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天
【摘 要】本文論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的參與度的措施,認為要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學習、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水平,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1B-0109-02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由于思想觀念比較落后,缺乏應有的創新精神,在課堂上過度解讀,忽視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此必須對這種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研究,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的參與度。
一、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更新教學觀念
(一)教師要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之下,學生和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成績都非常重視,因此,很容易存在教師講學生記的刻板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期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不能夠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只有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形成課堂信息的雙向反饋,彼此才能夠分享有用的信息,使學生學習的總體效果得到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轉變自身的角色和思想觀念,加大課堂創新的力度,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化差異,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得到應有的尊重,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感。
(二)科學設置課堂教學目標,提高學習層次
在學習方面,不同的學生存在個性化差異,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教師可通過分層次訓練的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將數學課堂轉變為思考的教學課堂,而不是枯燥的教學課堂。只有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選擇符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參與度。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通過優等生與差等生之間的相互幫扶、相互合作,讓學生能夠發現彼此之間的閃光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例如,講解立體幾何時,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給學生提示應注意什么,問學生發現什么。對較低層次的學生來說,讓他們仔細觀察并發現棱柱的棱相互平行、圓柱體上下底面相互平行的性質;讓稍高層次的學生分析、計算棱柱和圓柱的表面積。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學習
(一)營造積極和諧的民主課堂氛圍,保證學生主動參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所以就使得師生關系存在明顯的矛盾。教師基于自身“權威”過度地講究課堂“秩序”,表面上看,這樣的做法似乎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但是這樣的課堂教學環境比較壓抑,學生即便出現質疑想法、新的觀點等,也因為“怕違紀”而不敢提出,整個課堂就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學生的參與度也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方面,可從“民主性”入手,為學生營造相對自由、寬松、活躍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參與問題的爭論。
但同時,“民主課堂氛圍”并不等同于將課堂權力完全下放給學生,否則師生之間在民主爭論、探討中消耗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就不能維持整個數學課堂繼續進行下去。這就需要教師對整個課堂組織進行良好掌控。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某一個知識點后,為學生提供 1~3 分鐘的“民主時間”。學生在進行探討、爭論過程中,可采取“選代表”“毛遂自薦”的方式,壓縮課堂交流的篩選環節。此外,為了保障一些“學困生”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教師還要適時使用“點名權”,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教師要充分運用新的技術手段,以興趣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手段不斷出現。例如,多媒體教學方式以及最近的數字課堂教學,都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了解。利用這些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交互性,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養成主動運用學習資源的習慣。比如,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對各種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快速深入地挖掘,促進學生學習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地位,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與探究。
顯而易見,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工具、資源,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等新技術更能夠有效地激活當代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例如,采用“微課視頻”的形式構建高中數學翻轉課堂。視頻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符合當代高中生信息接收習慣。翻轉課堂實現了教師、學生在課堂上“教與學”職能的反轉,高中數學教師暫時充當“學生”,將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習任務列表,發給學生對應的數學教學視頻、PPT 課件等,讓學生以“數學教師”的身份展開知識學習。這種身份的變化也具有新奇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不斷突出自身作為學習的“主人身份”。
三、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水平
(一)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幫助學生體驗數學的真實感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數學教材進行全新的編排,并且融入許多生活化的情境。這樣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刻地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實際關系,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只有讓學生能夠從生活實踐中,對數學知識有著深刻的感悟,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也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適當地創造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有深刻的認識。
(二)設置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恰到好處地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設置難度適當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使學生在合作與引導下,能夠通過思考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增強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讓學生廣開思路,養成質疑精神。培養質疑精神的常見策略是,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來回答問題,激勵學生開闊思路,跟同學進行合理的探討,并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反思,然后選擇比較簡單快速的解決方式。這樣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
(三)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教師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課堂活動的籌劃者,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通過恰當的方式和手段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使學生融入課堂學習之中,共同完成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運用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充分發揮才能;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參與熱情,并適當地留白,讓學生能夠進行充分的思考。只有讓學生能夠深入分析并掌握所學的知識,才能夠促使學生解決問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體系編排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增強知識內部的聯系,強化綜合學習的能力;要積極圍繞學生的學習特點,創設具有特色的教學情境,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要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讓整個課堂教學形成一種雙向互動的體驗,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主動性。只有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對知識的認知,才能使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
【參考文獻】
[1]郭理旺.關于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名師在線平,2019(12)
[2]李明玥.淺析新課標下建設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7)
[3]陳利忠.論結合教學案例探析高中數學概念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
[4]曹 均.高中數學課程改革中學生參與觀念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9)
[5]張 穎.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