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麗 邸旭華
摘 要:我國是文明古國,在歷史長河中所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不斷發展進步的智慧結晶,也是歷史進步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其中所蘊含的道德精髓以及思想精華,在當前浮躁的現代化社會中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能夠對現代人的行為方式以及思想道德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保證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成為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必然能夠實現德育工作的高效性,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素質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對此,本文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夠為相關讀者提供積極的參考,促進學校德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德育工作;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策略
一、 引言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情感。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言,其中所蘊含的傳統美德以及良好的精神品質,是非常優秀的教育資源,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和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必然能夠極大地擴展德育教育教學的內容,為我國的德育教育改革提供新的資源。因此,廣大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利用,以促進廣大學生道德素養和品格素養的提高。同時,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對我國全體公民道德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本文針對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進行探究分析,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德育工作的關系
首先,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著獨特的德育功能。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在德育、美育、體育以及智育等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功能,能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完善其人格魅力等。其次,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其內在的文化屬性。針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兼具了導向、傳承和凝聚的功能,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內外兼修和全面發展,這和傳統文化的內在屬性存在一致性。而現代化的德育工作開展,是為了通過人文精神的熏陶,促進學生在心理、性格以及行為等方面的提升,因此,德育工作的開展有著以文化育人的教育功能。最后,傳統文化是現代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其中所蘊含的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以及人生哲理,是現代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意義重大。
三、 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德育工作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一) 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促進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的道德修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便不能實時看到改變,也能夠在長期的影響下產生質的變化。首先,有學校的硬件環境方面,要積極通過廣播、相關的黑板報設計以及宣傳欄等,傳播宣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耳熏目染之下,逐漸地內化自身。其次,積極借助傳統文化開展相關的德育教育活動,以傳統優秀文化為主題,進行如五四演講比賽、校園文化節、辯論賽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參加書法課等,以歷史的實物影響學生。最后,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環節當中,通過學科教學的優勢,實現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 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強化教育教學手段
教師作為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其道德修養以及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深入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為學生德育工作與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在日常授課匯總時要將傳統文化和德育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最后,強化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現代化教育的開展,積極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有效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的創新性和多元化,促進傳統文化德育功能實現的快捷化。因此,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手段,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強化德育效果。
四、 結語
總之,對于學生而言,優秀傳統文化與德育工作的相互結合,能夠對學生道德素養以及精神品質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同時德育工作與傳統文化的相互結合,還能夠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的沖擊,充分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的言行,實現高質量的德育建設。因此,學校以及教師必須加強重視,以優秀的傳統文化,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歐陽登科.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德育教育相融合的路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8):80-81.
[2]卞偉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城市文化研究,2017(8):75-76.
[3]劉利平.初中班主任開展孝親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學,2015(22):41-43.
作者簡介:
白麗麗,一級教師,河北省邢臺市,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思源實驗學校;
邸旭華,二級教師,河北省邢臺市,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