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 邱繼偉
摘 ? ?要: 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已成為新時代生活的新常態、新風尚,既是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先進性的體現,又是新時代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載體。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為例,分析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現狀,從志愿服務活動主體、活動組織、后勤保障等方面,探討構建志愿服務長效機制,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提高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志愿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黨員 ? ?志愿服務 ? ?現狀 ? ?機制
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是新時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黨員教育,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重要載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對大學生黨員要加強黨員先進性教育,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提高黨性修養,充分發揮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帶頭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是提高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有效途徑。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更應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爭當志愿服務精神的倡導者、弘揚者和踐行者,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以下簡稱“北理珠”)為例,從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現狀、問題出發,探討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
一、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的現狀
北理珠歷來十分重視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截至目前,校內已形成多支志愿服務隊伍。比如校黨委領導下的黨團總支、校院兩級志愿服務社團組織及各學院專業班級志愿服務隊等。2014年以來,各二級學院先后掛牌成立黨員志愿服務中心,定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從學校志愿服務活動的實際看,志愿服務活動參與者多,活動內容豐富,活動效果總體反饋良好,呈現如下特點:
1.立足校園,服務地方。
志愿服務,黨員先行。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在北理珠的校園里,無論是迎新現場,還是畢業典禮現場;無論是操場還是課室,無論是校內活動還是校外實踐,無論是校園社區小型活動還是珠海航展等大型文體活動,都能看到北理珠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者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立足校園、服務地方的理念,踐行著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志愿服務活動豐富,穩中求“新”。
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北理珠的學生黨員一直在路上。校院兩級黨組織不斷探索,推陳出新,力求在志愿服務內容和形式上緊跟時代發展。目前,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涉及領域廣泛,涵蓋迎新送舊、訪老愛幼、衛生環保、交通指引、社區義教、科普活動、電腦維護、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社會考察、政策宣講等。
3.組織牽頭,黨員參與。
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各學院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各學院黨總支結合學院實際情況與專業優勢,組織多種形式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黨員根據個人所屬支部、個人時間等參與支部志愿服務活動,形成“組織牽頭,黨員參與”的志愿服務組織模式。黨員在支部,支部在學院,支部“活”起來,黨員“動”起來。
4.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初步形成。
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是提高黨員黨性修養,保持黨員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從2014年起,北理珠創新實施院校兩級黨課制度,加強對入黨前后黨員的教育和培養。志愿服務作為新時代加強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學校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黨員都有著志愿服務的相關要求。各學院為學習貫徹落實“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強化黨員責任意識,引導學生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組織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讓黨員在做中學、在學中思。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志愿服務活動,把善意變成行動,把小愛凝聚成大愛。經過幾年努力,各學院已初步建立起志愿服務的體制機制,形成了一些常態化、持續性的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二、新時代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北理珠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工作進展順利,校內外評價較高。大學生黨員投身志愿服務工作的人數越來越多,基本實現了黨員全覆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存在一些不足,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1.部分黨員自我認識不足,服務意識不強。
由于學校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大部分屬于自上而下的組織模式,學生黨員自發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相對較少。長期的組織牽頭,黨員參與模式,使部分學生黨員可能習慣了被動接受所在黨組織的安排,較少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為他人、為社會服務,自我認識不足,自覺性不強。此外,部分學生黨員可能是迫于種種壓力加入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對志愿服務活動缺乏認同,或者帶著某種情緒敷衍了事,服務意識不強,影響服務質量和效果。
2.志愿服務內容豐富,但不夠深入。
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各院黨總支積極開展了多種類型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比如,迎新送舊、訪老愛幼、衛生環保、交通指引、社區義教、電腦維護、科普活動、法律援助、心理健康教育、社會考察等。志愿服務內容豐富,服務范圍廣泛,既服務校內,又輻射學校周邊的社區街道。但服務活動大多停留在較淺層次的社會公益和便民服務上。在數量上占優勢,在質量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比如有的志愿服務活動,由于沒能結合學生專業特長,加之個別學生黨員在活動過程中敷衍了事,使活動流于形式,止于表層,難以深入,無法體現出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的特色和優勢。
3.專業化、品牌化志愿服務活動較少。
專業化、品牌化是志愿服務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時代的新要求。打造專業化、品牌化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既可以體現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特色,又可以展示黨員的服務能力和光輝形象。近年來,北理珠各學院黨總支集思廣益,結合學院專業優勢,形成了一些具有專業優勢和特色的志愿服務活動項目。比如工業自動化學院黨總支成立了工院e車行黨員志愿服務隊,結合專業特長,將科技文化帶到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無水洗車”志愿服務。多次將“無水洗車”設備帶到社區,向社區居民講解“無水洗車”的原理及技術,讓社區居民體驗無水洗車的技術魅力。航空學院黨員志愿服務隊,發起“黨建+”科普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對航空歷史、起源和發展故事的講述,航模組裝和飛行比賽及航模表演等活動的開展,社區的孩子和家長了解到更多航空知識,增強學習趣味性,激發學習熱情,逐夢航空。計算機學院黨員志愿服務隊緊跟時代發展,結合專業特長,在校內外開展義務電腦維修、云計算等技術宣傳,為大眾普及IT文化知識和提供技術服務。外國語學院黨員學子發揮外語優勢,參與珠海大型文體活動,運用所學知識,禮貌接待外賓,為其答疑解惑,完成相關翻譯工作等。
專業化志愿服務項目雖已有,但總體而言,數量還是比較有限的。這類志愿服務項目既可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提高黨員黨性修養,又可提高黨員個人專業能力和素養,為他人提供服務,為城市或校園建設貢獻力量,可謂一舉多得,值得我們花更大的力氣創造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務項目。
4.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相對分散。
目前北理珠的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主要是在校黨委的領導下,由各學院黨總支組織安排工作。從學校層面看,暫沒建立起統一的黨員志愿服務活動招募、組織、管理、教育的平臺,學院間協作相對較少,志愿服務活動較分散。基本是各學院各干各的,沒有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各自學院的優勢,不能在協作中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
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需要結合學校實際,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從志愿服務活動主體、活動組織、后勤保障等方面入手,實現志愿服務長效有序地開展。
1.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激勵機制。
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首先應從志愿服務活動的主體——大學生黨員著手,建立健全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激勵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動力問題。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只有在生活的情景中通過體驗,學生才能深切感到觀念、原則的重要意義。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大學生黨員真正意識到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將志愿服務精神內化為自覺的行動,積極主動地投身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領悟志愿服務的意義,真正做到“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還應完善相應的教育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完善支部志愿服務檔案。各支部黨員填寫《個人志愿服務意向表》,詳細記錄黨員個人基本信息、特長、志愿服務意愿及能提供的專業技能類服務項目等。支部歸檔保管,建立支部志愿服務庫。
校院兩級黨組織定期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先進個人、先進組織表彰活動。通過表彰,樹立模范和標桿,帶動校院兩級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以外在的肯定和激勵,增強大學生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和內在驅動力,強化自我認知和服務意識。細化過程指導,量化考核項目,嚴抓過程管理,增強大學生黨員在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的外在約束力。
2.建立健全志愿服務組織管理機制。
組織管理機制是關系志愿服務良性運行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志愿服務組織管理機制是構建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關鍵。
首先,搭建校級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平臺。通過平臺整合全校黨員資源,必要時可發揮各院黨員優勢,通力合作完成相關服務活動。通過平臺進行志愿者招募、業務培訓、管理考核等,準確記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時間,科學公正評估服務績效,為黨員考核評優提供可靠的依據。
其次,推進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化運作。結合各學院專業優勢,整合分散的、短期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提高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質量和水平。在設計志愿服務項目時,緊密結合專業設置,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專業優勢,形成“志愿服務+專業特長”的服務模式,調動大學生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創新專業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務活動,凸顯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的特色和優勢。
再次,拓寬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渠道,創新志愿服務形式。立足學校實際,多措并舉,服務地方。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組織黨員志愿者到社區開展各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社區居民或者學生到校內參與各種活動;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既有常規志愿服務活動,又有因事因勢變化的特定活動,順應時代發展,順應現實需要。
3.完善志愿服務后勤保障機制。
作為無償奉獻性質的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比如志愿服務活動的資料費、工具費、往返交通費等。因此,完善志愿服務后勤保障機制成為關系志愿服務活動長效運作的重要條件。學校黨委、學院黨總支可設立黨員志愿服務專項基金,專款專用以支持黨員志愿服務活動,免除志愿者的后顧之憂,維護志愿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確保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有序開展。
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力量,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相應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維意,郭廣偉.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6).
[2]黃萬麗.大學生黨員參與社會實踐的SWOT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6(2).
[3]章潔.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建設探索[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1).
[4]仝澤民,鞠斌杰,仝麗.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教育管理長效機制研究——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3(4).
[5]潘霄雅.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研究——基于浙江省獨立學院的現狀[J].商,2016(14).
[6]奚少敏.構建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服務長效機制的探索——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