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凡
摘 要: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基礎組成部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推動小學教育向前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教育理念以及素質教育理念不斷在小學教育領域滲透開來的背景下,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契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提升空間,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教學精力投入較多,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增效減負已經成為新課改對小學教育改革提出的新方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
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基礎性,主要是使學生掌握一些基礎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如果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則很難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氛圍中,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增效減負形成正確的認知,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角度和方法實施增效減負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目標。
一、創建輕松快樂的語文課堂
課堂氛圍與學生理解和接受語文知識的效果之間存在著較為重要的聯系。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為其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其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融入課堂活動,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小動物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腳印”,并分別分析不同的動物的腳印都像什么。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代替了教師對課文內容的直接講解,使學生能感受到更加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
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講解的內容上,使得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忽略了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會使語文課堂的教學氛圍過于單調。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合理把握講解時間、學生討論時間以及互相提問時間,采用合適的方式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結構。例如,教師在講解到《手捧花盆的孩子》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全班的學生朗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大意形成基本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討論“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具有怎樣的啟示作用?”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的過程是其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的過程。學生討論完畢后,向教師匯報學習結果,并提出自己對課文知識所存在的疑問,教師予以詳細的解答。
三、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
不同的學生其在學習能力以及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的一個教學方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并分別對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消除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方面存在的壓力和畏難感。例如,教師講解到《兩小兒辯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難度進行合理規劃,將班級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層次,分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合適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使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到適合自己的語文教育,有利于促進增效減負目標的達成。
四、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錯誤的教學觀念,認為課堂教學的效果完全取決于自己的教水平。其實教師的教學水平僅僅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因素。如果教師一味地對知識點進行重復講解,那是無法真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正確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總結相應的學習方法,比如,閱讀模塊的學習應該按照粗讀與精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寫作板塊需要積累寫作素材和寫作結構等。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其語文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另外,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上積極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與教師和其他學生共同解決。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課程體系中,語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增效減負已經成為現代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正確認識增效減負任務的基礎上,通過創建輕松快樂的語文課堂,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通過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宋艷玲.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策略的實踐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4):137.
[2]趙連文.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5(11):35.
[3]李振速.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2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