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中,中小學生一直都是工作的重點對象。在小學法治教育中,語文課堂是最為重要的場所,我們不能再將語文課堂當做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場所,而是要將法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是非觀,養成正確的法治觀念。
關鍵詞:小學語文;法治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12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10
近幾年,我們經常能夠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一些與青少年犯罪相關的報道,可見我們很有必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法律知識,還能促進他們的精神成長。將法治教育有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還能有效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從口語交際、教材內容、寫作三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滲透。
一、在口語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
近代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校即生活,生活即學校。”我們在口語教學過程中,經常能夠遇到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情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法治教育,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正確的方向。
例如,我們在生活和媒體報道中會看到一些違反法律的事件,教師就可以將這些事件應用到口語教學中來。我就利用多媒體將一些交通事故的照片呈現在學生面前,給他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并引導學生闡述一下自己對于交通事故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好恐怖啊,一下子人就沒有了。”還有的說:“卡車把頭都撞沒了,真可憐啊!”“不知道撞人的車得賠多少錢呢!”“說不準還得坐牢。”學生議論紛紛,自由闡述了自己對于事件的看法。
再如,社會上出現了一則花季少女因為早戀失敗而自殺的新聞,我就在網絡上找到了相關的案例視頻,將其播放給學生看。在小學校園中,早戀的現象較為常見,這些事件和學生的自身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他們看上去比較緊張,還有一些局促的感覺。他們紛紛討論了起來:“真傻啊,這樣讓父母多難過啊!”“早戀很正常,但是她也太極端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不僅掌握了一些法律常識,他們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此外,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進行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能夠更為深入,從問題的根據產生思考。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法律規范的重要性,明白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法治的社會,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老師所播放的視頻就是因為超載行駛所造成的悲劇。關于超載的問題,我國的交通法規中明令禁止超載,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無視法規的存在,最終只能自嘗苦果了。少女自殺的案件則讓學生明白了道德這一底線。我們生活的也是一個道德的社會,要時刻將道德放在心中。少女自殺并不會讓她的男友受到法律制裁,但他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道德的譴責,這會給他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創傷與陰影,一輩子都難以擺脫。受當前社會環境影響,學生思想較為成熟,經常會有一些與自身年齡不符的舉止和思想產生。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自己學生的身份,將學習放在第一位,切記自尊自愛,不可因為所謂的情感而走上絕路。
二、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將法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所涵蓋的課文類型非常多,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的甄選,使其能夠與法律法規的滲透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法治教育。
如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雷鋒精神,向雷鋒同志學習,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雷鋒叔叔是一名軍人,進而讓他們明白服兵役的重要性,在適當的時候,還可以將《憲法》中與服兵役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雷鋒叔叔不僅履行了服兵役的義務,他還在保護祖國的同時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很多人提供了幫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教學《父親、樹林和鳥》時,筆者就將《野生動物保護法》引入到了教學中來,讓學生明白野生動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獵捕野生動物的行為是違法的,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對文中的父親產生不一樣的情感,還能樹立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利用作文教學滲透法治教育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它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生活,獲得獨特的生活體驗。我們可以將作文教學與法治教育相互融合,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法律,在法治教育中提高寫作能力。
以五年級的寫作題目“我的煩惱”為例,筆者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寫一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事件。透過學生的作文,我看到很多平常看不到的信息:某個同學經常幫其他人寫作業,還針對作業內容收費;某些同學結伙向其他同學收保護費;某個同學要和另一個同學“決斗”……看到這些內容,我不免憂心忡忡,就在法治教育課上針對不同的同學展開了談話活動,并將一些校園血案呈現在學生面前。這些活動都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他們逐漸接受了法治教育,改正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實施法治教育,關愛他們的成長情況,讓語文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強大的助力,增強學校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大進.法治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東西南北:教育,2018(9).
[2]宋琴.法治教育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落地生根[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31).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李宗慶(1963.1—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