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牟剛 劉華橋 廖化容 鄧勇
【摘 要】工業組態技術類課程在工業領域應用廣泛,也是智能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術之一。針對教學中存在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學習主動性較差,動手能力不足,知識遷移能力不強,團隊協作未能充分體現等問題,進行了一定思考和教學優化。主要從教學目標、知識引入方式、教學形式、考核內容方面優化。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優化后的教學實施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工業組態技術;教學優化;實施;在線平臺
中圖分類號: TP273-4;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2-0089-002
【Abstract】Industrial configur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industrial field,and are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llectualiz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such as student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courses,lack of initiative in learning,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weak knowledge transfer ability,and insufficient teamwork,some thinking and teaching optimization are carried out.It's optimized for teaching goals,the introduction of knowledge,teaching style,and testing content.It is found that that teach implementation is helpful for these problems in teach.
【Key words】Industrial configuration technology;Optimization of teaching;teaching;Online platform
0 引言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工業制造2025的提出,使得用人單位對工業一線的遠程監控需求越來越普及,也對具有一定工業組態常識和技能的軟件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作為講授工業組態技術類課程的教師,也越來越感受到組態軟件類課程對工業發展、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目標也會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而變化[1],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形式、考核內容等方面都需要與時俱進。結合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何才能使學生更好掌握此類課程要求的技能顯得尤為重要,下面就該問題進行闡述。
1 工業組態類課程現狀
工業組態類課程是以《自動檢測技術》、《PLC應用技術》等課程為依托,是一門以應用為主、實操為主、學生自學為主的專業課程,開設該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高職學生從事電氣設備、自動化系統集成開發等方面的職業能力,在學生今后的工作中也可能用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主動性較差,動手能力不足,知識遷移能力不強,團隊協作未能充分體現等問題。諸如此類問題,特來談談對如何優化教學的思考及實施過程。
2 教學優化及實施過程
教學既包含理論教學,也包含實踐教學。本門課程采取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引導的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理實一體化上課形式[2]。結合學院實際情況,主要在機房、PLC實訓室和車站設備實訓室授課。只有做到教師為引導,啟發式教學,學生為主體的方式才能更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效。
2.1 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對學生對教師都很重要,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才知道哪些是重點及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操作能力,教師也才清楚對學生的考核點在哪里。從學習目標出發有目的地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做到有的放矢,該放手的操作就讓學生自己完成。
2.2 引入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引入,是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學習該課程的實際意義[3]。比如,對于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類專業學生,可以結合他們的電機控制類實踐課程,讓學生思考如何用組態軟件實現一臺電機的遠程啟、停控制或正反轉控制,而不是全硬件接線;又比如,軌道機電類專業學生在參觀完軌道車站設備實訓室后,可以讓他們結合教學內容,思考如何實現在車控室對閘機、屏蔽門的遠程監控等。可見,相關課程之間的結合,實際應用場景(軌道車站設備實訓室)的先參觀后教學,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嘗試著去解決問題,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
2.3 理實一體化教學
對高職學生而言,理實一體化教學遠遠優于理論教學[4],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深有體會。首先是教學的場地不一樣了,有別于傳統的上課場所;其次,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提升了學生的主體感受,就像有的人小時候學會游泳,即使多年不游泳了,依然會這項技能,但是對于一些理論知識,多年后卻不一定還記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起著引導的作用,主要是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然后試著實施實現功能。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任務形式驅動學生/小組完成。
2.4 考評方式
工業組態類課程的最終考核主要結合學生平時成績、測試成績、期末測試及拓展部分完成情況而定。
平時成績,主要結合學生出勤和使用該課程的在線學習平臺情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學習方式的不斷發展,如今教師可以借助在線課程平臺,更好督促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環節。此外,利用在線課程的在線答疑、作業提交/發布等板塊,使得老師可以及時回復學生問題,作業的收發及統計等工作也由系統完成,減輕了教師工作量,提升了學院及教師的信息化程度,給我們的教學過程提供了便利,也增進了師生間的互動,更是一種學生喜歡的便捷學習方式。
工業組態類課程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方式[5],在平時教學中加入一定量的課堂測試及小組任務,并設置了相關討論及思考等環節,考核中的測試成績部分主要參考平時課堂測試及小組任務完成情況。這部分是重點考核的部分,也就是我們側重教學過程。
期末測試部分會緊密結合平時教學內容,讓學生利用組態軟件設計并實現一個新系統對應的一些功能,意在考察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拓展部分考核的設置,目的在于考察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在這過程中,學生收獲很多,也較容易拉開彼此間的差距,較有能力的學生會表現不錯,最后以學生給學生講解的形式,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及表達能力。
3 實施效果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以上教學實施是有效的。首先,以實際現場案例(參觀等)為引導,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及思考問題的能力;其次,在不斷的任務驅動下,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也培養了他們動手做任務習慣,在每次任務的總結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不斷總結和表達自我的重要性,小組成員的不斷補充也讓他們明白團隊合作的意義。
此外,在線課程學習平臺的推出,使得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習有機結合,平時測驗、作業的提交,答疑等通過平臺進行,節約了時間,也能在線反映學生學習情況,也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給他們提供了碎片化學習的平臺。學生參與在線平臺學習所產生的數據,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今后的教學改革有一定幫助。
拓展部分的設置,更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從中一部分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脫引而出,也有一部分沒能完全解決問題但仍然堅持不懈主動尋求答案的同學涌現,最后搜集學生中沒能完全完成相關內容的原因,再有針對的在最后進行難點講解、點撥,或讓學生給學生講解,讓學生有所體會。這部分的設置讓老師更好的優中選優,也在學生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對他們的要求,提升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4 結語
工業組態技術類課程重在實操,而實操想讓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效果需要提升學生積極性,積極性的提高需要讓學生一開始就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通過帶領學生參觀軌道設備實訓室(組態軟件應用),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已學課程內容,再以案例為引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使他們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也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通過穿插小組為單位做實際任務及任務總結體會分享,鍛煉了學生團隊協作及自我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而在線課程平臺的使用,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途徑,便于他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總之,教學過程及課程考核的優化,使得學生更愛動手更愛思考更愛課余時間學習了。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4.06.
[2]費春國,王帥.組態軟件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實踐環節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5(9):157-158.
[3]李小清.“課堂激勵”路徑探索——以工科中職學校音樂課堂為例[J].職業技術,2018(10).
[4]蔣祥龍.工業組態應用技術教學改革探討[J].時代農機,2017.
[5]覃貴禮.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組態軟件控制技術課程標準設計探討[J].廣西教育,2016(3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