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也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啟發和引導,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更加有效的策略來實現對學生思維發展的推動,就成了教學工作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文章對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以及采用怎樣的有效策略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發展;策略
在長期的小學數學課堂實踐中,教師困于傳統理念,囿于固定知識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在這種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的狀態,并習慣于跟從教師的步驟,很難獲得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極大地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數學是一門極具科學和抽象的學科,從其學科特性上就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如果學生一旦陷入固定的學習模式中,不能夠自行思考和探索,就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進行聯系,也不能真正掌握數學原理,更無法做到熟練運用,因此加強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刻不容緩的。
一、 教學游戲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級小,數學知識還比較薄弱,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盡快采取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比如將數學知識與游戲相結合,為學生營造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如當學生已經學習加法與減法的運算法則后,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比如教室中每一縱隊的學生是一個小組,教師站在第一排學生前面,當作列車司機,并假設現在車上每個車廂已經有了乘客,人數分別是3人、4人、5人、6人、7人。具體操作如下:
教師:嗚嗚嗚,火車到站了,我們一起數一數,1號車廂上車5人,現在多少人?
學生1:8個人,2號車廂上車3人,現在多少人?
學生2:7個人,2號車廂下車1人,現在多少人?
學生3:6個人,4號車廂上車2人,現在多少人?
……
用這樣接力游戲的形式讓學生一邊玩一邊算,通過口腦并用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在活躍狀態,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再比如在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后,教師可以教導學生玩“老狼老狼幾點啦”的游戲:讓7名學生扮演小羊,由老師來扮演老狼,讓其他學生來問:“老狼老狼幾點啦?”老師回答“3點啦”,老師說完之后,離得近的三個學生就要抱在一起,落單的學生就要被淘汰。”通過這樣的游戲,讓班級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余數是什么,余數是怎樣產生的。同時數學游戲還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記憶力、運算力和反應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 結合教學內容,營造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
除了開展數學游戲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樂趣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帶著激情和樂趣去學習。比如在為學生引入“倍數”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描繪一個小故事:“爸爸媽媽和洋洋去超市買橘子,爸爸媽媽買了8個,洋洋買了4個,問如果他們一家人每天要吃2個蘋果,那么他們所買的蘋果可以夠他們吃幾天呢?”通過學生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倍數”的概念,讓抽象的問題變得更加具象,同時讓學生領悟到數學思維方法。再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和平移”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軸對稱圖形,并展示圖形沿著對稱軸翻折、旋轉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的概念、軸對稱圖形的特點,通過形象思維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或者也可以為學生用課件展示動畫:在我們學校的草地上出現了半只漂亮的蜻蜓和半只漂亮的蝴蝶,讓學生幫著從下面出示的6個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蜻蜓和蝴蝶中找出他們身體的另一半,并要學生說一說自己選擇時都考慮哪些內容,選擇的理由是什么。看看自己熟悉的校園和漂亮的蜻蜓、蝴蝶的動畫,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就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在選擇的過程中,實際上已經對“軸對稱圖形”有了形象的認識,而多媒體的利用、學習情境的創造也著實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思維的平臺。
三、 巧設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
思維過程往往是由一個具體的問題引發出來的,要想在數學課堂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老師就要善于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在探究活動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我們在學習“圓”的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如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想一想我們平時看見的汽車、自行車、三輪車的車輪都是什么形狀的呢?”學生們會回答都是圓形的,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都是圓的呢?三角形的不可以嗎?正方形的不可以嗎?”這時學生就會納悶,不知道該怎么解釋,大家都知道車輪是圓形的,但是卻很少有學生會思考車輪都做成圓形的原因。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成小組來討論一下,學生在組內積極發言,最后達成共識:車輪做成圓的,我們坐車的時候就會比較舒服,如果作出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走起路來就會一顛一顛的不平穩。教師緊接著問“為什么走起路來會一顛一顛的呢?”經過思考學生會回答三角形和正方形那些圖形都有角,他們也都有直邊,在轉動起來的時候肯定會顛簸,而圓形的邊是圓的,也沒有角,可以在地面上平滑的滾動,這時學生實際上已經對“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了,教師可以繼續趁熱打鐵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圓”,如“橢圓沒有角也沒有直邊,那它可以做車輪嗎?”學生通過思考和分析,都表示橢圓不能做車輪,它也會讓人有顛簸的感覺,因為圓形輪子的車條長短一樣,而橢圓形的車條不一樣長,那在行駛過程中就會一高一低一顛一顛的。問題問到這里,教師的目的就達到了,學生在老師層層深入的問題下已經掌握了圓的基本特征,即圓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學生隨著老師的提問思維一點點被打開,一點點變深入,他們會感覺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他們會因為自己解決了一個生活常識問題而感到驕傲。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教師也要注意要給予學生及時的鼓勵和反饋,當學生有了一個想法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繼續思考探索下去,當學生的思維走進誤區或者偏離正軌時,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引導,讓學生的思維一直順著正確的方向活躍的延伸下去。
四、 注重課堂反思,提高學習效率
反思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核心,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既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查漏補缺、消化吸收,又可以讓新舊知識的聯系更加密切,幫助學生搭建起更加豐富細致的知識框架。反思要執行在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過程,比如在聽課時,要及時梳理所學的內容,找出疑難點,反思自己思維上的卡點,及時尋求老師幫助;在課下做題時,要反思自己的解題過程、所用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嘗試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再次進行解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更要回顧這段時間自己的學習表現,找出學習上的短板,反思自己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等。
例如:習題1:洋洋和亮亮同時從相距960米的甲乙兩地相對走來,洋洋每分鐘走48米,亮亮每分鐘走52米,請問經過多少分鐘洋洋和亮亮會相遇?
習題2:洋洋和亮亮同時從相距960米的甲乙兩地出發,兩人相向而行,洋洋每分鐘走48米,亮亮每分鐘走52米,請問經過多少分鐘洋洋會追上亮亮?
對于這樣長得比較像的兩道題,許多學生在解答的時候是存在困惑的,一些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甚至會理不清思路,在解答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可以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洋洋和亮亮的路線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思路,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能力。當學生在做完這兩道題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我反思的時間,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解題過程。這兩道題所給的數據都是一樣的,都是已知速度、距離來求時間,只是第一問是兩人相向而行的相遇問題,第二問是兩人同向而行的追擊問題。而相遇問題是兩者的路程之和等于兩者相距的路程,而追擊問題是兩者的路程之差等于兩者相距的路程。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總結這兩種類型的問題的解法技巧,可以把這兩道題摘到錯題本上,分別配上示意圖,對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也可以標注在旁邊,方便之后隨時拿出來復習。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反思的習慣,可以讓學生把常見的、重點題型摘抄到練習本上,也可以鼓勵學生獨自填寫學習筆記,特別是在學完某個知識點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筆記上補充思考過程、學習重難點,還可以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促使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網絡,幫助學生把握數學學習的基本規律,通過學習反思和學習總結,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更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幫助學生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齊玉芳.淺析培養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5):293-293.
[2]錢興明.基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小學數學解題策略教學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7(13):57-58.
[3]徐瑞芳.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策略[J].讀寫算:教研版,2015(4).
作者簡介:
陳建開,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毓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