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
摘要:從眾心理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心理學上的大量實驗表明,在個人受到外界人群普遍行為的影響時,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現象。課堂從眾心理即是從眾心理在課堂這一環境下學生表現出來的從眾心理,通常我們說“人云亦云”或者“隨聲附和”。
關鍵詞: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能力
一、從眾心理與課堂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即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心理學上的大量實驗表明,在個人受到外界人群普遍行為的影響時,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現象。由于多數人的看法和行為往往比個人的看法和行為更合乎實際需要(自然規律和社會規范)所以通常情況下,個體服從多數對個體有諸多好處,如可以避開危險,可以免除犯錯誤,使行為處事更有效等等,這是從眾心理積極的一方面。從眾心理也有消極的一方面,單就對人的意志品質的消極影響來說,長期的“盲目跟風”會造成人們的思想僵化,缺乏主見,自信心喪失,意志薄弱,創造力低下等等。
課堂從眾心理即是從眾心理在課堂這一環境下學生表現出來的從眾心理,通常我們說“人云亦云”或者“隨聲附和”。同樣,課堂中的從眾心理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學習效果有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的影響。教學實踐中,往往不是因為學生不從眾而影響到學習效果,而是學生過于從眾,盲目地迷失自我,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能力的發揮。故而克服課堂過分從眾心理對課堂教學來說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課堂過分從眾心理的形成機理
從學生產生過分從眾心理現象的成因來看,客觀因素和群體因素有極大的影響。課堂學生多,如果問題的答案又不開放,通常情況下每一個問題都導向比較固定的答案的情況下,學生就會產生過分從眾心理。除了課堂這一客觀環境的影響之外,還有個體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響。
個體方面,一是學生不自信,常見的是學習成績不理想,心理內傾性比較強的學生,他們即使有自己獨特的認識也不表達出來,生怕在別人看來是犯“低級錯誤”而被嘲笑,也就是“不敢發自己的言”。二是學生未能積極地參加到課堂學習中,老師“津津有味”“如癡如醉”,學生“我行我素”,“天馬行空”,老師“開大會”,學生“開小會”。概括地說就是“不想發自己的言”。
情境因素,一是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處于絕對領導地位,對于學生的思想觀點教師經常做出非此即彼的整齊劃一的“裁處”,另類與新奇的思想觀點經常受到抑制,甚至挖苦與嘲諷,也就是課堂氣氛不民主,“不讓發自己的言”。二是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單一,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有限,給一點發言的時間也是草草收場,生怕放開了收不回來,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使學生“不能發自己的言”。
三、解決課堂從眾心理的有效策略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每個學生過分從眾心理傾向的因素會各有不同,有的源于某一個方面,有的則是幾個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到課堂中的學生從眾心理,既與教學學科和具體的教學材料有關,也與課堂整體氣氛和教學組織模式有關;既與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關,也與學生群體的綜合性格品質有關。所以,克服課堂學生過分的從眾心理應該從形成這種心理傾向的原因出發找出答案,具體到學生個體應該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來探討課堂教學中學生過分從眾心理的解決策略。
(1)積極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與自信心。學生是否具有獨立意識與自信心的強弱是長期形成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學校教育施加影響,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中表現出來的獨立的個性品質給予正面強化,課堂中學生表現出獨立意識時及時表揚,反之則進行負面強化。鼓勵學生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克服自卑心理。
(2)努力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獨裁”與“專斷”的行事風格必然會使學生的思維停滯,思想觀點受到壓抑,學生偶爾閃現的“火花”也會在瞬間無情的熄滅。反之,平等的包容的外部環境即是暗示學生不會因為另類而受到“懲罰”,自然就消除了學生的顧慮,有利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并愿意把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和別人一起分享、交流。
(3)設法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如果沒有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在老師提問題時自然地“游離”在課堂之外,要是參與也是“隨聲附和”,“人云亦云”,可謂“聲不由心發”。教學實踐中,我就多次遇到學生因為不小心“隨聲附和”過了頭——聲音太大驚嚇到自己的情況。所以,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發自己的最強音”。因此,靈活多變的教學設計,有趣的導入和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模式就非常必要了。最要不得的莫過于老師還沒開口,學生已經知道課堂教學程序的每一個細節了,這就和猜謎一樣,先道出了謎底再講謎面會使最有意思的謎語黯然失色。
(4)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組織模式。注意力是人的整體能力的有機組合部分,每個人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注意力維持的時間長短各不一樣,每個個體因年齡、心境和外部環境的不同也不一樣。小學生維持注意力的時間一般在二十分鐘左右,因此,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注意力張弛有度,一味地強調“注意”是沒有意義的。另外,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壓縮老師與學生群體或學生個體與師生群體的交流時間,增加學生個體與個體的交流機會,堅決杜絕學生還沒有思考老師就迫不及待地給出“標準答案”的做法。
參考文獻
[1]石成奎.學生從眾心理成因及其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51-52.
[2]王燕,王輝.正視學生從眾心理與其有效利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2):28-30.
(作者單位:西藏林芝市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