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山
【摘要】? ?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也為社會各行各業注入了全新理念,賦予了全新使命。而教育教學作為最早應用互聯網技術的行業,教學模式發生了質的轉變,教學質量得到快速提升,尤其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成績最為顯著。因此,本文將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針對在網絡環境下實施的改革實踐策略展開全面論述。
【關鍵詞】? ? 網絡環境? ? 大學計算機? ? 基礎課程教學? ? 改革? ? 實踐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起始于本世紀初,時至今日,已經走過十幾個年頭,但是改革成效不盡人意,只是將原來的分級教學模式轉變成為現在的分類教學模式,在改革進程中,并未真正融入互聯網技術,借助于互聯網資源,這就使教學改革成果受限,并未形成實際意義上的教學課堂、實踐課堂、網絡學習平臺三者聯動的立體化教學環境,削弱了互聯網的主導作用。
一、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過程枯燥。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號召,國內各個大學相繼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旨在滿足現代化建設需要,培養出全能型、全面型的實用人才。但是,由于大學計算機教師缺少計算機基礎課程方面的教學經驗,在講授計算機知識時,只是單一的借助于教材,以口述方式進行授課,這種理論化的教學模式無益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產生厭煩心理。
2、基礎短板多,對癥下藥難。部分大學生在步入大學校園之前,就接觸過計算機的基礎課程知識,因此,在考入大學后,借助于原來的基礎與后天的努力學習,完全能夠靈活運用計算機知識,也有很多大學生,將關注焦點放在計算機娛樂上面,卻忽略了類似于計算機原理、計算機編程、計算機運算等專業知識,雖然大學校園開設了計算機課程,但是,由于基礎較差,很難跟上學習進度,導致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成績越落越遠[1]。而授課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采取一對一教學戰術,只能大幫哄,采取相同的教學進度開展教學活動,最終導致每一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的參差不齊。
3、遏制創新性,挫傷積極性。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往往只抓一些領悟能力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忽略了中下游學生的感受,原本學生們在同一起跑線,結果,隨著課程的深入,逐漸拉開了距離。尤其在學習的考核評價方面,不客觀、不公允,只是單一的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參考內容,一些創造力強、想象力豐富、主觀能動性好的學生受到限制,無法發揮自身的潛能,自尊心、自信息、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策略
2.1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教師應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利用互聯網,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育模式,將原來的集中教學轉變為分散、碎片化的自主學習模式,這對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大有裨益。
1.線上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模式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大環境,將傳統教學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網絡學習資源,學生無需中規中矩的坐在課堂上聆聽計算機知識,完全可以利用課下的碎片化時間,利用網絡平臺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線上學習平臺以Tron Class教學系統為主。計算機教師將教學資源發布在Tron Class教學平臺上面,這其中包括課堂上的知識講授資源、延伸的學習資源以及課后練習資源。知識講授資源涵蓋基礎課程的內容梗概、教學計劃、考核考評,延伸的學習資源涵蓋理論知識、教學課件、教學視頻、拓展材料等,延伸學習資源的廣度和深度應從學生實際出發,設置的學習內容不宜過深,也不宜過淺,使學生受益的同時,必須確保自主學習效果。課后練習資源則主要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的課后練習題、階段性小測驗等,通過上傳課后練習資源,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夯實計算機知識基礎,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目的。教師通過Tron Class教學平臺,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驗證,及時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如果發現哪一個知識點薄弱,教師可以隨時調整線上教學方案,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空間里,快速學到計算機的相關知識。
2.線下教學模式。借助于Tron Class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采取線下教學模式,利用平臺上面的網絡資源,將每一個教學案例上傳至平臺,然后通過布置線下學習任務的方式,使學生個人或者團隊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到WPS圖文混排的課程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看教學課件,教學課件當中涵蓋了圖形的操作流程、文字的排版方式、格式設置以及圖形的旋轉組合等,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對圖形與文字的排版有了初步認識,接下來,讓學生動手親自設計一張明信片或者宣傳海報,最后將作品進行展示,教師根據學生的作品作出公正點評,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借助于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快速提高學習成績,更加牢固的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2]。
2.2計算機課程考核評價改革與實踐設計
課程考核評價是了解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檢驗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課程考核評價模式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使考核結果更具公允性與科學性。網絡環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在網絡環境下,借助于Tron Class教學平臺實施線上與線下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運用能力,據相關部門統計,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相比,大學生平均成績分別為70分與83分,優秀率分別為40%和65%,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成績更為有利。
結束語:綜上,基于網絡環境,采取的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教育教學趨勢,尤其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培養全能型、綜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 考? 文? 獻
[1]張亞榮.網絡環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7(34):437.
[2]李萬鵬.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及實踐[J].學周刊,2019,6(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