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紹軍 陳登源 陳奇通 蔣麗芳 杜木生
【摘要】目的:分析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定位和擺位的改進。方法: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60例,將6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30例實驗組與30例對照組,對照組開展胸腹膜真空袋體位固定術,實驗組開展熱塑體膜固定技術,比對兩組患者擺放誤差情況。結果:兩種體位擺放方式無明顯誤差,但實驗組頭足、前后、左右三個方向誤差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結論:胸腹膜真空袋體位固定術與熱塑體膜固定技術在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中應用,均不會出現較大擺位誤差,但熱塑體膜固定技術誤差跟小,值得采用。
【關鍵詞】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定位;擺位
【中圖分類號】R18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233-01
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60例臨床資料作為研究指標,分析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定位和擺位的改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60例,將6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30例實驗組與30例對照組,對照組開展胸腹膜真空袋體位固定術,實驗組開展熱塑體膜固定技術。納入標準:患者經臨床診斷及影像學診斷確診為惡性腫瘤,處于胸腹部,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存在暫時性休眠患者、精神病患者、嚴重外傷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 實驗組最沉體重為86kg,最輕體重為47kg,中位體重為(59.8±0.7)kg;最大年齡為60歲,最小年齡為29歲,中位年齡為(38.5±0.5)歲;對照組最沉體重為86kg,最輕體重為46kg,中位體重為(58.8±0.7)kg;最大年齡為61歲,最小年齡為29歲,中位年齡為(39.5±0.5)歲。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一般資料比對中無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體位固定技術,采用固定頭枕、上肢延伸架、腳部固定器,之后使用模擬定位機擺放患者形體,確認參考中心。對照組開展胸腹膜真空袋體位固定術,將擔架或夾板搭扣扣好,固定好魔術貼,將拉緊織帶固定好正確位置。實驗組開展熱塑體膜固定技術,在熱塑膜固定架上取平臥位,指導患者放松,之后通過三維激光擺正并確定好患者體部、體位、的固定架位置,待患者體為正確后將熱塑膜置入恒溫水箱中(70攝氏度),促使其保持透明及柔軟,之后在患者胸腹部放置回縮的熱塑膜,固定并牽拉,固定措操時,需對患者體膜輕按,保證體膜接觸到患者皮膚,待成功塑形體膜后,及時標記好提膜對應部位,采用激光定位燈固定腫瘤具體位置,保證誤差在5mm內,對CT定位情況進行調整,之后開展常規CT掃面,對掃面影像進行采集。
1.3評定指標比對兩組患者擺放誤差情況。
1.4統計學分析將我院收治的行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60例臨床指標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卡方檢驗,以%形式展開患者計數資料,t檢驗,以x±s形式展開患者計量資料,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P<0.05展開。
2結果
兩種體位擺放方式無明顯誤差,但實驗組頭足、前后、左右三個方向誤差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
3討論
患者機體受到致癌因素長期作用,使得體內某一細胞出現異常生長,并出現克隆性增長病變的疾病就是腫瘤,腫瘤分為惡性腫瘤與良性腫瘤兩大類型,臨床常采用放射手段治療惡性腫瘤,通過多種或一種電離輻射技術治療腫瘤部位的方式,目前放射方式主要分為調強放射治療與三維實行放療[1]。
胸腹部腫瘤患者在放射治療固定過程中會受到腹式呼吸、皮膚牽拉、皮下脂肪厚度、體重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擺位存在誤差。臨床固定技術主要分為熱塑體膜固定術、真空袋固定術、體表畫線固定術、體表紋身固定術,較為常用的固定術為熱塑體膜固定術、真空袋固定術[2]。本次參照組所采用的固定術為真空袋固定術[3]。經研究,該技術可有效該改善患者放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適感,減少擺放誤差;而熱塑體膜固定術可防止患者治療過程中體位不自主移動范圍,合理控制患者自主呼吸胸腹部范圍,避免移動及呼吸造成擺放誤差,不會受到呼吸運動產生的誤差,同時熱塑體膜體位固定術可調整,可降低患者手臂旋轉出現的誤差情況,提高固定準確度[4]。基于此,本次選擇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行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患者60例臨床資料作為研究指標,分析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定位和擺位的改進,經過數據比對研究可見:兩種體位擺放方式無明顯誤差,但實驗組頭足、前后、左右三個方向誤差情況與對照組相比存在差異(P<0.05)。另外,在采用熱塑體膜體位固定術時需要求醫師使用勺形針頭,避免患者頭部移動,同時指導患者將雙手舉起,標記號位置,提高精準度[5]。
綜上所述,胸腹膜真空袋體位固定術與熱塑體膜固定技術在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中應用,均不會出現較大擺位誤差,但熱塑體膜固定技術誤差跟小,值得采用。
參考文獻:
[1]鄧大平,盧峰,孫洪強, 等.顱腦腫瘤放射治療時射野外器官吸收劑量體模法測量與分析[J].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2016,40(4):272-276.
[2]高吉福,汪智勇.胸腹部腫瘤調強放療首次擺位誤差的分析[J].醫療裝備,2016,29(6):41-41,42.
[3]王海峰.不同體位固定技術在胸腹部腫瘤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比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2):91-91,92.
[4]莊小勇,章斌.三維適形放療定位技術于全腦全脊髓放射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0):174-175.
[5]趙文娟.熱塑體膜加專用底板固定技術與單純的真空墊固定技術對盆腔腫瘤放療患者的影響差異研究[J].特別健康,2018(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