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廣州市白云區良田第一小學校是一所鄉鎮公辦小學,地處白云區邊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后,交通十分不便。學校師資編制緊張、教師年齡老化嚴重、整體素質偏低等原因,造成藝術類課程實施水平相對低下。許多孩子呈現出藝術特長,卻無法得到正確指導。而孩子在藝術課程的學習之旅,或達不到正常水平,或由于交通不便被中斷學習,或學不得法。面對這些問題,我校以“社會適應、文化認同、自主吸納、愉悅生長”為理念,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等開展紅領巾小社團活動,引入教育資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基于此,對悅納教育下農村小學社團活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悅納教育;農村小學;社團;活動;實踐探究
一、社團活動課程的設計理念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富于娛樂性的閑暇教育不僅有益于當時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對性情的陶冶有著長期作用。”社團活動為學生創建自在的環境,在課余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并且在社團活動中培養的藝術修養、體育精神、生活情趣等將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遵循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和尊重了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培養了學生的個性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社團活動對學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進行綜合素質鍛煉、知識視野拓寬、交往合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渠道。
良田第一小學紅領巾小社團活動以“社會適應、文化認同、自主吸納、愉悅生長”為理念,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特長、個性等自愿報名,由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廣東金鐘少年宮和廣州七星武術館共同參與組建,集知識學習、社會實踐、資源共享、技能提升、自主發展為一體的成長共同體組織。同時,我們認為社團活動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一種以校為本的選修性課程,也就是說它是“學校課程”的一種,因此社團活動也可稱其為“社團課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尊重并滿足某一特定學生的成長需求,呵護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興趣,構建多元化的延伸課程。本著“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允許學生根據自身不同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確定修讀課程,讓學生在社團課程的滋養下,實現自我、自主吸納、愉悅生長。
二、社團活動課程的現實樣態
1.步驟清晰的社團課程創設
為了創設出既滿足學生需求、又符合學校實際的社團課程,社團活動采取了分“兩步走”的創設模式。
第一步是自身評估。綜合考慮社團課程開展的現實條件,這便是“自身評估”需要完成的任務,評估的內容主要有:合作單位教師的能力和學校的資源。學校和合作單位溝通,確定能開展的社團課程。
第二步是學生自主報名,學生根據社團課程自主報名。悅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可以說是“社團活動”的精神內核,若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學校設定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擇。
2.有條不紊的社團課程選擇
開學前兩周為“社團活動”的準備周,由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各中隊輔導員通過宣傳、張貼社團課程內容,學生在閱讀、了解后,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同時,在家長的指導和教師的建議下,到中隊輔導員處填寫“社團活動報名表”。由于社團課程一般是采取小班教學模式,為了在有限的班額下,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每個學生都可以在2天的“猶豫期”里重選社團課程。一些報名人數少,達不到開班要求的社團課程會取消,這部分學生在“猶豫期”里,可以重選課程。
3.走班式的社團課程學習
社團課程強調以興趣驅動,只要有興趣,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申報,這就打破原有的班級和年齡限制,因此,社團活動主要是以“走班”形式實現。每周周四下午第二節課結束,學生都會不約而同地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課桌,然后走向別的教室,或者來到操場上,開始社團活動的學習。
4.關注過程的社團課程反饋
社團活動創設的目的是讓學生發展興趣,張揚個性,形成特長,最終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的多元智力。因此,每個社團都有一個獨立的家長微信群,每次社團活動后,管理社團的教師會將社團活動照片、小視頻上傳到微信群,讓家長及時了解,同時教師會提出一些注意事項。家長也會通過微信群,反饋學生的疑惑或練習情況,讓社團課程家校溝通無障礙。
5.提供社團活動成果的展示舞臺
每學期的社團活動成果展示都是學生大展身手的時候。學生購置服飾道具,裝扮妝容,在學校大廳展板陳列展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邀請父母一同出席成果展示會。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最好地詮釋了什么叫“愉悅生長”。
三、社團活動課程的管理
社團活動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文化素養,培養美術、音樂、體育等各項特長。那么如何管理社團活動呢?
1.做好社團活動開班前的準備工作
制訂《社團工作手冊》,每個社團班主任人手一冊。工作手冊里面的內容包括:社團教師職責、社團動方案、學生名冊(生源情況)、上課地點、考勤登記表、活動過程圖片、上課計劃(教案)、社團活動總結。活動結束后的七個工作日內,將社團工作手冊統一回收并上交少先隊大隊部,整理、留檔。
這樣做的好處是目的明確、要求具體、教師主動、規范管理。
2.進行簡單隆重的社團開班儀式
目的是增強儀式感。通過分班,讓老師和學生都能明確地知道上課地點、時間、要求等。
3.做好三方面的溝通
(1)與家長的溝通
發放《社團活動通知》讓家長很清楚地知道學校在做的事情。目的是告知家長并獲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2)與合作單位溝通
因為是合作,有效及時的溝通尤為重要。若活動有變化需及時傳達到每一位參與者。同時,充分利用微信群等,進行信息傳遞。
(3)與本校師生的溝通
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班級微信群、社團微信群,進行信息傳遞。
4.分別對社團班主任、授課老師、學生提出要求
(1)社團班主任
做好社團活動課組織管理,如組織紀律、考勤登記、監督、安全、溝通聯系等。對照《社團工作手冊》收集整理資料。如收集學生作品、拍攝活動照片、記錄活動過程性資料,充實工作手冊,寫好活動總結。
(2)社團授課教師
備好課,上好課。教師要授課的教案或計劃。有計劃地安排授課,安排成果展示。同時,對課程進行反思。及時與學校、家長溝通、反饋信息。
(3)學生
準時到達上課地點,認真上好每一次課。根據授課要求,購買、攜帶相關活動器材或用具。課后堅持練習,真正能掌握社團活動課程里的一些技能。學會統籌時間,既能把日常學習做好,又能堅持練習社團活動的“本領”。
四、社團活動課程的效果
1.社團活動讓學生的興趣與需求相融合
我們永遠無法忘記,社團開班儀式時,學生臉上難以掩飾的興奮,對于這些稚嫩的孩子來說,社團活動絕不僅僅是新鮮事物,更是社團活動課程學習與個性需求的不期而遇。在社團活動過程中,學生最大的收獲就是將處在萌芽狀態的興趣發展成特長。在社團活動課中,力求成為學生興趣的點睛之筆,學生在強調多元、注重興趣的社團活動中各取所需,學到了許多國家課程規定之外的基礎內容,獲得了屬于自己的一門“絕活兒”,這也使得良田一小的學子,能在一些場合展現自己的風采。同時,社團活動讓學生的興趣范圍不斷擴大,求知欲也獲得了極大的激發。
2.社團活動讓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增強
此外,由于社團活動課的實施要打破班級界限,學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也有所增強。社團活動關注的是學生的興趣,每周四下午4:00-5:00,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學便可以走出自己的行政班級,相聚在一起,取長補短、加深理解。《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明確將“學會共同生活”作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但不得不承認,隨著家庭組織的核心化以及獨生子女數量的增多,學生的交往能力也顯得愈發薄弱,再加上學生每天面對的都是行政班級中熟悉的小伙伴,與陌生人交往的能力更是極度缺乏。而社團活動的學員則具有較大的變動性,學生每個學期都要遇到許多新面孔,在與這些新朋友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生的交往能力也獲得了提升。我們發現不少原本相對內向的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社團活動”學習,都變得開朗和外向了。
3.社團活動使學生“自主吸納、愉悅生長”
社團活動課,學生不僅找到了自己所鐘愛的內容,發展并擴大了自己的興趣,還獲得了許多課堂課程無法給予的能力。社團活動使學生在快樂中有所收獲,在收獲中恣意成長,真正實現“自主吸納、愉悅生長”。
4.社團活動讓家長減輕了負擔
部分家長希望讓孩子能學一些專業的課外藝術類課程,但由于所居偏遠,交通不便,想而不得,或難以堅持。學校與廣東金鐘少年宮和廣州七星武術館合作,開展社團活動配備專業的授課教師,家長非常放心地讓孩子在學校里就能學到課外專業培訓機構里的課程,減輕家長孩子求學路上的來回奔波,在同樣的時間里收益更多。這正好滿足了這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需要,同時也彌補了學校藝術類課程的不足。
5.社團活動整合了稀缺的人力資源
學校與少年宮、武術館合作,共同開展社團活動,解決了學校因人力問題無法開展一些專業藝術課程的問題,滿足了學校發展的需求。
五、經驗總結
1.準確定位——開展社團活動的理念保障
開展社團活動,必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定,社團活動是什么?其基本功能是什么?需要準確定位。
我們認為社團活動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一種以校為本的選修性課程,也是“學校課程”的一種,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整個課程體系中的第三級課程,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補充性課程,是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都已落實到位的基礎上進行補充的。一是缺位補充。即相對于整個課程體系內容的缺失補充,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沒有的內容可以在社團活動中開設,這是橫向的補充。二是到位補充。即相對于整個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到位補充,當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兩級課程的目標的達成度不夠或需要適當提升時,我們可以在社團活動中去實現,這是縱向的補充。三是滿足學生興趣愛好,成長需求的補充。這是以生為本,健康成長的補充。
2.資源評估——開展社團活動的條件保障
開展社團活動的資源主要包括人、財、物及校內外的文化資源,學校如何開展社團活動必須量“資源”而行,特別是要考慮人的因素,專業指導教師的人數和水平情況,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需要在開展社團活動前,對資源進行科學的評估,以此設計社團活動,這樣才能有相匹配的資源條件作為保障,才可能達到相應的效果。
3.基本原則——開展社團活動的方向保障
(1)興趣性原則。社團活動應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應與課堂教學有所區分,要讓學生在興趣中掌握知識。
(2)層次性原則。指目標要求方面,即根據年級的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提出相應的目標要求。
(3)連續性原則。即是指在時間方面要不斷堅持;二是指社團活動的主要內容類型要堅持承接實施。
(4)自主性原則。即指學生選擇參與要自主,二是參與于過程要自主。
(5)補充性原則。即是相對于整個課程體系內容缺位補充;二是對整個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到位補充。
(6)承接性原則。即緊密與現行課程及內容進行銜接和傳承,將社團活動植根于整個課程體系中,獲取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
4.實施意見——開展社團活動的策略保障
(1)制定標準。對社團課的類型,達成的目標和要求,開展實施的基本內容,成果的展示形式,考核評價方法等提出基本標準要求。
(2)納入計劃。學生社團的建設,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保證社團活動的教師、時間、場地、設備等。社團活動納入課程。
(3)融入整合。即與整個課程計劃緊密結合,大膽拓展教材,傾力拉深課堂。
(4)引入人力資源。學校師資緊缺,專業課程引入專業對口教師進行授課。與廣東金鐘少年宮、廣州七星武術館,合力共同開展社團活動。
參考文獻:
梁惠權.梁惠權與悅納教育[D].北京師范大學,201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