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鄧綺夢 梁敏燁 朱敏青
[摘要]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等新經濟模式逐漸出現,我國大學生的就業方向出現了一些變化。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析應屆畢業生在“零工經濟”趨勢下就業觀念的轉變。結果顯示,“零工經濟”趨勢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受制于政府、學校和畢業生個人。因此,要使學生更好地應對“零工經濟”的趨勢,政府、學校應制定相應措施協助學生成長轉變。
[關鍵詞]“零工經濟”;應屆畢業生;就業
一、零工經濟的興起與發展
在20世紀及更早,雇傭關系是世界勞動力市場的主要潮流。然而在20世紀末,一種新的、臨時性的、不穩定的雇傭關系出現,對勞動力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這種臨時欠穩定的雇傭關系被稱為“零工經濟”。在21世紀,“零工經濟”開始占據一定的市場地位。如今,“零工經濟”在國外已經趨于成熟,它的地位甚至可以與合同雇傭制相提并論,逐漸發展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發展機制。而近幾年來,“零工經濟”在我國開始流行,對勞動力市場產生各種影響。
其實,零工經濟在我國并不是一個新鮮概念。早期的企業發展仍處于一種滯后趨勢,存在工人隨意辭退、雇主隨意解雇的現象,這樣不穩定的臨時雇傭關系就是“零工經濟”的雛形。近年來,社會企業不斷創新,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許多虛擬科技創新平臺出現,如滴滴、美團等,這些平臺讓“零工經濟”重現國內市場。這一趨勢的到來將影響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將是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
“零工經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組織模式和工作方式,是人類第一次開始打破工業時代以來形成的“雇傭”模式。在“零工經濟”模式下,不會存在傳統的雇傭關系,項目的實施和操作時間會變得短暫。同時,工作者的自由度得到提高,所獲得的勞動成果與勞動的付出性關系更加緊密。
“零工經濟”趨勢的出現讓應屆大學生有了就業的新選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對“零工經濟”的質疑。為了了解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以及“零工經濟”趨勢對應屆畢業生的影響,協助學生應對新的模式,特針對應屆畢業生學生做此調查,以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零工經濟”趨勢下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
本文的調查對象為各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問卷通過網絡隨機發放,最后共收集有效問卷178份。
(一)被調查者中簽署長期合同工作的學生居多
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畢業生中,簽署長期合同工作的學生占58%,選擇打零工的學生占35%,兩者兼顧的學生為7%。可見,近六成的應屆畢業生依然會選擇穩定的長期工作,選擇打零工的學生相對較少。
(二)穩定的鐵飯碗工作最受被調查者歡迎
參與間卷調查中,絕大多數人認為鐵飯碗比零工穩定,其次認為長期合同擁有良好的社會福利及保障,兩者分別占55%和47%。說明應屆畢業生選擇穩定工作的就業觀念受零工經濟影響較小。
(三)被調查者選擇打零工最看重積累經驗拓展人脈
在本次調查中,被調查者在選擇打零工時除了考慮積累經驗、拓展人脈之外,對職業的選擇、發展自身興趣以及自由度等也有所要求。其中對于積累經驗、拓展人脈的要求最高,這說明了畢業生比較注重立足于社會實踐和提升個人能力。
(四)收入偏低以及不穩定為被調查者在打零工時遇到的首要瓶頸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零工工作收入偏低是被調查者遇到的主要困難。與此同時,社會保障的缺失以及工作的不穩定性等因素影響畢業生對打零工就業形式的選擇。
(五)近六成的被調查者通過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解決困難
調查顯示,62%的被調查者通過學習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方式來解決問題,57%的被調查者則認為需要先端正工作態度以提高工作意識。可見被調查者都是從完善自我著手去解決打零工時遇到的困難。
三、“零工經濟”趨勢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多種就業的選擇,提高職業自由度
“零工經濟”主要依靠的是網絡發布崗位招聘,公司發布的不同崗位可供應屆畢業生選擇,應屆畢業生可以根據自身技能選擇工作類型。工作者自由度大大提高,可以隨時隨地去選擇自己的工作時間,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這樣恰恰迎合了應屆畢業生對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2.利于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現自我價值
馬斯洛需求理論層次曾提到,最高的層次需求是自我實現需求。在“零工經濟”的多種就業選擇下,應屆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工作,有利于培養自已的興趣愛好,同時還能通過自己的勞動,發展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3.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拓展人脈
應屆畢業生此前在全日制的高校學習專業知識,缺少時間進行社會實踐。而在“零工經濟”趨勢下,通過不同的就業選擇,讓應屆畢業生能夠嘗試不同的工作經歷、接觸不同的企業和人群,增加更多的交流機會。
(二)消極影響
1.收入穩定性不高,收入偏低
當今,“零工經濟”在社會上知曉度不高,企業發布的崗位招聘是以短期合同工為主,要求應聘者對崗位專業技能要求高,薪酬按照工作結算。這意味著自由職業者在獲得自由的同時也要面對更多問題和風險。美國斯坦福大學一項調查顯示,打零工者對無法獲得足夠的工作量、不知道如何優化時間表使收入最大化,甚至一半受訪者計劃今年內停止從事這類工作。
2.福利和社會保障缺失,安全感不足
“零工經濟”的工作模式多數是以簽署短期合同為主,雇傭雙方之間并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勞動關系,這樣往往會導致工作者福利缺失、無社會保障的問題。
四、應對“零工經濟”趨勢的策略選擇
隨著“零工經濟”趨勢的到來,學校、畢業生以及政府和社會需要共同努力以應對就業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