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為 朱玲琳
【摘要】隨著P2P網絡借貸模式在國內迅速發展,“校園網絡借貸”服務成了近年來P2P金融發展最迅猛的金融產品類別之一。校園貸雖然有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等優點,但也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等特點,學生在不斷膨脹的消費欲望和僥幸心理之下可能陷入“連環貸”的陷阱,亟待加強監管。本文旨在通過探究高校“不良網貸”的發展現狀,為高校學生工作者應對“不良網貸”進入校園提供素材參考和解決方案。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 不良網貸 運營模式 對策分析
【基金項目】廣東海洋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CXXL2017093),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0171056610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190-02
一、什么是高校不良網貸
網貸,又稱P2P網貸。即網絡借貸,是指個人對個人之間的網絡貸款。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方式。在“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P2P金融”運作方式及惠普金融的實現,“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產生。這種新興網絡貸款模式逐漸從社會走進了校園,成為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方式之一。社會上出現的校園網貸平臺參差不齊。部分無良網貸商催還貸款手段惡劣,給進行貸款的大學生帶來嚴重的生理、心理傷害。我們稱之為“高校不良網貸”。
二、高校不良網貸的運營現狀
(一)高校大學生網貸平臺種類
目前,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貸款平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分期購物平臺,二是P2P平臺,三是電商平臺。不良網貸往往是第三類電商平臺。
(二)高校不良網貸進入校園的宣傳形式
網貸進入高校的宣傳方式有多種。主要表現為線上、線下兩種形式。
在線上,網貸平臺通過大學生的各類微信群、QQ群等發布借貸信息;在大數據時代下,網貸平臺通過數據分析,借助手機短信、微信、QQ等其他社交平臺,直接對平時購買量大、購買金額高、經常購買奢侈品這類學生群體發送借貸信息。在線下,網貸平臺以發放傳單的形式,在廁所、宿舍大院門口、宣傳欄等地方張貼廣告、擺攤宣傳等方式為主,進行病毒式宣傳。部分網貸平臺直接找到在校讀書的學生,發展下線,給予他們一定的工資,讓學生幫公司宣傳。
(三)當前高校不良網貸運作方式
高校不良網貸的運作方式總體相差不大。其中,還款方式和催款方式稍有差別。
1.貸款方式
在P2P模式下,大學生進行貸款,可實現在沒有監護人在場、沒有抵押物、沒有擔保人、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等情況下進行貸款。同時,放貸方為搶占市場,貸款程序都較為簡單。其往往采用實名認證、無抵押方式進行個人信用貸款發放,擴大業務規模。據有借貸經歷的學生表示,這些網貸平臺大多只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件照、學生證證件照及父母、室友、或是學院輔導員等人的聯系方式,放貸方通過查證后,即可完成貸款程序。
一方面,借貸方打著“低利息、快到賬、低門檻”等旗號吸引借貸者;另一方面,借貸方利用借貸者法律知識面窄、缺乏正確的消費理念、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具有虛榮心等特點,將貸款意識一點點地滲透到大學生群體中。
2.還款方式
網絡借貸的還款方式有多種。但主要的還款方式有以下兩種:一是網貸方給客戶提供固定的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客戶需在其提供的平臺上登記注冊,并按照約定時間登陸網站平臺進行還款。二是部分網貸方與借貸方通過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對接,以匯款的方式進行還款。
3.催款方式
各個網絡平臺催款方式參差不齊。大多數情況下,網貸方在多次聯系貸款人還款無果后,會轉向貸款人在貸款時提供的擔保方,并進行一段時間的短信、電話轟炸。更有甚者,直接在各大網絡平臺曝光貸款人的各類信息。包括身份證、姓名、學校、家庭住址、借貸人私照等。給貸款人的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三、高校學生工作者如何應對校園網貸
(一)加強思想教育,科學武裝頭腦
1.增強法律意識教育
當前,部分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應加強法律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具體建議如下:(1)擴展學生的法律知識面:開展法律課程,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組織觀看相關法律條例視頻等。(2)提高學生的法律保護意識:開展班會、年級大會,向學生分析身邊的網貸實例,對當前校園網貸存在的法律陷阱、造成的不良后果進行講解。(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開展與法律相關的活動,如知識競賽、制作手抄報等。
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教育
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因借貸帶來的負面影響,受自尊心的影響,部分學生不告訴父母、老師及身邊的同學自己遇到的困難,而是獨自面對。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大多數學生無法正確處理這類問題。部分學生選擇了“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這家欠下了就到另外一家進行借貸補上,這樣窟窿越來越多,外債也越來越多,走上了“利滾利、債務越來越多”的不歸路。有些學生迫于外界的壓力、平臺追債人的威脅、父母同學的輿論等,最終選擇了自殺。因不良網貸而產生的自殺行為的真實案例很多,這警醒著我們的高校學生工作者,要承擔起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責任。
高校學生工作者可采取的相關措施:(1)進行預防教育:開展有關宣傳網貸危害性的講座、課程、座談會等。(2)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抵制誘惑的能力:利用平時的思政教育課程,加強學生對網貸的認識。(3)增強網貸防范意識:利用宣講教育等活動,強化大學生對網貸風險的認識。
3.加強消費理念教育
現今部分大學生缺乏正確的消費理念。同時,攀比心理、虛榮心理等也造成了大學生錯誤的消費觀。
建議高校工作者:(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好入學教育工作。正面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理性消費,鼓勵他們制定消費計劃、消費清單等。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2)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增添相關的公選課課程,安排系統學習。在相關的創新創業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等課程中增加理性消費、理性投資、投資理論等內容。(3)增強責任意識及加強個人征信教育:利用主題班會、團隊活動等,多次有效地組織有關金融、網絡安全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更合理地使用信用評估類產品。以誠信教育為抓手,積極開展個人征信教育。(4)增強風險意識:開展有關消費理論和投資理論的知識宣講活動。
4.加強對網貸的認識教育
許多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對事物沒有正確的認識。對于校園網貸,其只看到了其表面,諸如:零利息、低利率、三分鐘到賬、無風險、門檻低等,而沒有看清這類網貸的本質。
對此,建議高校學生工作者主動承擔起揭露高校網貸本質的任務:①利用班級、年級思想教育大會等,向學生講解不良網貸的本質、風險、危害。②利用好校、院、宿舍大院等宣傳欄、信息公布欄:定期向學生公布近期在校園、社會中發生的因網貸帶來不良后果的真實案例。
(二)注重心理疏導
對于因不良網貸而造成生活、心理困擾的學生,高校工作者一旦發現,應給予高度重視,并立即對其進行心理疏導。
建議如下:(1)建立個人檔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單獨輔導、溝通等方式。時刻觀察、追蹤、留意其心理活動、動向。(2)在集體傾訴中完成個人的心理疏導:如召開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主題班會等。(3)開展心理講座。對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處理方式等相關理論知識、現實案例進行講解、剖析。
(三)實現多方聯動
1.實現與安保部門的聯動
校安保部門能夠協助高校工作者更好地進行監管。
建議與校安保部門達成一致意愿:(1)加強校園治安巡邏力度:多加盤查校園內派發的傳單,留意傳單內容及信息。如遇到宣傳校園網貸者,應立即阻止其宣傳活動,并交予相關部門處理。(2)加強校園各宣傳欄及公共區域、公共場所的管理:校方管理人員應定期、定時進行查看及清潔校宣傳欄,做好校園內公共衛生間門、大院門口、走廊、欄桿等清潔工作。看到散布網貸信息的廣告應及時清理。(3)加強對校園內廣告發放、張貼的管理。看到在廁所各欄桿、門口張貼廣告的人員,一律嚴肅處理。
2.實現家長、學校、同學“三聯動”
實現家長、學校、同學“三聯動”,有助于高校學生工作者更好的開展教育、心理輔導等工作。
建議高校學生工作:(1)促進推動家校合作,共同協調:保持與其家長聯系,讓家長了解不良網貸的危害,發揮好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加強家長對孩子的思想工作教育。(2)平時多走訪宿舍、開展心理輔導等工作,利用同學間互評等方式,及時地關心、了解同學間的學習生活、消費情況等,起到監督作用。
四、結語
校園網貸平臺助長了學生的提前消費行為,給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廣大大學生群體的未來發展帶來不良影響。應引起學校、社會、教育部門等的高度重視。青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階段中,高校應建立保護機制,加強思想建設,發揮行為引領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傅幼萍,馬利國,王聰聰.大學生網貸存在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高教論壇, 2016(11).
[2]劉昕.大學生網貸的調查報告及策略[J].價值工程, 2017, (25):213-215.
[3]洪冬.大學生網貸的法律問題分析與對策[J].法制博覽, 2017(16).
[4]蔡彧.大學生網貸的現狀及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 2016(15).
[5]宋青楠.淺談大學生網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民營科技, 2017(7):215-216.
[6]安麗琳.社會工作視角下高校不良網貸問題及對策研究[J]. 科技視界, 2017(10):188.
[7]曹漫瓊.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校園網貸分析及對策[J].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17(2):23-27.
[8]豐婷,倪文,肖經凌,等.大學生校園網絡借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6(12):104-105.
作者簡介:
肖為,男,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朱玲琳,女,本科生,漢語國際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