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劉俊哲 劉彥
摘要:文章選定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燈彩”為研究對象,以秦淮燈彩文創產品的定制化服務設計創新為研究目的。以國內外文獻與案例調査、傳統秦淮燈彩工藝與產品的調査研究結合的方法展開研究,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文創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環節,將虛擬現實、3D交互界面、3D打印、數控加工等技術與文創產品結合,開發出文創產品定制化服務平臺為研究結果,并驗證其用戶可行性。總結用戶行為特點歸納為研究結果,為其他題材的創新文創產品的定制化服務設計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文創產品 定制化 秦淮燈彩 服務設計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J5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1-0014-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choose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Jiangsu province "Qinhuai lanter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ructure the customiz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Through literature and case stud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traditional Qinhuai Lantern technique and craftwork as the research method, "Internet +"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design -production - sales each segment of Qinhuai lanter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VR, 3D web interface, 3D printing, NC Machining Technology are used to built the customization service platform as result of the research.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 up User ability and user behavior through the user test. It can b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ustomization service design of other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Keywords: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Customization Qinhuai lantern Service desinn Internet
一、國內外文獻與案例調査
(一)國內文獻調查
近年來,由于國家的政策支持、國內經濟環境變動、消費需求多樣化增長等原因,國內文創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與消費者的關注。從現有文獻來看,諸多學者通過調査、論證了“互聯網+”技術結合對文化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解學芳等(2008)提出解決悖論的方法是需要基于技術創新對文化產業制度進行重構[1]。顧江等(2010)通過赫芬達爾指數測算我國文化產業和高新產業的容和程度,指出我國文化產業業態創新的發展路徑[2]。郭新茹(2009)針對江蘇地區文化產業提出缺少“走出去”的“文化+科技”型明星企業和品牌產品并提出“互聯網+”開啟文化產業發展新空間的發展戰略。[3]金元浦認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我國文創產業要借助“互聯網+設計+制造業”、“互聯網+藝術”等行動計劃,實現跨界融合開創“互聯網+”時代文化發展的新格局[4]。劉彥等(2015)認為信息交互類文創產品能夠與用戶或觀眾形成交互體驗的文創產品設計、文化環境設計(展覽)、文創服務的創新甚至是藝術創作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入的用戶體參與度與良好的用戶體驗感,形成與用戶之間情感上的溝通,滿足用戶精神層面的自我價值實現。[5]交互體驗設計作為體驗經濟時代的新的產品設計思路與方法,業已成為了信息技術互聯網語境下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的新思路與方法。[6]
于此同時,定制化商業模式的優勢在市場中逐漸嶄露頭角,并且作為歷史上最具人性化的銷售商業模式,備受消費者推崇。定制最早出現在農業社會,手工業中存在著最簡樸的定制形式,“量體裁衣”成為這一定制時期的代名詞。進入工業化社會,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帶來標準化商品的批量生產,讓消費者只能被動地選擇。由于批量生產導致了制造商的激烈競爭,產品供大于求,加劇了行業競爭,因此,尋求差異化競爭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目標,成為定制化商業模式的發展的契機。胡兵等(2015)認為相比認同相關性較弱的產品,消費者更愿意參與認同相關性較強的產品定制,且對于認同相關性較強的產品,消費者在社會認同動機驅動下比獨特性需求驅動下對定制產品的評價更高。[7]大量研究表明,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定制化服務,在旅游、金融、交互設計等領域實踐驗證了成功的商業模式,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互聯網+”技術是實現定制服務的有效途徑,
(二)國內案例調査
在國內,“鄯水”、“禮遇”等文創產品公司開展了文創產品定制服務,以傳統的客戶與設計師直接溝通的方式展開。“一粹”等公司開創了“文創產品定制”和“商場體驗店”雙線發展的模式。定期設置陶藝、油畫、素描、茶藝的課程或講座,并且由設計師將理念轉化為實物。然而,國內還未有公司運用網絡技術開發文創產品定制服務創新。
(三)國外文獻調査
國外文獻調查顯示,多數研究集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因素上。如Richard Florida(2014)等認為人才、技術、寬容的社會文化環境(3T理論)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最為重要[8]。JochenGros(2003)認為定制化可以克服藝術與工業的基本對立關系。[9]Abdesslam(201l)設計了基于位置的服務(LBS)允許用戶通過微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個人數字助理(PDA)訪問地理數據的手工藝品生產地導游服務平臺。這說明,受科技、產業發展的影響,應用“互聯網+”技術的文創產品定制化的服務設計是必然趨勢。Jianxin Jiao(1996)等提出了批量定制化產品的方法論及產品家族的構建方法,其研究團隊發表了大量相關學術論文。[11]雖然批量定制化產品的理論研究已成體系,然而,文創產品與工業產品在價值構成、屬性上有一定的差別——文創產品以文化為導向,而工業產品更多以用戶為導向,因此,文創產品領域的定制化設計需要通過設計探索其設計原理。
(四)國外案例調查
在國外,利用網絡平臺和用戶界面提供的在線藝術產品的定制服務的案例有很多(如圖1)。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如表1):(1)以藝術家的藝術風格為主,如nervous、shapeways等;(2)消費者提供
的素材與藝術家的藝術風格結合,如3D trophy factory、WIZEGEM、U-dimensions等;(3)以消費者提供的素材為主,如crayoncreat、artylobster等。然而,還沒有基于本土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定制服務。
二、設計目的
通過對秦淮燈彩工藝與產品的調查研究,總結了現代秦淮燈彩產品在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工藝、造型、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文創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環節,將虛擬現實、3D交互界面、3D打印、數控加工等技術與文創產品結合,開發出文創產品定制化服務平臺,并驗證其用戶可行性,總結了用戶行為特點,為其他題材的創新文創產品的定制化服務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
三、設計調研
(一)秦淮燈彩社會背景調研
秦淮燈彩發端于六朝,在明代已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已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伴隨著商品市場工業化的推進,秦淮燈彩行業由于人工加工成本過高、自動化生產程度低、新產品開發品質低端化等原因,面臨著“低質量低技術低回報”的現狀。
對比傳統秦淮燈彩的材料,工藝,造型,現代的秦淮燈彩由于自然材料的缺失,新材料工藝的引入,迎合新生文化等原因發生了改變,比較傳統燈彩,現代的秦淮燈彩面臨著“質感缺失,造型生硬”,“機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高,效益差”,“一昧迎合流行,缺少傳統傳承,缺少高品質審美等問題”(如圖2)。
(二)秦淮燈彩生產工藝調研
以制作荷花燈,兔子燈,蛤蟆燈為例,在品質均等的情況下,人力成本與時間成本就成了決定生產效率的關鍵。(如圖3)各個步驟中,剪紙,扎花瓣已經可以實現機械化批量生產,在其他步驟中,扎骨架是所有步驟中耗時最多,難度最大的步驟,如能夠實現機械化批量生產則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難以控制產品品質穩定的問題。
(三)秦淮燈彩的消費者體驗
基于用戶體驗中的五個需求層次,我們發現,秦淮燈彩僅能夠滿足用戶的“感覺需求”、“交互需求”、“情感需求”的部分體驗,而工業革命4.0的到來,對各個傳統制造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們也相應地對產品有了更多的期待。針對消費者自我需求,社會需求,結合文獻調查與案例調査,本文提出“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文化產品設計”以及“可定制化的服務設計-基于大眾消費需求的網絡商業平臺服務設計”的解決方案(如圖4)。
四、設計內容
(一)服務系統
如何讓消費者在購買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體驗到秦淮燈彩的美與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并且能夠參與設計與制作,做到自我價值實現與認可是本設計重要解決的問題。服務平臺為消費者與手藝人提供“發布、瀏覽商品”、“講述產品故事”、“大數據分析消費者類型”、“交互式設計界面”、“包裝與物流”、“社區分享”、“聯系手藝人的售后服務,,等內容的服務(如圖5)。
(二)交互設計
在產品的交互設計方面,運用增強現實3D交互界面,打造用產品定制服務。用戶可以在購買前通過可控即時變化的3D模型預覽自己需要的產品,并能參與產品的藝術創作。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將產品投影在家庭的真實環境中,預覽產品的尺寸、造型、顏色、功能等參數,給用戶更加直觀的感受來判斷定制后的產品是否符合家庭環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戶定制的用戶體驗(如圖6)。
(二)產品設計
在產品的造型方面,用中國水墨畫中簡練的線條構成荷花的形態,更加貼合現代人的審美(如圖7)。
在產品的生產工藝方面,用3D打印、數控加工技術處理秦淮燈彩的骨架、貼紙部分,這樣一方面可以通過新的技術讓造型、結構更加精巧,或可以嘗試參數化設計風格,另一方面可以讓產品在投入生產時降低人工成本、促進產品均質化。通過僅5種單元的不同排列組合,可以組成千變萬化的定制效果(如圖8)。
在使用方式上,解決了燈彩買回家不知道如何擺放的問題,設計了可放置在桌臺上的架子。工藝上,改進現階段手工操作比重大的生產方式,創新3D打印技術,可批量,標準化的生產燈彩骨架。
在產品的功能方面,加入“互聯網+”技術,給秦淮燈彩賦予更多與生活相關的智能功能,如“智能照明”功能,配合環境光線自動調整照明模式;如“智能變形”功能,根據季節、時間的變化自動調整荷花燈花瓣的展開狀態以及周圍裝飾的位置。
五、設計驗證
筆者組織30名有購買文創產品經驗、并有網絡購物經驗的測試人員15人,針對秦淮燈彩定制化用戶界面進行用戶可用性驗證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幼兒家長、35-65歲女性群體對本設計的更加感興趣,表現出強烈的購買意向。關于測試人員的購買目的最多被選擇的是“參與藝術設計”、“初次體驗定制化產品”,其次是“家庭裝飾”、“贈送他人”。用戶最關心的產品要素是價格、外形,其次是尺寸、材質。增強現實的服務內容對用戶的滿意度有積極影響,但30%的測試人員質疑了增強現實模型尺寸的真實性,針對這一點,在下一步的改進工作中,會添加文字與增強現實標尺予以說明。
結論
本文針對目前秦淮燈彩產業缺少傳承人、傳統生產工藝生產效率低下、現存商品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需求、不符合現代消費者美學價值觀等問題,將“互聯網+”技術引入秦淮燈彩的產品設計和服務設計,改善秦淮燈彩生產工藝、用戶體驗等問題,開發出可定制的創新秦淮燈彩產品以及定制化服務平臺。并驗證了用戶界面的用戶可行性,總結了用戶行為特點:實驗結果表明了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定制用戶界面的可行性;用戶群以幼兒家長、35-65歲女性這兩個群體為主,用戶行為主要源于藝術層面的精神需求。為創新文創產品的定制化服務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基金與課題名稱:江蘇省文化廳文化科研課題“‘互聯網+時代下的文創產品定制化產品服務設計研究”(16YB14);江蘇省社科應用精品工程課題“江蘇省非遺生產性保護型社區建設與公眾參與研究”(175SY8-108);2018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創作項目“基于智能制造工藝的新秦淮燈彩創作”;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互聯網+時代下的定制紫砂壺服務設計研究”(2016SJD760012),本文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藝術人才培養特別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解學芳,隋映輝,臧志彭.論技術創新與文化產業制度創新悖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02).45-53.
[2]顧江,郭新茹.科技創新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升級路徑選擇[J].東岳論叢.2010,31(07).72-75.
[3]郭新茹,譚軍.創新融合:江蘇文化產業發展趨勢與路徑選擇[J].中國文化產業評論.2015.21(01):204-221.
[4]金元浦.互聯網+時代:文化科技創新-倉憶新特征[J].江蘇社會科學.2016(02):250-256.
[5]劉彥,劉俊哲,王倩.信息交互設計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踐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10):3-4+22+104.
[6]劉彥.信息化語境下文創產品設計的新契機一~文創產品交互體驗設計淺談[J].工業設計2015(12):88-89.
[7]胡兵,熊元斌,余柳儀.認同動機對消費者參與產品定制的影響——基于社會認同理論視角[J].經濟與管理.2015,29(02):84-90.
[8]Richard Florida.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M].Basic Books(AZ),2014.
[9]GrosJ.ArtCustomization.In:TsengM.M.,PillerF.T.(eds)The Customer Centric Enterprise.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3:109-120
[10]Abdesslam ESSAYAD;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platform for location-based services:a case study of GIS of archaeological and handicraft of Fez Medina;IJCS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Issues,Vol.8,Issue5,No3,September2011
[11]MitchellM.Tseng,Jiaiixin Jiao,M.Eugene Merchant,Design for Mass Custoimzation[J],CIRP Annals,Volume 45,Issue1,1996,Pages153-156
[12]范平平,林曉雯,詹涵涵,劉俊哲.以市場為導向手工紙質照明產品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8(ll):82-84.
[13]涵涵,劉俊哲.以市場為導向手工紙質照明產品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8(11):82-84.
[14]張雨瀟,陳奕燁,許熠瑩.“互聯網+”背景下旅游信息平臺的設計[J].設計,2016,29(11):20-21.
[15]緱良智,吳祐昕.“互聯網視域下服務設計助力傳統產業轉型探究[J].設計,2017,30(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