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蘭
摘 要: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篇論文從價值、能力、知識三方面對高校輔導員應當具備的素養進行了論述,同時提出了加強高校輔導員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素養;提升策略
1 高校輔導員角色的定位
輔導員、班主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 輔導員,就是要輔助學生成長,引導學生成才,嚴實工作用心樹人,有規有矩、有聲有色,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水滴石穿的效果,循序漸進地改變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輔導員這一職業在大學中承載著不僅教書而且育人的社會功能,輔導員的育人不僅僅在于知識上的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在培養學生為人處事能力上的傳道,在培養學員正確的思想觀念上的樹立、以及正確的人生態度觀的確定。
2 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素養
2.1 價值的素養
價值的素養是高校輔導員素養結構中的“核心素養”,也是高校輔導員素養結構中相對隱性的素養形態。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兩個大方面的素養。思想政治素養可分為四個層面:首先輔導員具有一定的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知識,其次要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較強的政治敏感性,第三具有遠大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第四要具有對是非、善惡、美丑和各種人際關系等正確的價值判斷。
2.2 能力的素養
能力素養包括組織管理、溝通、創新、心理教育四方面的能力。1)組織管理能力包括組織、管理兩個方面:其中組織能力可細分為指揮能力、決策能力和協調能力;管理能力可細分為基層組織管理能力、制度管理能力和行為管理能力。2)溝通能力:溝通是輔導員把學生組織起來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是輔導員激勵學生、實現引導職能的基本途徑,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助于有針對性地解決工作實踐中學生所引發的各種問題。3)創新能力: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持續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帶來新的挑戰,客觀上要求高校輔導員在工作實踐中能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地開展,不斷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4)心理教育能力:主要指輔導員應該具有開展心理素質培養、進行心理問題疏導和心理疾病防治的能力。
2.3 知識的素養
知識素養表現為四個方面內容:1)思想政治教育素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相關,是輔導員知識素養的核心。2)現代管理學知識素養:輔導員事務性管理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管理學知識。具備一定的現代管理學知識是提升輔導員組織管理能力的基礎。3)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素養:輔導員的心理教育能力是建立在相關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基礎上的。4)法律知識素養:法制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輔導員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才能正確地引導大學生知法、守法、用法,才能在法律框架下正確地處理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3 提升高校輔導員素養的策略
3.1 進修培訓
高校輔導員的培訓提高工作要堅持“三結合”的原則:第一,堅持業務口徑與培訓內容相結合。高等學校和相關主管部門應根據輔導員素養的“三維結構”特點,制訂具體培訓計劃,細化培訓要求,加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尤其要加強輔導員知識維度素養與能力維度素養的培訓與提升。第二,堅持在職培訓與脫產研修相結合。在職培訓方面,可緊密結合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階段性中心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平時不定期聘請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傳播新信息,介紹新動態,拓寬和增長輔導員的視野和才干,提升輔導員各方面的素養。第三,堅持普遍提高與重點培養相結合,學校根據目前輔導員隊伍狀況,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對有培養前途的輔導員,采取輪訓辦法,脫產到有關培訓機構參加研修或輸送到相關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學習,重點培養一批優秀的、有引領作用的輔導員骨干。
3.2 學歷提升
鼓勵各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報考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大力提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充實到高校輔導員隊伍中去,使輔導員隊伍既有與學生相同或相近的專業知識背景,又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功底和工作特長,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在職輔導員,鼓勵其攻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向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借以提高其知識水平和能力素養
3.3 交流研討
高校可針對輔導員工作定期開展相關的專題性或漫談性交流研討,在交流研討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達到構建、提升輔導員素養結構的目的,交流研討的兩種形式必不可少:一是專家引領型研討,即根據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個重要課題開展交流和研討,交流研討由相關專家主持、引導,輔導員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和體驗展開討論,最后由專家點評、總結。二是交流互助型研討,這一類研討可以在校內不同專業或者不同高校的輔導員之間展開,研討內容既可以是某一階段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議題,也可以是輔導員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疑難案例,輔導員在無領導出席、無專家引導的自由、平等的沙龍式氣氛中展開討論,互提意見,以達到分享經驗、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3.4 實踐反思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高校輔導員素養結構應該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螺旋結構中得到提升,輔導員對自身工作實踐的反思有兩種形式:第一,經驗型反思,這種反思可以用撰寫輔導員日記或周記的方式來進行。輔導員通過日記或周記記載工作實踐中的點點滴滴,總結經驗與心得,并做出相關的分析與反思,以指導新的工作實踐。第二,研究型反思,這種反思主要以科學研究,撰寫科研論文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型反思是一種基于學理層面的更高層次的反思,它指輔導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焦點為研究對象,將具體實踐與理論探討相結合,這種反思可以是經驗型反思的延續與升華,但在高度與深度上都超越經驗型反思。總之,輔導員素養結構的整體提升只有將自身工作實踐與經驗型反思、研究型反思相結合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穎.《論高校素質教育中的教師素質》.遠程教育論壇,2013年第3期.
[2]劉思琪.《淺談高校班主任工作》.遠程教育論壇,2016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