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瑞鳳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探究中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在設計教學時,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以實現小學語文高效教學。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學科建設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長。基于此,本文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入手,闡述了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法,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高對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在課前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應用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及思維發展素養;在課后積極開展實踐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深化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和界定
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界討論的熱點。從教育目標來看,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思考能力、價值觀等方面,是學生適應社會、終身學習、身心健康的基礎,是學生進入社會乃至終身生活中應該掌握的技能和基本思維。從功能方面來看,教育素養則是學科教學的內容,素養的標準則是課程標準,在教學的同時要以人為本,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是適應社會的能力、處理問題的思維、正確的價值觀等綜合能力。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和界定則是需要依托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分析。在新課標中提到“語言、審美、思維和文化”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這四方面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語文承載著中國燦爛文明的結晶——文字,這使語文教學與文字不可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自己的語言文字能力,在具體情境中準確表達語言才能實現有效溝通。語言文字能力與審美、思維和文化緊密集合,是語文核心素養的核心。
二、語文核心素養的特征
1. 語文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第一,語文文字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因此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第二,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語文核心素養中的交往能力、溝通能力等是學生日常生活的基礎;第三,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具有此特征,主要體現在語文的教育往往與愛國教育、民族教育、人文情懷等等聯系在一起。
2. 語文核心素養具有發展性與階段性。語文核心素養的對象是具有發展性的,會根據不同時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對家庭、學校等外界信息產生不同的變化,具有發展性。人的發展也具有階段性,從低到高,從簡單到復雜,從量到質都具有階段性,在幾千年前教育學家也表示教育要循序漸進,具有階段性。
三、語文教學完善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1. 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根據大綱開展課程的同時必須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語文課程。按照大綱規劃完成基本的教學計劃,通過生動的教學,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根據地方特色開展語文教學,例如,通過游覽古跡、拜訪名人故居等實踐形式向學生介紹中國的文化,也可以根據節日習俗等學習語文。在這一過程中,知識的掌握僅是教學的基礎,文化的傳承才是重點。例如在曲阜,教師通過論文的授課來介紹孔子及學生的日常言談,但是也只有對孔廟進行參觀之后,感受孔廟文化才能讓學生對這段文化產生崇敬之情。在結合當地文化的同時要講求實效。此處的實效并不是指考試成績,而是對核心素養提高的實效。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針對目標制訂教學計劃,通過教學授課,最后根據考試結果來對教師和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定。這種方式并不符合對核心素養培養的考核標準,是追求效益而忽視核心的一種方式,甚至可以稱為“假學習”。目前的語文教學主要是背誦、默寫等形式,這樣的語文課失去了有趣、團結、積極的課堂氛圍。在語文課上,教師應該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快樂積極奮進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可以學習到語文知識,還能感受到語文教師的品格以及同學之間團結奮進的向上風氣,這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積極作用。
2. 政策支持,健全評估。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大多是以基本課程標準為導向,教學成果以滿足應試為目標,這些對目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沒有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教育部應制定相關的文件政策,將小學分為幾個年齡段,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規律安排不同的課時;對于語文課的評價標準不能只是考試成績和上課的課時數,要合理安排,為學生減負,提高其素養。要建立健全的評估體系,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鑒賞能力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估方式也要多樣化,不能僅僅通過一次考試就來判定學生的語文能力,針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我們可以通過比賽等方式來展現學生的語言、審美、思維和文化等能力。評估團體可以由媒體部門、司法部門、教育部門等多部門聯合成立,并及時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使小學語文教育在全社會的關注下改革發展。
四、積極利用信息技術
在信息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不再局限于面對面授課的方式,網絡授課越來越受歡迎。將網絡授課模式引入小學語文教育中是語文改革的重要方面。通過政策的制定、人力資源整合、政府部門有效監督來實現語文教育落實。在網絡平臺進行授課,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課程進行錄制,方便學生以后的查看和學習,通過網絡優秀課程評選等內容建立一套優秀課程供學生自學,同時可以實現教育的平等化。在授課方面,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影像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語言等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之,當下對于語文教學的研究如火如荼,核心素養是重中之重,對于核心素養的關注和研究將使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把握時代脈搏。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對于語文教學要進行合理的研究,通過合理的方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增強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要堅守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充分利用各個因素中的優勢,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因地制宜、師生互動、政策支持和網絡技術來實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祖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0(36).
[2] 林良英.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