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出高職院校畢業生質量逐漸下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下降、學風不良、學校管理制度不嚴格等,提出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嚴控職業教育出口,切實做到寬進嚴出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并介紹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職生源;清考;寬進嚴出;人才培養質量
一、 引言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尤其自《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頒布和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印發以來,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為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中堅。
同時,隨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準扶貧”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出臺,以及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勢的日益嚴峻,對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
但是在形勢大好的表面下,卻存在嚴峻的現實矛盾。一方面是社會對高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斷增多,另一方面,卻是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質量下滑嚴重,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二、 高職院校學生現存問題
(一) 高職生源質量下降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以及高考生源的持續下降,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招生競爭越來越激烈。本科招生名額在增加,分數線在下降,原來不能上本科的學生可以上本科了,逼得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也越來越低。在高考總分700多分的情況下,高職高專分數線已經降到200分甚至更低。上大學變得很容易,最終錄取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是前幾年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學的學生,少部分是高考失利的學生。同時現實中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總體不佳以及社會上對高職畢業生的偏見也制約了部分優秀學生的報考。毋庸諱言,大部分高職生源的質量和素質是不高的。
(二) 高職生學風不良
不少高職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學習積極性、自覺性普遍不高,相當一批學生在混日子。一方面與網絡、手機等外界誘惑大有關,很多學生課內外不離手機,不是玩游戲,就是刷微博、上抖音等,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少。更有甚者,課堂上也不停玩手機,老師很難制止住。另一方面,與學校的學風有很大關系,校風較好的學校大部分學生能自覺或被動地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游玩現象不至于很普遍。但是校風較差的學校則基本上對學生中存在的懈怠厭學現象放任不管,或表面上在管,實際上效果很差,致使多數學生只求混張畢業證即可。
此外,學習習慣不良也助長了高職生厭學情緒的滋長。很多高職生在高中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預習,課堂不認真聽講,也不復習,只想在期末突擊復習。學習習慣不良也導致部分學生對難度較大的專業課學不會,學不進,反過來更不愿意學習。
(三) 學校管理制度不嚴
有些民辦高職院校和部分公立院校對學生的培養質量表面上要求很嚴,但執行時卻失之以寬。典型的表現就是近年來在很多高職院校中出現的“清考”現象。這些學校為了讓學生順利畢業和就業,為了學校的所謂聲譽以便今后招生時對學生更有吸引力,放縱學生的培養質量下降,不是嚴格要求學生、嚴格考試標準,而是千方百計為學生考試過關創造條件。正常情況下考試不及格只有一次補考機會,但很多學??倳o畢業生一次又一次的補考機會,美其名曰“清考”!且考試標準越來越低,以便這些學生能夠順利拿到畢業證,保證就業的簽約率。在這樣的機制下,學生會普遍抱有僥幸心理:不好好學習也沒關系,反正最后學??倳屪约哼^關的。只有少部分有追求的學生才會認真學習。
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了學分制管理模式,但具體執行時與學分制管理要求卻相差甚遠。如果嚴格按學分制管理條例執行的話,每個學期、每學年所修學分達不到相應要求,就該給學生以黃牌警告,警告兩次就該退學或做其他相應處理。但實際執行中,很少見到讓學生留級、退學等嚴格的處理現象,往往代之以安排一次又一次的“清考”讓學生過關。
三、 寬進嚴出,提高畢業生質量
針對高職畢業生質量不斷下降現象,社會上廣有議論,用人單位也多有微詞。為更好地滿足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要求,更好地保障“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重大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高職院校采取切實措施,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嚴控職業教育的出口,切實做到寬進嚴出已經是刻不容緩。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培養的則是實踐能力突出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就其本質來說應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分數線的逐漸下降,目前基本上已經實現了人人都能上高職,“寬進”已不是問題,但“嚴出”卻是很多學校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學校擔心一旦認真執行“嚴出”,必將影響就業率、學校形象和以后的招生,不斷對學生失之以寬造成了高職生質量的逐漸下降。從長遠來說,這不僅是對學校自身口碑的損害,也是對國家有關戰略的損害。高職院校切莫要“因小失大”,因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
可喜的是有些學校已經做出了表率,湖南某職業學院對學生“痛下殺手”,嚴格畢業要求,依據學分制管理規定清退了幾十名學生,對該校學生以及社會各界震動很大。竊以為要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學校領導不能急功近利,要樹立長遠發展理念。當前高職學校招生競爭越來越劇烈,如果學校領導擔心因管理嚴格的名聲影響招生,放松對學生的管理,則“上梁不正下梁歪”,下面的中層干部和教師在管理學生時就會更加寬松,從而造成教學質量和畢業生質量下降,反過來影響學校招生,招生生源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只有領導從長遠發展角度看問題,帶頭嚴格執行學校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下級干部和教師在管理學生時才更堅定、更有信心,學風才能得到改善,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提高,畢業生的質量和就業水平才能越來越高,反過來才能吸引更多學生報考。
二是完善、落實各項管理制度,改善學風。在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中,對學生威懾力較大的是違紀處理制度和學業考核規定。要完善課堂教學管理,嚴格考核學生出勤和嚴肅聽課紀律。對于違紀學生,決不能手軟姑息,要使紀律形成強烈的威懾力。對缺勤嚴重的該取消考試資格就取消,不認真聽課的該處罰就處罰。對于學業考核,可以積極實施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采取線上學習、作業、問答、討論,結合線下平時測試以及期末考試等多種形式,拉長考核鏈條,加大過程考核力度,降低期末考試比例。考試可以適當調整難度、內容,但要杜絕放水。堅決取消“清考”制度,改變學生依賴“清考”的心理預期。所有與學生接觸的干部和教師要齊抓共管,共同培育良好的學習風氣。
三是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高職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是普遍現象,一方面與自制力差等主觀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的客觀現實也有關系。高職院校教師要下大功夫進行教學改革,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開展教學設計,教改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改必須符合職業教育特點,要以培養職業崗位實踐能力為重點,以理論知識教學為輔助。要盡可能在職業環境中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在學業考核上,要突出職業技能考核,理論知識考核為輔助。根據專業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職業技能比賽、創新大賽、發明創造等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發現自己的優勢,樹立起信心。
四是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各行業技能人才和優秀畢業生的先進事跡,弘揚大國工匠的精神。可以通過圖片展、報告會、社團活動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還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觀摩技能大師的工作過程,增強技能人才的自豪感等。通過優秀畢業生事跡展覽,可以使學生樹立對專業和自己就業前途的信心,更好地激發其學習自覺性和自身潛能。
總之,只有多管齊下采取多種措施,切實扭轉“寬進寬出”為“寬進嚴出”,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高職教育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
參考文獻:
[1]趙永紅.高職教育能做到寬進嚴出嗎[N].中國教育報,2017年9月5日.
作者簡介:
李鵬,河南省鄭州市,鄭州電力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