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創新,新課改也對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強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就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找到適合學生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創新。本文就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方法提出了具有實踐意義的改革方式,為增強初中數學課堂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下 初中數學 教學方式 創新
引 言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白數學教學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應對中考那一張試卷,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數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邏輯性,所以學習數學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現實的應試教育對學生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對數學完全失去了興趣,只沉浸在考試的壓力當中,而且數學課程難度越大學生的壓力也就越大,所以就出現了對數學沒興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造成的效率低下等各種現象,這與新課改的目的完全不符,所以要根據新課改的具體內容對初中數學進行創新并改革。
一、依托生活開展數學教學
在開展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打不起精神的狀況,所以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從新穎的角度來入手,找一個合適的切入點為學生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讓學生迅速變得興奮,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所以說能夠找到一個興奮點來引導課堂在教學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例如,在講直角三角形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大家討論“如何測量旗桿的高度”這屬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場景所以學生并不陌生,而且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同學說,量一下就好了呀,有的同學說可以運用同一時刻的影長與物體的高度成正比的原理進行計算,經過綜合比較第二種測量方式更加方便,并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形的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就完全可以帶同學們進行手工操作,用剪紙代替板書,然后讓學生思考在平常生活當中有哪些常見的東西是三角形的,進而帶學生走進三角形,并找到三角形中的每一個角,這種形象化的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的教學過之后,學生要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對數學的應用意識進行增強,并對數學與我們生活中的密切聯系有所了解,深切的體會數學在生活當中的價值所在,對數學時刻保持一顆好奇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突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結合我們對于教學改革的要求,我們知道在教學當中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即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當中進行親身體驗,對學習進行親身經歷,體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感悟學習中體現的道理,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手、口、腦都充分的活躍起來,首先教師要提出相關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思維,然后環環相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濃烈的求知欲,而且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鼓勵,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說,作為一名初中教師,一定要正確地意識到學生的重要性,教師只有意識到這些,才能夠將教學方式的創新進行有效的發展。
三、在學生主體背景下解讀教學文本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我們要知道,要想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就必須要以改變教師為主體,部分學生為配角,更大部分學生當觀眾的錯誤現象,因為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體現了教師本身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作用完全的受到限制,甚至有大部分學生都處在鴨子聽雷的過程中,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么,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的過程y=ax2+bx+ac (a≠0)這道題,然后給出三個結論,分別是a>0、c>0、b2-4ac>0,然后問哪個結論是正確的,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學生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會聯想到“二次函數的圖像及性質”用到“y=ax2+bx+ac的圖像與性質”方面的內容。在解題策略講授過程中,要求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找尋構建解決問題要求的有效等量關系。分析過程如下:∵拋物線的開口向下,∴ a<0;∵拋物線與y軸交于正半鈾,∴ c>0;∵拋物線與x軸有兩個交點,∴b2-4ac>0。得出第三個結論是正確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留有思考空間,并且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與教師共同的參與到學習當中,創造出一種和諧教學氛圍,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學生能夠完全的放松自我,將水平發揮出來,而且還有一種好處就是,這種大家共同思考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創設形式與效果統一發展的新型課堂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授之以漁”的過程,重要的不是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新課改提出要求,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從少數學生過渡到面對全體學生,要讓每一位學生都體現自身的價值,也就是不同的人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或者換一種表達方式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整體與個體相統一。
(一)教學情境的創設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幾乎不用考慮教學情境的問題,因為整個課堂都是教師主宰,所以學生只會一味接受,但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情境也是重要的環節,教師要在課前、課上、課后都做好充足的準備,要在課前進行備課,課上進行耐心的授課,課后進行仔細的反思,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提高思維能力的教學環境,例如,在講“圓”這一節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圓形的球、或者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相關物件,在課上講課的過程中將物品展現在大家面前,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適當的獎懲以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重視,在課堂上可以對學生進行獎懲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最主要的一點是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班級當中如果存在不愛講話的學生,教師就要在班級中對其進行多多鼓勵,久而久之就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以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主體作用
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數學可以做到一題多解,這種多解題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學會換角度思考,經過思考學生會意識到逆向思考的優點,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五、創新課后作業布置形式與內容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對課上和課前進行重視,對于學生的課后作業也要進行創新,在傳統的作業中,教師多采用摘抄或計算的作業形式,而學生也會對這沉重的課業負擔感到乏味,最后結果就是作業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所以教師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寫形式,而是要側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后對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并整理出相關內容,在第二天課上進行匯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加強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帶領教育事業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改變了原有的傳統教學理念,創設了新的課堂生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數學教學要跟隨著教育的創新進行改變,并不斷努力,進一步做好配合、融合,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整體上加強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薛允富.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1):99-100.
[2] 孫艷華.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1):101-101.
[3] 林德仁. 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 考試周刊, 2018(8):80-80.
作者簡介:甘濟銀、(1979-6)、男、廣西蒙山人、漢、本科學歷、現任職稱: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數學項目學習、教育教學管理以及職業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