上,所以填元宵。削蘋果要用到刀,所以選“削”,九霄云外跟云有關,所以選“霄”。
師:說得非常好,我們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我們可以通過偏旁來猜測它的意思。
教師通過教學,把漢字造字的特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鞏固了形聲字部首表義的特點,使同音字字形與字義的關系,牢牢扎根在學生的心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二年級下冊(2018)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陳曉燕(1988.3.25-),女 ,浙江省諸暨市人,大學本科學歷, 小學二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