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教學知識不斷深化,以往單向的由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的這種“注入式”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隨之“互動式教學”被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的角度出發,充分結合小學生思維活躍且好奇心重的特點,引領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深入理解知識與廣泛應用,促使課堂學習更加高效化。
關鍵詞:互動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一、 引言
在以往的“注入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注入的階段,在學習中缺乏一個自主思考的空間,一味地光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互動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從探究中發現提出問題或是主動發表自己觀點,學生可將知識與生活更好地結合,更深一層地去理解與運用知識,也鍛煉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互動教學模式
互動教學模式講究的是師生雙向互動與交流的過程。在互動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豐富地創設教學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主動地參與其中,教師可以有效地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始終處在主體的地位,能通過實踐的參與擁有正確的數學思維意識,得到更多新的數學知識的拓展。
小學生還處在身心發展還未健全的階段,這一時期的他們比較活潑好動,缺乏學習的意志力,在課堂上很難保證精力集中,造成課堂學習效率低下。且在教師對知識的注入中,缺乏實踐的機會與空間,未能真正地理解知識,極容易產生遺忘。而學生在互動教學中,可愉悅地參與到情景學習中,邊學邊練習,同時與同學、老師間交流自己的觀點與思路,在問題的探究的過程中,串聯所學過的知識內容,尋找知識間微妙的關系,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綜合地學習與應用知識。
三、 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的實踐
(一) 建立平等關系,貼心關懷學生
互動教學下有具體要求: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給予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間,在此之中注重的是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發揮主體性的問題。為此,教師應轉變原先的教學觀念,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親切友善的形象,學會尊重學生,與他們之間平等、友好地溝通,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和贊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更樂于參加數學實踐,在其中積極地表現自己與表達個人觀點。
(二) 創設學習情境,增強交流互動
在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用交流與互動推動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知識內容理解透徹并學會運用,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講五年級數學《公頃和平方千米》這一課時,筆者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去自行回顧已學過的面積單位,并嘗試與其他同學就教室面積和學校面積進行討論,填充合適的面積單位,以此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了生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之后又利用多媒體影像設備播放展示幻燈片,在大屏幕上分別展示了故宮博物院、中華世紀壇、當地海洋館三個地方的面積示意圖,并用“公頃”單位在其上進行標注,學生可通過圖片先行直觀地了解到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內容。
(三) 積極聯系生活,啟發引導思維
實際上,數學知識本身就來源生活,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數學知識的奧秘,等待著我們走入其中去探索發現。小學生剛剛遇到一個數學新知識,可能還比較陌生,不太敢主動去接觸理解;在這時教師可引領學生將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增加課堂學習內容的趣味性,用層層遞接的問題與任務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逐步地去啟發引導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內容時,教師就可同學生一同去構建一個超市買東西的情景,夏天天氣比較熱,我們現在要購買飲料,一瓶可樂2.5元、一瓶果粒橙3.8元,教師打算兩種各購買20瓶,那么總共需要付款多少錢?有同學回答道:“可先運用乘法求出每種飲料的購買價錢,再一相加可得出總價。”而有的同學還想到了更加簡便的方法,同時運用乘法分配律與小數乘法,列式(2.5+3.8)×20,求得老師共需要花費126元,學生在其中不僅掌握了所學知識,還將以前學過的知識綜合地運用,又一遍地增加了對知識的印象。
(四) 小組合作學習,彼此相互幫助
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受生活與文化環境、性格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彼此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教師在平時要貼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尊重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與感受,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幫助和服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考慮到各個學生間的個性化差異、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可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進行分組,促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形成優劣互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與長處,推動交流與合作,相互地分享學習經驗,以實現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解《圓柱與圓錐》這一課時,筆者就將學生們進行匹配分組,在小組內由兩名心靈手巧的女孩來制作圓柱體與圓錐體,鼓勵小組成員之間展開積極討論,我在巡視中發現有學生提到:圓柱的上下兩個圓是對稱的同等大小的;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等觀點,學生們在合作交流討論中充分地了解到了圓柱與圓錐的基本特征,再之后我也分別從每個小組中邀請到一名同學,來總結本小組的討論的結果,并給予了適當的鼓勵表揚。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廣泛地運用這一教學模式,與學生一同積極展開交流互動與合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各方面綜合能力,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富章.新課改下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17(10).
[2]胡喜樂.小學數學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1):197.
[3]孫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葛治柱,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鳳陽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