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麗
摘 要:互聯網金融正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互聯網金融的不僅活躍了金融市場,同時也活躍了社會經濟,為社會各大市場主體解決了投融資難問題。然而,我國互聯網金融還不夠成熟,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而要想避免風險的發(fā)生,就必須進行有效的防范。本文先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常見風險,然后針對這些風險,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
關鍵詞:新時期? 互聯網金融? 風險防范
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領域的中的一場改革,互聯網金融借助了互聯網技術,雖然互聯網金融發(fā)展勢頭十分迅猛,但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一旦互聯網金融出現風險,就會挫傷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信任,進而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對此,金融機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風險防范與管理。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體現
(一)信息安全風險
信息安全風險是互聯網金融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由于互聯網金融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上的,金融機構在借助互聯網技術便利性的同時,也納入到互聯網的弊端,這種弊端就是互聯網的開放性。在開放的互聯網環(huán)境下,互聯網金融交易信息很容易受到網絡黑客的攻擊,繼而造成私密信息的泄露,損害用戶與金融機構的利益。
(二)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因操作不斷而造成的損失。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金融業(yè)務的辦理屬于無紙化操作,這種無紙化操作對工作人員有著一定的要求。如果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在業(yè)務處理中出錯,就會造成巨大損失。
(三)法律風險
我國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與之相匹配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還不夠完善,對互聯網金融許多行為尚未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和約束。也正是因為法律法規(guī)的不健全,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法律的漏洞,肆意的欺詐,嚴重擾亂了互聯網金融市場。
(四)信譽風險
信譽風險是指互聯網金融活動交易雙方未能按照協議要求來履行職責而造成的損失。以企業(yè)貸款為例,企業(yè)在成功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后,需要按時償付本息,但是許多企業(yè)往往不能按時償還本息,這種行為不僅會損害企業(yè)自身的信譽,同時還會影響金融機構資金的正常運作。互聯網金融環(huán)境下,信譽風險有著較大的發(fā)生率,因為互聯網具有虛擬性,這種虛擬性使得許多虛假信息存在,不利于金融機構對信息的有效掌握,一旦金融機構不能有效掌握服務對象的信用情況,就容易出現風險。
二、新時期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有效防御措施
新時期,互聯網金融逐漸活躍在金融市場中,并受到了人們的推崇,但是,人們只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沒有看到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以至于互聯網金融風險頻繁發(fā)生,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危害極大,如果不能加以防御,就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對于,金融機構應當引起重視,要根據當前互聯網金融發(fā)展實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防止互聯網金融風險發(fā)生。
(一)加大網絡安全的宣傳與教育
新時期,人們開始接納、認可互聯網金融。然而人們只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卻沒有看到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性,在借助互聯網支付的時候,不考慮網絡環(huán)境的安全性,進而容易造成財產損失。對此,金融機構應當注重網絡安全的宣傳。借助各種手段,向廣大客戶宣傳網絡安全風險防范相關知識,提高客戶對網絡安全的認識,從而警醒客戶不要在公共場所暴露自己的私密信息,不要隨意的透露自己的私密信息。同時,針對互聯網金融系統,金融機構要加大信息安全技術的應用,如信息加密技術、身份認證技術等,借助這些安全技術,提高金融系統的安全性,避免信息被竊取。
(二)加大工作人員的培訓
針對互聯網金融操作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加強工作人員的業(yè)務培訓。首先,加強工作人員對互聯網金融的學習,使其了解互聯網金融;其次,加強工作人員業(yè)務能力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yè)務能力,尤其是信息化操作能力的培訓,確保工作人員的能力能夠滿足互聯網金融業(yè)務的需要。另外,要落實責任制,將相關責任落實到具體人身上,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和約束人的行為,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
法律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它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法律的支持,只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才能為其掃清障礙,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fā)展。對此,有關部門應當立足互聯網金融現狀,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法規(guī)制度,從法律層面對互聯網金融作出全面的規(guī)定和約束。同時,完善金融監(jiān)管相關法律,加大執(zhí)法力度,對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和懲處,為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營造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 。
(四)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互聯網金融環(huán)境下,風險是一直存在的,同時也是制約互聯網金融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互聯網金融風險頻繁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風險管理工作不到位,對此,金融機構在發(fā)展互聯網金融業(yè)務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風險管理。首先,要結合互聯網金融發(fā)展實況,構建健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對相關行為作出明確規(guī)定,其次,要完善風險評估機制,對互聯網金融作出全面的評估,從而掌控其風險系數,有針對性地開展互聯網金融業(yè)務。另外,要加大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從大量的數據信息中提出有效、可用的數據,進而為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五)健全信用評價體系
信用風險是互聯網金融發(fā)展過程中一種常見的風險,之所以會發(fā)生這種很大,很大原因就是因為信用體系不健全,而要想有效防范這種風險,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至關重要。首先,金融機構要加強央行征信,在開展金融業(yè)務時要對服務對象的信用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在發(fā)現信用不足的情況時,要決策金融服務;其次,金融機構要建立屬于自己的信用評價體系,將客戶信息同一納入到數據庫中,結合數據庫中的信息來決定金融業(yè)務規(guī)模。另外,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實名制,以此來約束和規(guī)范網絡行為。
三、結束語
在發(fā)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金融風險問題。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領域的一場革命,它的出現既活躍了金融市場,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風險,一旦互聯網金融發(fā)生風險,就會造成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混亂,使得人們開始抵觸互聯網金融,進而不利于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針對互聯網金融風險,我們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加以防范,進而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春蘭.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業(yè)態(tài)風險及法律防范制度構建[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5(10):224-231.
[2]邊葉,蘇玉珠.互聯網金融風險及其防范機制[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5(12):86-88.
[3]郭紋廷,王文峰.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防范——基于相關利益主體的視角[J].當代經濟研究,2015(02):92-96.
[4]熊歡彥,劉劍橋.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風險防范研究[J].中國商貿,2014(31):97-98.
[5]楊群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時代,2013,21(07):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