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文煥 宋祖強
摘 要:信息技術在當下已經廣泛應用于高中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在不同的學科中,信息技術為其帶來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變化,有好的,也有壞的,有變化大的,也有變化小的。而對于高中語文課程來說,信息技術無疑是把語文豐富的內涵從傳統的課堂中解放了出來,為語文課堂帶來新的模式和內容的變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互聯網;語文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在最近幾年的飛速發展為各行各業都帶來了革命性的巨變,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閱讀習慣、生活習慣,將原本單調的生活變得充實和豐富,在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個需要方向性的整合的時期,“互聯網+”的思維就已經悄然占據了各個風口浪尖,互聯網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急需找到一種與各行業相融合的方式和手段。在教育行業,各院校也為這一歷史性的變革緊鑼密鼓地準備著,用信息技術為各科教學帶來新的變化,為學生呈現出不一樣的教學體驗,這一變化無疑是好的。在高中階段,很多學校都開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模式上的變化和革新。
一、 信息技術為高中語文教學帶來的模式變化
(一) 豐富語文學習情境,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在信息技術沒有躋身于高中語文世界之前,語文教師的授課方式都是十分單一的,課堂上教學只依靠語文教師的口頭講解,課堂內容也僅限于教師備課時的內容。上課形式的單一,以及課堂知識容量的固定性,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學習程度。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將打破這種課堂上的局限,擺脫資源有限為課堂帶來的禁錮。在教師的授課方式上,由單一的口頭講授變為口頭講授與多媒體應用相結合,豐富了課堂組織形式,能極大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帶活課堂節奏。其次在內容上,教師的口頭講解和圖片視頻相結合,極大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充實了課堂內容,增加了語文知識學習的全面性。最后教師授課的整個過程都會隨之發生改變,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拓展內容和形式,備授課形式,在授課過程中,不再依靠一張嘴,而是依靠網絡信息的展示和口頭的講解。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帶來的學習情境和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形成了多方面的整合。
(二) 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和交流方式
由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語文課堂上多了一位睿智和博學的教師助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信息技術的加入形成了課堂上新的三方交流的新的課堂模式。
教師的成熟的教學模式,計算機的補充和對教師知識的豐富和生動呈現,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形成了課堂三足鼎立的最穩定的形式。網絡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底氣,讓教師能更加大膽地與學生交流意見,學生的思想能更開闊;由于有計算機的幫助,學生的思想活躍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教師的互動范圍更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的開展提供了底氣和信息庫的保障,促進課堂氛圍的持續,讓學生與老師在任何情況下的交流都不會陷入困境。
(三) 增加教學情境,促進知識學習
傳統的課堂中,由于空間的限制,很多教學情境難以在課堂上開展,一旦學習任務重,學科教學安排緊張,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范圍就更局限于書本知識和考試內容了,開拓新的學習情境需要的時間和空間都被大大壓縮。
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主要的載體是多媒體,它在聲音、圖片和視頻上能達到教師講授沒有辦法達到的生動性和真實性。除此之外,對于課堂突發奇想開展的學習內容,能借助互聯網查詢,馬上進行課程的講解和學習內容的開發。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情境。教師可隨時根據課堂的知識導向安排新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課堂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創新和創造性增加,及時解答學生疑問,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學生的教學情境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得到了廣泛的拓展。例如,當學生想了解一位作者在寫作時的心情和處境時,能及時進行網絡搜索,針對多方面材料進行討論,使學生對人物形象的了解能更加飽滿;當故事性文章需要更深入的探究時,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顯示進行游戲環節,如猜字謎,課堂小表演等。當無法理解文字描述的某一事物時,互聯網查詢能讓學生迅速理解文章。通過信息技術,學習情境更加多樣化,學生吸收知識的速度也明顯加快。
二、 利用信息技術的積極因素,正確引導課堂教學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信息技術在為教學帶來好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語文的范圍廣泛,包括文學、歷史、人物等,一旦打開學生的思想大門,學生的求知欲就會驅使他們想要獲得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如果一味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正常的學習任務就沒法完成,教師在此時就要把握課堂內容豐富與正常學習任務之間的平衡,讓學生在有趣的學習環境中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
其次,教師還要控制好課堂氛圍,防止課堂活躍程度的失控。這是對教師掌控能力的考驗,需要教師對課堂知識講授和拓展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能在內容失控的時候及時將學習內容拉回在可控的范圍內。通過教師的引導,語文課堂活躍而又有秩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建國.信息技術、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三結合[J].成才之路,2009(35).
[2]孫眾,余勝泉,徐鳳軍.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下常見誤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02(3).
[3]楊茜.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教學設計的人文性回歸[J].電化教育研究,2006(10).
[4]范曉姝.論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
[5]崔欣偉.教育信息化要“回歸教育”[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作者簡介:
費文煥,宋祖強,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