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燦 王迎芳
摘 要:我國高職傳統育人模式存在弱化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養成,和對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意識與終身學習能力培育不足等現象,通過踐行全人育人理念、強化通識教育、倡導行動導向型教學模式、推行養成教育和開展“課程思政”等方式,可以有效培育學生的職業遷移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高職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這也正是解決我國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全人育人理念;全面發展;通識教育;終身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1 — 0141 — 03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過程中,全社會各行各業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期”,已建成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高等職業教育仍存在體量大而不強、產教合而不深、社會吸引力不強等主要問題,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演化為人民群眾和經濟社會對優質、多層、多樣職業教育的需要與當前職業教育發展不強、不優、不活之間的矛盾,亟待有效解決?!?〕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他強調,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弘揚勞動精神,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教育引導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深契現代全人教育理念的精髓,強調將人的身心或者個性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培養目標,而這也正是解決我國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傳統育人模式存在育人理念上的偏差
1.傳統育人模式在人才培養理念上,過于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強調以就業為導向,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的養成。
在對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指示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職業教育要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要堅持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從而努力造就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產業大軍?!?〕 可見,我國的高職教育要以育人為本,以德育為先,以培養德技并修、具備工匠精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但是近年來,大量高職院校在招生壓力下,為提升學校的品牌和知名度,將就業考核作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首要評估指標,在培養過程中強調“授業”而忽視“育人”,反映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知識與技能類課程的比重不斷提高,人文素質類課程則相對壓縮,培育出來的畢業生雖然具備合格的專業技能,但在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方面熏陶不足,畢業后仍然需要在工作中去長期自我養成。
2.傳統育人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仍以教師為主體,未完成以教師教為主向學生學為主的轉變,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培育不足。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師仍滿足于知識的講授與灌輸,不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與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跟隨教師的講授而非主動的參與學習,項目式教學、互動式教學、行動導向型教學等基于現代教育理念上的先進教學模式得不到真正實施,“學中做”和“做中學”流于形式或口號,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自學能力得不到充分培育,創新思維更無從談起。在這種類似于大工業流水線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個性、缺乏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社會交往能力偏弱和行為模式功利化的情況。
針對高職傳統育人模式的困境,全人育人理念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全人育人理念源自于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作為現代世界三大教育理念之一,它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素質和情意素質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作為育人目標,并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或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針對學生的情意需求,促使其在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得到均衡發展,從而培養起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出“軀體、心智、情感和心力融為一體”的全面發展的人。在育人過程中,全人育人理念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中心,學校為學生而設,教師為學生而教,學生才是學習和課堂的主體,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個體生命的潛能,讓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持續地發展,強調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鼓勵跨學科的互動與知識的整合,從而將學生培養成為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和諧發展的“全人”。而這些現代育人理念,恰恰從根源上解決了目前我國高職傳統教育模式上存在的育人理念偏差問題。
二、踐行全人育人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職專業人才路徑分析
全人育人理念的精髓在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作為學習的主體而主動學、積極學、快樂學,從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從學中和做中來構建起自己的認知體系和能力素質體系,培養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健全的品性人格,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不斷自我學習提升,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職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要實現上述育人目標,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來實現:
1.強化通識教育,培養職業遷移能力
通識教育理念產生于19世紀,出于考慮到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所培養出來的專業學生知識面過于狹窄,不利于未來的全面發展,尤其是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傳統行業正在不斷消亡或更新換代,新的學科和職業不斷涌現,專業化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需求。因此,為讓學生畢業后能進行獨立思考,對不同學科均有所涉獵,能將不同的專業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進而培養出知識面較完整、完全,具備相應跨界應用能力和一定職業遷移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應運而生了通識教育。對于我國高職教育來說,亟待強化通識教育,通過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類課程,以達到擴展學生視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提高其知識整合與跨界應用技能,培育職業遷移能力來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目的。
2.倡導行動導向型教學模式,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獲得,依賴于其主體作用的發揮,這就需要改革高職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把課堂主體從教師轉變為學生,通過項目式、互動式、行動導向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環節,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與實踐中,并從參與者的身份轉變為課堂的主體、展示者和主持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猶如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通過項目或活動的引入,引導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培養學生具備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學會學習,養成積極主動的、學以致用的、優化知識的、自我更新的、不斷探索的良好習慣,在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素質的不斷提高,實現自身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的不斷更新,進而錘煉出終身就業的能力。
3.推行養成教育,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職教育要德育為先,德技并修?,F代企業選人用人時,個人品德與職業操守是第一位的,專業技能可以通過學習和培訓獲得,但良好的品行與素養卻非一日之功。品德的養成,依賴于良好的道德觀念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包括培養良好的做人與做事習慣、學習與工作習慣、生活與思維習慣等。我們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入養成教育的內容,通過不斷強化學生在校期間養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讓規矩與紀律意識深入人心,讓公德與善行成為自覺自愿,才能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真正成為社會歡迎、企業急需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4.開展“課程思政”,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強調指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事關我國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大學的根本問題,在育人過程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弘揚正能量,引導師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程思政”,即課程德育,就是貫徹上述精神的重要途徑,高職教師在所有高職教學課程和實踐活動中,通過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知識與技能中的德育元素,以專業知識與技能為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靈魂和主線,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思政政治教育功能,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將德育滲透、貫穿于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實現通識課、專業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達到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健全全人育人機制,提升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要全面踐行全人育人理念,必須有科學配套的機制作為實施保障:
1.首先要做好踐行全人育人理念的頂層設計
全人育人理念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課堂教學設計將以注重全人格培育與全面素質發展為宗旨,這就需要重新對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過程進行重新構建,把過往的以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素質培養為輔的培養目標與定位轉變到以專業能力培養和全面素質培育并重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來,并依此做好頂層設計,對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對專業師資教學能力進行培訓,突出全面發展的素質培養,突出全人格與德育培養,強調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終身學習能力與全方位發展素質的塑造,以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新型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根本需求。
2.要讓全人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并成為最高教學準則
毛主席說過:“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同樣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教學團隊的整合與凝聚,都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生產力。只有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自覺自愿的主人翁意識和積極的進取精神,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和團隊攻關的資源整合能力,才能真正實現全人育人理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全面貫徹與落實。因此,對全體教師進行深入宣講與培訓,通過強力機制進行推動與實施,是培養全體教師真正自覺自愿實施全人育人理念的前提與保障。
3.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不斷創新與完善高職全人育人專業培養模式
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充分遵循基本的教育準則與教學的基本原則。從對用人企業進行充分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到形成真正科學合理的全人育人理念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一個實踐探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在不斷完善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專業課程教案、實習實訓方案等的基礎上,通過班級試點、教師競賽、示范觀摩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全人育人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實施與貫徹的方式方法,采取激勵與正向引導的機制與政策,在全體教師中形成爭相創新和爭先執行的良好氛圍,最終實現高職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提高。
4.建立健全配套的獎懲機制并嚴格落實
對照傳統高職教學模式,基于全人育人理念的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要從最基本的教育理念開始轉變,以理念的轉變來推動改革的實施,既需要時間的磨煉,更需要配套資源與機制的保障。育人理念的轉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反復地調研實踐和總結提煉,專業教師教學方式的革新需要不斷摸索和鼓勵,都離不開資源的支撐和機制的激勵,只有建立起健全配套的獎懲機制并嚴格落實,才能從根本上全面踐行全人育人理念,不斷提升我國高職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與水平。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每年七成新增勞動力來自職業院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1/zt1811_hn/zt181109_mtgz/201811/t20181109_354169.html.2018-11-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2018-09-10.
〔3〕新華社.李克強: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 努力造就源源不斷的高素質產業大軍〔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08/c_1120938692.htm.2017-05-08.
〔4〕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2017-02-27.
〔5〕任海華.全人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綜合素質評價系統構建〔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95-99.
〔6〕劉曉紅.以“全人育人”理念引領基礎教育育人模式改革〔J〕.基礎教育研究,2013,(3上):3-6.
〔7〕于小艷.現代化進程中高校課程的人性放逐與歸復〔J〕.現代教育管理,2018,(06):108-113.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