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農 曾儀菲
摘要:正確引領網絡輿情,保障網上輿論陣地安全,事關當下我國意識形態主流陣地建設和國家政治安全。2018年我國的網絡輿情呈現出正向演繹的鮮明特色:黨和政府及其機構、部門自覺主導網上輿情;輿情傳播主流媒體主動發聲、積極應對,引導網上輿情;廣大網民鑒別能力不斷提升,信息發布日趨成熟、理性。冷靜審視2018年我國網絡輿情的正向演繹,可以發現:政府主導網絡輿情還有較大的深化空間,媒體引導網絡輿情還要解決諸多難題,網民參演網絡輿情還需社會強力認同。
關鍵詞:網絡輿情;正向演繹;政治安全;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D631.4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19)03-0056-05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輿情,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一方面,我們無法預設、限定網上輿情萌生、演化、劇烈、止息、落地的生長狀態;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及時導引、正確處置網上輿情,使之保持正向運行。正確引領網絡輿情,保障網上輿論陣地安全,是當下我國建設意識形態主流陣地、保障國家政治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
隨著2018年帷幕落下,網絡生生不息的輿情以年度為限告一段落。縱覽2018年的網絡輿情,我們清晰地看到,伴隨著網絡空間的有效治理,由網絡輿情的主導者、引導者、參演者共同推進的網絡輿情,呈現出正向演繹的鮮明特色。宏觀維度的政府主導、中觀維度的媒體引導、微觀維度的網民參演,展示了中國網絡輿情的可控、可管和可用之可喜態勢。網絡輿情的主導者——黨和政府及其機構、部門,自覺主導網上輿情,使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網絡輿情的引導者——輿情傳播主流媒體,積極引導網上輿情,主動發聲、多方應對,掌控著網絡輿論場的主動權;網絡輿情的參演者——廣大網民,鑒別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信息發布日趨成熟、理性。
網絡空間清朗是國家政治清明的重要標志,是國家政治建設的重要成果。因此,分析2018年網絡輿情的正向演繹,對于我們提升未來網上輿情引領的意識和水平,進一步推動網絡空間凈化和政治文明建設,有著特別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政府主導網絡輿情能力增進
當今社會,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了時代的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被時代所拋棄。互聯網的社會動員能力越來越強,成為各類風險的傳導器和放大器。如何掌控、引領網上輿情,成為治國理政不可回避的命題。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及其機構、部門,以鮮明的政治取向,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準確把握網上輿情生成演化機理,不斷推進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載體渠道、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①,主導網絡輿情的能力大為增進。
1. 凝聚社會共識
2018年我國政治生活領域的諸多標志性事件,為億萬人民群眾所矚目。我國各級政府及其機構、部門,“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②,對一系列重大信息及時進行權威發布,并引申解讀其具體內涵和重大意義,引起了網民的持續關注,凝聚了社會共識,展示了有效主導輿情的政府形象。
如,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授權新華社發布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統一協調下,《人民日報》次日全文刊發,中央電視臺、央廣“中國之聲”當日摘要播發,各省市區主流媒體均在第一時間刊播,中央和各省市區主要新聞網站同步發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聲勢,形成“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網上輿情熱點。
隨后,中共中央宣傳部主導主流媒體,以解讀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政策措施、重要內容為重點,進一步強化權威發布。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等國家主流網站,分別推出相關報道,解讀一號文件,主導輿情。
央視財經、農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發揮官微時效性強、傳播廣泛、信息融通等優勢,加大權威發布的聲音。《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信息量非常大!》、《中央一號文件出爐,重點在這》、《重磅!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聚焦的是這件大事》等網文,均獲得“10萬+”的大閱讀量。
黨和國家強化權威發布,形成網上火爆輿情。網民圍繞向農村宗教活動說“不”、為城里人去農村買房劃紅線、為進城農民保留房和地開綠燈、推行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等熱點,紛紛跟帖評論,認為中央切實為農民謀利益,將有力推動農村的全面發展和振興。
2018年,政府及其機構、部門強化權威發布、凝聚社會共識,還有“全國兩會”、“改革開放40周年”、“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等多項正面輿情成功案例。
2. 踐行人民至上
當前,我國進入改革發展新時期,新成就、新氣象占據主體地位。然而,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在顯現。公眾對涉及食品衛生、人身安全、個人隱私等方面的公共安全問題,大多比較敏感。一些與公眾關聯度較高的事件,往往成為導火線,瞬間點燃網民情緒,釀成重大網絡輿情危機。2018年,我國政府及其機構、部門,大力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③,積極主導網上輿情,勇于干預網上輿情,塑造了對人民負責的政府形象。
在網上多個版本的2018年十大消費侵權事件中,長春長生疫苗事件始終居于首位。起始于2018年7月的這一網曝熱點輿情,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始終牽動著國人的神經。然而,由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勇于直接干預,這一重大輿情熱點事件得以超乎尋常地平穩落地。
7月15日下午,國家藥監局通報,長春長生公司在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行為。這則消息,引起網上滔天巨浪。網上輿情也得到了黨和政府的迅速回應。7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必須給全國人民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7月23日,正在國外訪問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有關地方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立即調查事實真相,一查到底,嚴肅問責,依法從嚴處理。
繼而,政府及其機構、部門,在網上相繼發布多個群眾高度關注的信息:7月24日,吉林省紀委監委啟動對長春長生疫苗案件腐敗問題的調查追責。7月29日,公安機關對長春長生公司董事長等18名犯罪嫌疑人提請批捕。8月6日,國務院調查組公布了吉林長春長生公司違法違規生產狂犬病疫苗案件調查的進展情況。8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問題疫苗案件相關工作人員問責。10月1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對長春長生公司作出多項行政處罰。11月16日,深交所啟動對長生生物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
2018年,“權健然健涉嫌傳銷夸大宣傳”、“ofo小黃車退押金難”、“共享單車經營不善消費者買單”等輿情事件的平息,在于政府及其機構、部門堅持人民至上,從幕后走向前臺,直接干預,回應了民眾的正當訴求。
3. 遵循傳播規律
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傳播格局的深刻變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移動應用、社交媒體、問答社區、網絡直播、聚合類平臺、自媒體公號等不斷涌現,在更廣范圍內推動著思想、文化、信息的傳播和共享,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正在重塑。2018年,在全新的輿論傳播格局下,我國各級政府主導網上輿情,遵循傳播規律,“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④,展示了科學、開明的政府形象。
就政府主導網上輿情而言,建立政務微博等為主的信息發布體系,第一時間發布官方調查后掌握的相對全面、真實的權威信息,是主導輿情的內在要求。這可以被看作政府主導輿情遵循傳播規律的具體體現,眼下正在被政府主導網上輿情的實踐所證實。如“9·12”湖南衡陽惡性駕車傷人案中,政務微博“衡陽發布”及時公布案件相關信息、嫌疑人身份,并持續發布傷員救治及善后處置工作。湖南公安、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官方微博也陸續發布案件后續進展等。這些權威信息的發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謠言的滋生,也有助于緩解公眾的恐慌情緒。
在新的傳播形勢下,公共安全事件最易受到全社會關注。各級政府將主導相關輿情的視角,向適應民眾需求、及時疏導輿情的視野延伸。一方面,及時披露輿情事件的重要信息,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跟進報道事件形成的沖擊和帶來的反思,助推問題的解決。在涉及人民群眾人身、食品安全的“秦皇島超市殺人案”、“中通快遞員性侵女客戶”、“安徽幼兒園食堂現臭雞腿、霉變大米”、“G505高鐵40元盒飯發霉”、“學生‘問題營養餐曝光”等輿情事件的疏導中,各級政府督導主流媒體,通過及時、準確、客觀的報道,還原事件真相,打擊犯罪,追責相關部門,懲戒責任人,查堵相關漏洞,進行防范反思。政府以探究、反思為導向的輿情主導,對于探討如何防范解決類似問題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同時也有效化解了公眾的疑慮和不安,安撫了公眾的焦躁情緒。
二、媒體引導網絡輿情水平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全國各地各新聞單位積極投身媒體融合發展,一個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的新型主流媒體矩陣,在全媒體時代浪潮中成長壯大。⑤ 期間,黨的意識形態建設明確賦權新型主流媒體擔負網上輿情引導責任。2018年,新型主流媒體矩陣引導網絡輿情水平持續提升。
1. 放大正面輿情
我國新型主流媒體矩陣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放大正面輿情,這成為其引導網上輿情水平不斷提升的一個重要特征。
如,2018年3月,中央主流媒體主動發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教育部全面取消高考加分項目、中美貿易摩擦等焦點輿情,并予以積極引導,放大正面輿情,分別引發數以億計的網民關注。其中,3月1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后,我國新型主流媒體全體上陣,多視角、多形式,立體、多元地進行正面宣傳。網上形成輿論一律:改革著重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提高政府執行力。
國務院機構改革牽動國人神經。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新華視點等多家媒體官微,對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進行詳細解讀,使得權威信息在短時間內迅速傳播。如人民日報官微發布的博文“讀懂國務院組成部門的調整”,瞬間被轉發5萬余次,評論近2萬條。人民日報客戶端發布的“重磅!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來了,這些部門將亮相”,瀏覽量高達1.12億人次,網民跟評2萬多條。
主流媒體從多個角度放大正面輿情。《中國日報》撰文認為,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背景之一是黨和國家機構屬于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央廣網發文指出,機構改革方案對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意義重大而深遠。中國經濟網報道,各地干部群眾高度關注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認為其適應了新時代新目標的要求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網轉載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指出,以外交為導向的新機構符合中國未來發展戰略的需要,目的是強化中國走向世界舞臺的自信。
2. 匯聚多方力量
2018年,我國新型主流媒體抓住一個個輿情熱點,引領各類媒體同步發聲,匯聚多方力量,形成正向輿情,這也成為其引導輿情水平不斷提升的一個重要特征。
2018年,我國主流媒體以集納報道的方式,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主張的認同。3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當天,新華社及時匯集報道了世界主要媒體的強烈關注、國際社會的熱烈反響: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網站、彭博社和日本的《每日新聞》等報道說,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列舉中國在各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強調中國將通過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韓國外國語大學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黃載皓、越南計劃投資部發展戰略研究院前院長劉碧胡、老撾經濟學者佐松等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反映了新一屆國家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不斷奮進的擔當。
2018年,中國全力推進主場外交,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上合峰會等一系列國際會議,不斷增強中國主場外交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我國主流媒體以各種方式,全力做好相關報道,及時傳播輿情熱點。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之聲、央視等主要媒體,運用版面語言、廣播聲音、電視畫面、網站頁面,聚焦“習莫會”、“金特會”、“朝韓會晤”等重大國際會議背后的中國立場、中國主張、中國方案,引發國際媒體對相同主題的集中、熱烈報道,匯聚了國際社會高度肯定中國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所作的不懈努力的強烈聲音。
3. 厲行公正批評
2018年,我國新型主流媒體主動呼應網上輿情焦點,明辨是非,敢于亮劍,厲行公正批評,這成為其引導輿情水平不斷提升的又一個重要特征。
開年,網上即連曝重大輿情,官媒批PG One《圣誕夜》、“雪鄉宰客”事件、云南“冰花男孩”走紅引關注等,紛至沓來。其間,主流媒體對這些熱點輿情的引導沒有缺位。
歌詞粗俗低劣,教唆青少年吸毒、侮辱女性的歌曲《圣誕夜》,挑戰社會道德底線、傳播不良思想,多家主流媒體直接點名批評了其作者兼演唱者PG One,并號召對此人進行抵制封殺。對有害現象及其代表火力齊開且火力猛烈,為近年來所罕見,一時吸睛無數,演化成網上焦點。
主流媒體對這種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消極現象進行了無情的鞭撻。《中國婦女報》旗幟鮮明地亮明立場:“希望有關部門行動起來,對這樣的歌手,對這樣的歌曲,該封殺的封殺,該禁唱的禁唱,還青少年一個健康、清朗的文化環境。”新華網據理譴責:“這樣的歌手,不尊重行業和觀眾,傳播不了‘和平與愛,即使得過某冠軍,他也不配擁有嘻哈的舞臺了。”“紫光閣”義正辭嚴:“作為公眾人物,在網絡輿論場應該給青少年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傳播社會正能量,而不是相反!”這樣的批評,顯示了主流媒體的公正追求。
三、網民參演網絡輿情趨向理性
近年來,我國從立法監管和行業自律等方面進行網絡空間治理,相繼出臺了多部關于維護網絡安全的法律和行政法規,遏制了網絡違法不良信息泛濫、網絡行為失范等問題,從制度保障和環境營造等方面,規范了網民的線上線下行為。2018年,占全國人口57.7%的8.02億網民⑥,參演網絡輿情熱度不減,一種積極、正面且理性的趨向正在他們中間萌生。
1. 認同主流價值
分析網絡輿情的社會環境,有一個基本的客觀事實:網民的關注度、認同度和接受度,決定著輿情的熱度、走向和影響。2018年的網絡輿情表明,眾多網民關注、認同、接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民族自信心不斷提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精神高度凝聚。
2018年,機構改革、財稅改革、法制改革等一系列旨在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經濟結構,適應社會發展、呼應民眾訴求的規劃方案逐步出臺、穩步推進,網民寄予極高期望,呼應之聲集中、強烈。“全國兩會”、“憲法修正案”、“國務院機構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國稅地稅合并”、“新個稅改革”等熱點輿情,網民參與踴躍、討論熱烈、認同度高。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一系列張揚國家實力、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國行動、中國方案次第亮相,網民歡欣鼓舞、積極放言,擁護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認為中國要有大國擔當、大國作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一帶一路”、“青島上合峰會”、“金正恩連續訪華”、“博鰲亞洲論壇”、“首屆進博會”、“第五屆國際互聯網大會”等熱點輿情,吸引億萬中國網民參與討論,有效凝聚了全社會團結奮斗的思想共識。
2018年,中國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展現新氣象。“建黨97周年”、“解放軍臺海軍演”、“國產第一艘航母成功海試”、“紀念中國空軍成立69周年”等網上輿情熱點,吸引億萬網民互動參與,輿情關注貫穿始終、熱度持續不減。
2. 助力輿情反轉
輿情反轉,是指一些緊跟社會熱點、關乎公眾利益的新聞事件,在后期新聞事實被揭露后的輿論同初期由于媒體報道不規范所形成的輿論呈現反轉趨勢。2018年,全社會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一系列極具典型意義的網上輿情反轉,就是網民助力實現的。
如,2018年7月19日,網上出現了一個瘋傳的微博,內容為“改進窗口工作作風嗎?海關真是走在前列線”。之所以瘋傳,是配有一幅圖片:廣西一海關人員穿吊帶裙工作。穿吊帶裙工作被拍,直指國家工作人員行為失范、工作失態,切中時弊,一時間網上喧囂不已,大有鞭撻而后快的激憤。后來,輿情出現戲劇性的一幕。讀到上述圖文的網友“徐家獨子”在評論中披露,那名工作人員穿吊帶裙上班是真,但事出有因。他隨即公開補充事實:當日已請假獲批的照片中的工作人員,已換好便裝準備離開工作崗位,此時趕來一人申辦業務。該工作人員未及易裝便迅速受理客戶業務,在窗口辦理相關事項。網友證偽,適時介入,防止了這一損害國家機關形象的輿情延展,實現了極具正面意義的輿情反轉。
此外,“德陽女醫生自殺事件”、“網紅Saya毆打孕婦”、“女子被堂姐冒名頂替上大學”、“王鳳雅事件”等2018年度典型案例的輿情反轉,網友主持公道、說明真相起到了直接作用。
3. 參與正義發聲
網絡是一個沒有邊界的虛擬世界,網上發聲的自由度之高、言辭激烈尺度之大、有形無形殺傷力之烈,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一度引起社會的普遍擔憂。2018年,包括新媒體從業人員和網絡“意見領袖”在內的網民的網上發聲,在日益具體且剛性的他律下,在網絡環境日益凈化催生的自律中,開始向理性回歸,其中不乏正義的聲音。
如,2018年5月11日,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微博爆料,相關演藝人員以“陰陽合同”偷稅逃稅。此舉石破天驚,娛樂圈子稅收黑幕被捅穿,眾多網民燃起對富人階層偷稅漏稅的憤怒。6月3日,崔永元微博說“好像法律管這事兒”,并截圖發布《刑法》有關條文。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10月3日,演藝明星范冰冰到稅務機關交納稅款及罰款,共8.83億元。對此,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崔永元,支持崔永元。2019年1月22日,新華社報道,影視行業納稅人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已入庫115.53億元。
從本質上說,崔永元就是一個網民。從作為網民的崔永元的表現,到網上成千上萬網民的評說,都表明網民的成熟度與正義感正在大大增強。2018年,類似崔永元的正能量“意見領袖”和普通網民,在網上并不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