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鈞方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學科,對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數學教師就要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新課改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停留在知識傳授這一表層上,而是更深入地實現學生三維目標的發展上。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運用新課程理念,創新數學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對數學教學的要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呢?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淺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不足之處,敬請指出。
一、創新導入方式
導入是新課的開始,也是成功教學的開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創新導入環節,設計趣味化、科學化的導入,用精彩的導入抓住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快速帶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新內容的學習產生迫不及待的渴求心理,這樣學生就會專心地投入到教學環節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多媒體、故事、游戲等多種形式的導入方式。
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數學“1到5的認識”這課時,考慮到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為了聚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具體設計如下:教師先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不同數量的事物圖畫,有1只猴子、2個氣球、3朵花等。但只有圖畫,沒有具體的數字。色彩豐富的圖畫一下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趁勢引出新內容的學習:“小朋友,你知道這些圖畫的具體數量嗎?”就這樣教師運用多媒體畫面不僅將抽象的數字具體化、直觀化,引出新內容的學習,還為學生出示一幅色彩鮮艷的視覺盛宴,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留下圖文并茂的深刻印象,為新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也是教師輸出知識、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學方法是否恰當關系到學生能否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南,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目前,新課程大力倡導的新方法主要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師在運用中要結合學習內容,靈活運用。
如,以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一課為例。在上課初教師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分析:紙箱里原來有9盒飲料,又運來4盒,現在一共有幾盒飲料?考慮到學生年齡較小,因此,教師可以用問題當“拐杖”輔助學生自學。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1)原來有幾盒飲料?(2)又運來幾盒?(3)用什么方法求一共有幾盒飲料?接著,教師讓學生先自主解決。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對問題的積極思考,經過短暫的思考,有的學生從9后面接著往后數4個數得到13;有的學生利用“擺小棒”的方法得出問題的答案;還有的學生運用“湊十”法,從4個里拿出1個,與9湊成10個,這樣就可以得到13。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認為這幾種方法哪種最好?為什么?由于學生的年齡問題,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如何討論,注意哪些事項等。經過合作討論,有的小組認為第一種方法簡單;有的認為第二種方法有趣;還有的認為第三種方法算的最準確……最后,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湊十”法。圓滿地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三、創新練習方式
練習是鞏固知識、內化能力的重要環節。雖然數學教學強調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但必要的數學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一定量的數學練習的數學教學就是“紙上談兵”。因此,為了提高練習的實效性,教師要創新練習的方法,采用“分層練習”的方法。真正實現讓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目標。
具體設計如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全班學生分成A、B、C三組。A組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后以此類推。練習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而坐,每組學生有不同的練習內容,A組的學生做的是一些靈活運用題目;B組是一些基礎的拔高題;C組則是課本上的基礎練習題。這樣的練習題符合不同程度學生的能力需要,讓他們能夠做到與他們學習程度相匹配的練習題,等他們成功做完后就會感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總之,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學生心理特點的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偉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8(8).
[2]曾望蓮.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J].新校園(中旬),2018(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