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 江海英 王立 等
[摘要]目的:探討美容護理措施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筆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手術治療患者145例,按患者住院病歷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骨科護理常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美容護理措施。對兩組患者的瘢痕發生情況、心理狀態改善情況、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瘢痕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焦慮和抑郁狀態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科手術患者實施美容護理措施能有效減少瘢痕的形成,改善患者心態,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骨科;美容護理;預見性護理;瘢痕預防;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8-6455(2019)03-014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smetic nursing measures in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145 patient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 2017 to Dec 2017 were selected, The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orthopedic nursing routine; On the basis of orthopedic nursing rout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cosmetic nursing measure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car occurrence, mental state improvement,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sc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ncept of beauty care for orthopedic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scar, improve the mentality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orthopedics; cosmetic nursing; predictive nursing; scar prevention; mentation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車禍事故導致的創傷患者也日益增多。作為收治創傷患者重點科室之一的骨科,壓力也越來越大。傳統意義上,骨科手術的重點在于正畸和恢復功能,但隨著經濟發展及醫療技術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形態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顏面部,軀干和四肢切口的美觀程度也越來越受到患者的重視,傳統的護理服務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將美容護理措施應用到骨科護理管理中,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筆者科室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45例,根據患者住院病歷號進行分組,奇數號為對照組(n=59例),偶數號為觀察組(n=86例)。其中對照組男38例,女性21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29.2±4.1)歲;疾病類型:脛腓骨骨折16例,股骨頸骨折11例,脊柱骨折5例,肱骨骨折8例,尺橈骨骨折19例;觀察組男51例,女35例;年齡18~37歲,平均年齡(30.8±3.9)歲;疾病類型:脛腓骨骨折36例,股骨頸骨折17例,脊柱骨折9例,肱骨骨折14例,尺橈骨骨折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非手術治療、合并其他重要臟器損傷及精神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傳統的骨科護理管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指導協助翻身、外固定支架護理,遵醫囑指導用藥,根據患者需求進行疼痛護理、并發癥護理、康復訓練指導[1]。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美容護理措施。
1.2.2.1 建立美容護理小組:在骨科護士長領導下由骨科專科護士、傷口造口專科護士、骨科醫師組成3~5人的美容護理小組,由美容整形專科醫師進行美容專科知識和技能培訓,對患者給予整形美容專科同質化護理[2]。
1.2.2.2 設計預見性護理方案:根據患者受傷原因、手術類型、切口位置、體質等方面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預防瘢痕形成及對已形成的瘢痕進行軟化處理[3]。瘢痕預防與軟化方法:①降低切口周圍張力,術后早期減少活動,避免牽拉傷口,破壞新生肉芽組織[4];②局部涂抹藥膏,一般于切口拆線后1周,傷口愈合后開始使用含硅凝膠的藥膏,以減少瘢痕形成[5];③手法按摩,根據瘢痕的時期選擇按摩手法與力度。1個月內的瘢痕,用單手拇指順著瘢痕方向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動,著力于表皮,力度較輕;1~3個月的瘢痕,用揉按法、指壓法,以美容指對切口瘢痕進行前后、左右的內旋或外旋揉動、點按,用力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中等力度;3個月以上,質硬且突出的瘢痕,以拇指屈曲的骨突部位著力于患處,沿垂直方向施力,為強力點法,以患者能夠承受的最大力為標準[6]。通過手法按摩,可以松解瘢痕及深層組織的粘連,一般15d左右可使堅硬的瘢痕組織軟化。只采用單一方法處理的瘢痕,其變軟大約需1~2個月,不做任何處理自然增生的瘢痕,要等到6個月后才能逐漸變軟。瘢痕按摩應盡早開始,并逐漸增加力度與頻率[7-8],后期瘢痕成熟后效果相對來說不如前期。
1.2.2.3 心理護理:患者住院期間身心承受著巨大壓力,如疼痛、長時間臥床、行動不便、對功能恢復及外貌改變的擔憂等,這些都會對患者情緒造成影響,甚至影響治療。因此護士在工作中應進行心理護理,加強有效溝通,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與患者一起分析病情和治療方案,使其對即將接受的治療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解除或減輕負面心理,另一方面增強了患者對病情恢復的信心,消除其對未知治療的疑慮或恐懼[9]。同時告知患者雖然創傷后暫時容貌有損,但經過美容縫合及抗瘢痕治療后這種損傷會大大減小,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向患者介紹經美容護理后恢復成功的案例,增強其自信心和治療依從性。
1.2.2.4 健康教育:在處理傷口的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積極健康教育,包括保護創口,功能鍛煉,告知患者換藥和拆線時間,講解術后抗瘢痕治療的重要性,介紹抗瘢痕藥物的使用方法、預期效果。引起患者的重視,達到控制瘢痕增生的目的。強調長期、規范用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從性。日常宜清淡飲食,少辛辣、戒煙酒、高蛋白,促進傷口愈合。手術后應盡量避免刺激創面,暴露在外的傷口應避免長時間照射陽光。在痂皮脫落期應囑咐患者避免撕扯痂皮,可采用冷敷方法減輕瘙癢感[10]。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狀態:入院時和出院時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 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檢測,SAS分數越高說明焦慮情況越重,SDS分數越低說明抑郁情況越重[11]。
1.3.2 瘢痕評估:采用溫哥華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于患者出院后6個月評估瘢痕情況,包括血管分布(V)、瘢痕色澤(M)、柔軟度(P)和厚度(H),分數0~15分,分數越低表示瘢痕越輕。由同一名整形美容科醫師進行評分[12]。
1.3.3 滿意度調查:采用筆者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從護理溝通、健康宣教及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所得總分分為三個梯度,<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判定為非常滿意。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兩組患者在入院時抑郁和焦慮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出院時,觀察組抑郁以及焦慮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瘢痕情況比較:對照組VSS評分(9.34±0.75)明顯高于觀察組(3.70±0.36),說明其瘢痕發生情況較觀察組嚴重,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們在醫療費用方面的承受力亦大幅度增長,對骨科創傷的醫療處理不再停留于功能恢復層面,對自身美觀方面的要求也日漸增多。但幾乎所有手術都無法避免遺留瘢痕,因為瘢痕是機體創傷修復過程中的必然產物[13]。
本研究將美容護理融合到骨科護理管理中,美容護理小組人員結合患者傷口愈合情況、瘢痕形成情況、社會支持、外觀需求以及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預見性的護理。選用多種預防瘢痕形成的方法,如按摩護理、外敷護理、抗瘢痕指導等[14]。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適當降低期望值,減少不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情緒發生,使患者更加積極配合治療[15]。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美容護理患者傷口愈合良好,瘢痕情況明顯改善。骨科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整個科室的護理水平,護理人員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同時,也需加強康復及美容專科培訓,從而提高整體服務水平,滿足醫療的發展和患者需求[16]。在本研究中,美容護理小組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傷口美容護理、瘢痕預防指導等,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也有了較大提高。
綜上所述,將美容護理措施融入到骨科護理管理中,能顯著促進傷口愈合,減少瘢痕增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提升骨科的整體護理水平。應用范圍可逐步由整形美容科擴展到其他創傷科室,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蔡志偉,曾于林,陳瑩.人性化護理模式在骨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8):63.
[2]陳碧華.急診美容護理干預對面部外傷患者護理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1):122-124.
[3]余珊,葉麗.ICU美容護理措施對重癥外傷患者的護理效果及瘢痕產生狀況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8, 27(6):141-144.
[4]楊艷,王嵐.皮膚免縫合技術在骨科脊柱手術中的應用[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4):71-73.
[5]羅梅,沈世琴,李霞,等.莫匹羅星聯合康惠爾潰瘍貼在創傷性傷口中的應用觀察[J].創傷外科雜志,2015,17(5):469.
[6]黃澤春,李慧,晏丹,等.按摩配合抗疤藥膜治療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10):1623-1625.
[7]Szabo MM,Urich MA,Duncan CL,et al.Patient adherence to burn care: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urns,2016,42(3):1223-1224.
[8]劉麗娜.探討燒傷創面愈合后皮膚的美容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1):215-217.
[9]馬興云,李芳,倪曉麗.有效溝通應用于整形美容護理工作中的效果[J].社會醫學雜志,2018,16(4):67-68.
[10]丁曉紅,孫紅靈.急診頭面部外傷特點分析與早期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7,26(4):119-121.
[11]陳菲.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骨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臨床效果觀察[J].保健文匯,2017,13(9):117-118.
[12]龔麗,劉麗娟,侯麗.rh-b FGF聯合美容縫合技術在急診開放性傷口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6):22-24.
[13]王春虎,黃渭春.瘢痕疙瘩的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學,2008,17(4):610.
[14]高繼紅,許素琴,袁芳.創傷外科整形縫合術臨床觀察及護理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17,7(2):71-72.
[15]楊翠紅,楊春艷,于愛紅.整形美容人性化護理與實踐[J].中國美容醫學,2014,23(14):1209-1211.
[16]諸琳.骨科護理管理中的危險因素與對策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雜志,2018,6(20):81.
[收稿日期]2018-11-07
本文引用格式:黃鳳,江海英,王立,等.美容護理措施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