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摘要】語文課程一直是我國教育的重要學科,一直是中考高考的重點科目,新課程改革也將語文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新媒體以及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媒體下非常靈活和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形式,可以為新課程改革以及語文課程的發展提供新的路徑。本文主要通過論述新媒體環境下,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微課程開發的意義,以及微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從而對基于核心素養語文微課程開發的具體措施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微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語文核心素養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以及各種新媒體與人的生活、與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利用新媒體以及信息技術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和個性化的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當今教育的主要特點。因此,在當今教育中融合多媒體以及新的新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將教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創新課程的模式,讓教育的理念、方式、課程結構等多方面體現出新媒體的新特點已經成為當前互聯網時代的主要教育方式。微課程是在新媒介下所產生出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它深深地影響著當前教育的方向,并且促進著課程的不斷改革與發展,讓教育方式、課程體系不斷完善。而如何能夠更加有效地將新媒體與課程改革相結合,目前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
微課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滿足學生碎片化的學習需要,是補充當前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途徑。微課程在我國教育中的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受到了學校教師的認可和關注,然而在對微課程的開發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對微課程開發的目標不夠明確,同時缺乏微課程開發的技術手段,再加上當前語文核心素養已經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因此對微課程的開發,必須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開發的依據和方向,這樣才能保證微課程開發的實用性與價值。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微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及原則
(一)可行性
信息技術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為微課程的開發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撐,同時國內外對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課程改革的研究,也為微課程與核心素養的結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微課程開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并且有著可行的價值。
首先,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提高為微課程的開發提供了技術的保障。信息技術以及新媒體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它深深地影響著教育與學習的方式,不斷要求教育手段與教育理論進一步提高。因此,對于當前學校而言,在新媒體環境下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設備,教師要掌握新媒體教學技術,從而將二者有效整合。微課程是新媒體環境下出現的一種新的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并且已經廣泛運用到了課程教育中,這是由于微課程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并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前很多地區對教師的信息化處理水平進行了培訓,讓教師為微課程資源的開發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基于核心素養的微課程開發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主要趨勢,而我國新課程改革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將核心素養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并且確立核心素養的培養框架,同時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已經與新課程改革的方向趨于一致,國家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已經將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生核心素養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核心素養培養相一致,可以說新課程標準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最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與微課程開發的主題之間有著一致性。微課程的開發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微課程開發,主要的目標和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途徑,主要是通過對課程的開發而形成的。因此,通過微課程這種短小精悍、靈活多變的課程形式,可以將核心素養的各種要求融入微課程開發之中,將二者之間形成一定的關聯與一致性。這樣不僅能夠開發出更加有效的微課程體系,還能夠滿足學生更加個性化的課程學習要求,并且為微課程的開發以及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條件。
(二)原則
當前我國課程開發的體系結構主要有國家、地方以及校本課程三個體系。教師作為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是課程開發的主要參與者;而學生作為學習的需求者,也是間接參與了課程的開發。除此之外,課程開發的專家以及微課程技術工作者,都將是微課程開發的主要參與者,只是在整個課程開發中所擔任的工作職責與技術分工有所不同,他們將共同致力于微課程的開發。針對我國語文微課程開發的現狀,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核心素養的要求,當前語文微課程開發主要應該遵循情境性、整體性以及系統性三個原則:
第一,遵循情境性的原則。情境性主要是針對語文核心素養以及語文微課程開發,一是由于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同時語文微課程的開發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得到開發;二是在微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對信息的加工處理的手段、生成的各種教學內容,都構成了一個教學的情境,形成了一個微課程的教學環境,從而讓微課程資源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所以,對教學情境的構建也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開發微課程的關鍵所在,需要在微課程開發的過程中遵循情境性原則。
第二,遵循整體性的原則。由于微課程是新媒體下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因此對傳統的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然而微課程本質上還是屬于課程的范疇,因此,從課程開發的角度來講,課程的開發不僅僅包括各種環境要素,還包括技術的支撐,只有各個要求與技術形成一個整體、相互影響,才能形成穩定的課程體系。比如,語文微課程的開發,需要遵循微課程開發的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關注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手段之間的影響,要保持各個因素之間的平衡。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課程開發,必須在保持這些因素平衡的前提下,兼顧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微課程開發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增強各個因素之間的調試與平衡。
第三,遵循系統性的原則。這是由于當前語文微課程開發中對課程體系缺乏完整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當前語文微課程開發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課程資源單調,都是針對某個知識點的片段性的開發,而沒有給學生呈現出知識結構的整體框架,沒有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建構。比如,當前微課程開發的結果多為較為獨立的單個微課程,而沒有整體系統的微課程。因此,針對這一問題,不僅需要語文教師掌握微課程設計的技術方法,還需要以整體單元或者某一個專題為目標,進行微課程的設計開發,從某一節課轉向某一個單元的微課程建設,讓零散片段化的微課程變成一個主題化和系列化的微課程體系。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微課程開發的策略
首先,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微課程開發需要從整體、系統的角度進行設計。一是對語文微課程的開發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進行整體性的設計,既要對微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評價進行系統化的設計,還要考慮教學的各種因素。比如,從教師、學生以及環境等各方面進行調節,并且關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讓微課程的開發能夠保持環境要素之間的平衡。二是語文微課程體系的開發,要保持微課程的系統性,不能碎片化和零散,應該以主題單元為一個體系。這樣更加有利于核心素養的滲透,同時能夠保證微課程實施的效果與持? ?續性。
其次,為語文微課程的開發創設相應的環境保障。微課程作為新媒介下的主要的產物,在教學上不受時空的限制,從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靈活個性化的學習環境,這就為微課程開發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目前語文微課程開發所能夠運用的平臺較少,很難在互聯網中找出相關的語文微課程資源。一是要為語文微課程開發、建設更加多樣化的應用平臺,擴大微課程的運用范圍,可以用手機、平板電腦為載體;二是對已經應用的微課程平臺應該加強對功能的再一次開發與建設,讓學生打開微課程就能夠一目了然找到不同的功能區,提高檢索的效率。
最后,組建一支專業的語文微課程開發團隊。當前我國語文微課程開發的團隊成員主要以一線的語文教師為主,語文教師雖然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在微課程開發中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術,同時也沒有微課程設計的經驗,使得微課程開發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對于微課程開發的團隊進行組建,提供專業的人力資源保障。一是語文微課程開發的主體應該包括學生、教師以及課程開發專家、技術專家等不同的主體,這些主體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對微課程的體驗和感受反饋,從而為更好地進行微課程開發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二是微課程開發的團隊需要分工合作,這樣才能在微課程的設計和開發中發揮各自的優勢,保證課程開發的可行性與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惠.精彩課堂不曾預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分析[J].教育界, 2018(6).
[2]竇桂梅,胡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1+X課程”建構與實施[J]. 課程·教材·教法,2015(1).
[3]徐煒霞.微課程:教師課程創生的知識棲息地[J].教育發展研究,2014(24).
[4]劉偉.淺析微課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