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診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4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84例病患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9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49.23±2.6)歲,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對照組男患者22例,女患者20例,年齡22-84歲,平均年齡(50.16±1.32)歲,采取西醫方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及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 9.52%、35.71%,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對比兩組數據可知,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23%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6.66%,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結論: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診內科治療中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起到關鍵作用,提高療效同時還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上消化道出血;急診消化內科;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114-01
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分為大出血和一般性的出血,當血量超過身體周邊血容量20%即視為上消化道大出血,糜爛性的胃炎和消化性的潰瘍屬于一般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內科中是很普遍且死亡率極高的一種疾病,它的產生與其他病癥存在關聯,例如:血管和胃部的病變以及全身性的病變。由于上消化道的發病機制無法具體確定,一旦患病就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患者及時的采用中西醫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本院對84例患者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并分析采取急診消化內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并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4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84例病患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觀察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9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49.23±2.6)歲;對照組男患者22例,女患者20例,年齡22-84歲,平均年齡(50.16±1.32)歲。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僅采用西醫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每次給患者靜脈推注80的奧美拉唑針,靜推完成后進行40奧美拉唑針q8h靜滴,在此過程中給上消化道患者給予去甲腎上腺素鹽水(250ml生理鹽水、16去甲腎上腺素針)。
1.2.2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西醫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的治療方法相同。中醫治療法主要是給與患者1付由白及、五倍子和三七等成分組合成的止血散,把這些有效的中藥成分放入冰鹽水中加以調配到稀糊狀再給患者服用,醫護人員也可以采用胃管給患者用藥。患者一次沖服1付,一天服用三次,止血半天后就可以停止用藥。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患者要保持7天連續治療。
1.3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包括頭疼眩暈、全身乏力、口干舌燥、血流動力不足等情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100%[1]。
對兩組上消化道患者治療效果可分三個標準進行評定:顯效、有效、無效。當患者經過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在臨床上的嘔血和黑便等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結果完全正常,且血壓完全恢復正常水平時就說明療效顯效;而在一段時間的治療后,患者的胃鏡檢查、血壓檢查等結果均基本恢復正常,嘔血、黑便癥狀基本消失則說明療效有效;若治療后患者嘔血、黑便等癥狀依然存在,血壓水平沒有恢復正常,患者病情反而更嚴重說明是無效的療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情況
通過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組有4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9.52%;對照組有15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5.71%,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然低于對照組的,對比兩組數據可知,存在較大差異(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23%(40例),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66%(28例),觀察組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P<0.05)。
3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急癥,它的常見病因有消化性的潰瘍、急性胃黏膜受損、胃癌、血管性疾病、尿毒癥等。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嘔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出血不但損害肝臟正常功能,還會引起感染、失血性休克,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與此同時上消化道出血還會伴有失血性貧血的并發癥,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質量[3]。對于上消化道出血臨床上多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取得的臨床療效不夠顯著,患者還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而在中醫診斷上消化道出血是由胃引起,經口而出。經過不斷地探究,在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效果更顯著有效并且不良反應更少;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組有4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9.52%;對照組有15例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5.71%,數據表明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然低于對照組的。采取止血散對患者進行治療,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減弱胃液還可以減少體內胃酸的分泌作用,以完成患者的局部止血,中醫起到了“祛疲生新”、“祛腐生肌”的作用,采用西醫治療和中西結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23%(40例),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66%(28例),數據表明,采用中西結合方法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更有效[4-5]。
綜上所述,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不但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也降低了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了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身體恢復健康,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學進. 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診消化內科治療的臨床療效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5):149-150.
[2]羅興文, 劉光平, 羅芳. 急診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 醫藥前沿, 2016, 6(15):198-199.
[3]楊亞忠. 急診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療[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4):33-34.
[4]羅興文, 劉光平, 羅芳. 急診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分析[J]. 醫藥前沿, 2016, 6(15):198-199.
[5]喻德林, 胡希亞. 急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治療觀察[J]. 醫學信息, 2016, 29(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