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啟
摘 ? ?要: 隨著網(wǎng)絡化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字化閱讀的興起,學生閱讀開啟碎片化閱讀模式,導致閱讀淺表化,制約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近年來,整本閱讀受到教育界各位專家和同行的重視,整本閱讀教學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本文就整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及對策進行研究,以對小學整本閱讀教學實施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教育 ? ?語文教學 ? ?整本閱讀
朱永新在《我的閱讀觀》中提道:“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1](25)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十六大調查報告顯示,我國9歲—13歲小學生人均讀書9.49本,遠遠達不到教育部規(guī)定的閱讀量。
信息化社會,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chǎn)品進行快速閱讀、淺閱讀成為學生紙質閱讀的隱形“殺手”;游戲、娛樂軟件因其帶來的短暫的愉悅感而代替了閱讀。各種興趣班、課外輔導班占據(jù)小學生大量課外時間,使他們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閱讀課外書。因此,目前部分小學生閱讀興趣喪失、閱讀時間缺失,閱讀狀況令人擔憂。
一、整本閱讀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新課標明確提出讓學生閱讀“整本書”。整本書指的是經(jīng)典文學作品、科普讀物等邏輯完整的書籍,這樣的書籍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對學生長期發(fā)展大有裨益。
(一)整本閱讀有利于小學生閱讀品質的提升。
首先,閱讀整本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課簡短的文章為學習素材,把學生局限在小規(guī)模的氛圍中,“整本閱讀能夠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閱讀世界,打開學生的視野,在整本書閱讀中看到與課文的冰山一角不同的更豐富多彩、更完整、更有體系的知識”[2](6)。其次,閱讀整本書能培養(yǎng)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習慣。一整本經(jīng)典的圖書,或內容豐富多彩,或請節(jié)跌宕起伏,或人物性格鮮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用心去感受、去揣摩,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讀到書的韻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慢慢培養(yǎng)起來。最后,整本書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學生在閱讀初期不一定會喜歡閱讀,但是為完成學習任務,不得不坐下來讀書,這就需要自我約束,每天堅持讀書,長此以往就能培養(yǎng)持之以恒的品質。
(二)整本閱讀有利于小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經(jīng)典圖書,文字優(yōu)美,語言豐富,學生在閱讀中漸漸吸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外衣”,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思維同步發(fā)展起來。閱讀的內容會在學生的腦海中以畫面形式呈現(xiàn),想象力得到開發(fā);續(xù)編故事、改編故事,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書中獲取知識,提高對世界的認知。
(三)整本閱讀有利于小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書籍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經(jīng)典書籍是經(jīng)過時間長河的洗練、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瑰寶。經(jīng)典作品是語言的典范,通過閱讀,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語言的熏陶;經(jīng)典作品內涵深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經(jīng)典作品文化價值高,包含的時代精華、歷史印記,為后人了解當時社會文化提供了載體。閱讀讓古人的智慧得以傳承。
二、小學生整本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書目選擇不當。
教育界已經(jīng)注意到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意義,但是面對海量良莠不齊的圖書,如何為不同年齡段、不同知識水平的孩子選出適合閱讀的書籍,是一門重要的學問。目前選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書目類型單一,以文學類為主,導致學生知識面窄;對圖書版本不加辨別,盜版圖書、校勘不嚴謹?shù)膱D書,帶給學生錯誤的信息;不關注學生的興趣,把大人的閱讀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造成學生閱讀興趣降低;對閱讀內容不加甄別,低俗的青春劇、漫畫派圖書占據(jù)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
(二)學生閱讀興趣不足。
有些學生偏愛某一類型的圖書,對其他種類不感興趣;有些學生不喜歡讀書。所選圖書不適合學生的年齡或認知水平、閱讀方法引導不當、缺少閱讀環(huán)境、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等,都會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不濃厚。
(三)閱讀指導及反饋有待加強。
閱讀指導方法陳舊,教師仍按照講解課文的形式,條分縷析地對名著語言和片段進行講解,閱讀課成為語文教材課堂教學的翻版;閱讀指導急功近利,以提高考試成績?yōu)槟康模瑢φn本規(guī)定的必讀書目,強制學生記憶考點內容,事倍功半;不重視閱讀交流展示,沒有把閱讀交流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交給學生,閱讀作業(yè)流于形式;不能及時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做出評價,或評價單一,無法對學生閱讀起到引導與激勵作用。
三、小學整本閱讀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環(huán)境的因素。
1.社會因素。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智能手機的應用,人們獲取信息或消遣的方式太過便捷,餐桌上、高鐵上到處都能看到拿著手機打游戲的、瀏覽資訊的低頭一族。受到成年人的影響,一些學生迷戀電子產(chǎn)品,游戲成為學生之間最受歡迎的話題,即使寫作業(yè),也是機不離手,隨時拍題找答案、查單詞,在這種快節(jié)奏、浮躁的風氣下,閱讀變得索然無味。中國平均每46萬人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美國每1.3萬人、奧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在日本許多城市,步行10分鐘左右就能找到一座中小型圖書館。
2.學校因素。在片面追求升學成績的環(huán)境下,學校課程中,沒有設置專門的課外閱讀指導課,現(xiàn)有的閱讀課大多流于形式,變成了語文課;部分中小學沒有專門的圖書館,即使有陳列書籍的圖書室,大多數(shù)設備陳舊,藏書較少,基本處于關閉狀態(tài)。閱讀課的形式為老師布置課后閱讀作業(yè),學生在家中閱讀,因學生多、時間緊張等原因,教師無法檢查閱讀實施情況,課外閱讀流于形式。
3.家庭因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經(jīng)調查,家長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投資,但是在購買優(yōu)質閱讀書籍方面的開支少得可憐,一些家長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帶孩子去旅游,買各種玩具和服裝,但是每月堅持給孩子買書的不多,孩子家庭藏書少,缺乏閱讀資源;忽略榜樣的力量,一些家長單方面要求孩子讀書,自己卻不喜歡讀書,以工作忙、家務忙為由,不能坐下來陪孩子一起閱讀,導致家庭閱讀氛圍差,孩子不愛讀書。
(二)學生的因素。
1.閱讀品質差。小學生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興趣往往源于一時沖動,當閱讀書目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時,會興高采烈地閱讀,當閱讀內容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時,就會難以繼續(xù),閱讀興趣不持久,容易受外界干擾而中斷;閱讀習慣差,注意力不集中,閱讀中不做筆記,多以了解故事內容為主,沒有深度閱讀;閱讀方法單一,基本以默讀瀏覽為主。
2.閱讀計劃缺失。閱讀一整本書,對小學生來講,是一個挑戰(zhàn),沒有閱讀計劃,難以完成閱讀任務。小學生的閱讀,初始靠興趣進行,當閱讀中遇到障礙或者受到外界誘惑時,就會放棄。合理的閱讀計劃能對學生起到約束的作用。
(三)教師的因素。
1.主觀因素。教師對整本閱讀重視程度不夠,一些教師忙于應付學校顯性的工作任務(如課堂作業(yè)及試卷批改等),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忽略閱讀對學生長期發(fā)展的重要性,沒有在閱讀引導上下功夫;教師閱讀涵養(yǎng)不高,閱讀意識淡薄,沒有與時俱進地主動讀書,在閱讀內容、閱讀方法上無法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2.客觀因素。閱讀時間的安排存在困難,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學校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語文教學任務繁重,無法單獨安排整本閱讀時間,教師一般采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安排學生在家中閱讀。在這種情況下,閱讀落實情況的檢查存在困難,學生是否閱讀、閱讀效果如何、方法是否得當,沒有時間了解和指導,特別是有些班級人數(shù)較多,落實檢查較困難。
四、整本閱讀的建議
(一)推薦閱讀書目,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選擇閱讀書目,可以采用老師推薦和自主選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推薦書目,要在了解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教師了解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選書指導,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所選書的內容產(chǎn)生持久的興趣,學生的閱讀才會更加順利”[3](6)。書目的推薦應全面:文學經(jīng)典,科普知識,哲學啟蒙、歷史地理、中外名著,散文詩歌等,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寬廣度,培養(yǎng)閱讀興趣。學生自主選書,可以教給他們在實體書店選書和網(wǎng)上書店選書的方法,提高自由選擇讀書的樂趣。
(二)提供閱讀時間,打造閱讀環(huán)境。
在學校,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幫學生擠出閱讀時間,營造閱讀環(huán)境。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和教室內的圖書角,營造安安靜靜坐下來慢慢品書的氛圍,也可以提前安排學生帶某一本書到學校,開展“共讀一本書”的活動,充分閱讀后鼓勵孩子一起交流:喜愛的人物、精彩的情節(jié)、有趣的對話、優(yōu)美的語言、閃光的思想,讓學生在碰撞中漸漸愛上閱讀。
在家中,家長要監(jiān)管、配合孩子的閱讀。一個安靜的書房、一定數(shù)量的藏書、一位愛閱讀的家長,會把孩子帶入閱讀情境中,漸漸靜下心感悟語言文字帶來的美好。餐桌上、睡覺前,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討論閱讀的話題,既增進親子關系,又養(yǎng)成閱讀習慣。家校配合,共同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三)指導閱讀方法,交流閱讀成果。
教師引導閱讀,要講究讀的藝術,增強讀的效果。散文詩歌適合朗讀,科普讀物可以默讀,敘事故事,分角色讀;需要精讀的內容,初讀、熟讀、品讀三步走;淺顯易懂的書籍報刊,瀏覽性的泛讀、尋求答案的文章,探求性的速讀、經(jīng)典作品,品讀性的精讀……
以上經(jīng)驗和方法基于一個前提,就是教師必須熱愛閱讀,深刻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且有廣泛閱讀、深度閱讀的實踐和體驗,才能引領學生愛上閱讀。教師的閱讀示范是學生閱讀的一面旗幟,教師讀書的習慣、語氣、神態(tài)、情感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對象,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很快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到用自己的聲音展現(xiàn)一段文字,把自己對文字的理解用有感情的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是快樂的體驗;教師深度閱讀一整本書,對書中精彩的語言、各種各樣的人物、曲折的情節(jié)熟記于心,隨時都能與學生展開交流,讓自己對語言獨特的理解、對人物全面的評價、對思想準確的闡釋信手拈來,給閱讀困惑的學生帶來豁然開朗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當孩子用崇拜的眼神望著老師,他們離愛上閱讀就越來越近,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就游刃有余。錢鐘書喜歡讀《西游記》,口中念念有詞,一會兒模仿豬八戒,一會兒變身孫悟空,手舞足蹈,他模仿小學生的筆記和口吻寫的匿名書評,寄到《新民晚報》,被立刻發(fā)表,他曾為《毛選》中的段落較真。如果小學老師也能如此癡迷閱讀,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班級中興起一股閱讀風。
綜上所述,整本閱讀對小學生成長意義重大,目前教育部門及教師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有效進行閱讀指導、營造閱讀環(huán)境、協(xié)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面有待加強,教師和家長要積極行動起來,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感受語言的魅力,體味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閱讀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5.
[2]于群.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盧群.小學高學段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策略研究[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