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語翻譯課程一直是日語專業中的重要核心課程。同樣,也是課程改革的重點。近年來的課程思政建設為日語翻譯課程改革帶來新的思路。本研究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上思考日語翻譯課程的改革要點,通過加入專題、進行譯文賞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讓學生能夠“用日語講好中國故事”。
【關鍵詞】日語翻譯 課程改革 思政課程
【基金項目】2018年寧夏大學“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與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項目。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18-01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呼吁學習外語的學生應該“學好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如何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光有語言的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翻譯技巧才能夠讓更多的外國人愿意傾聽中國故事。其實這就證明了翻譯的重要性。
日語翻譯課程是高年級的核心課程,廣義是筆譯和口譯,狹義指的是筆譯方面,一直以來是日語課程改革的重點以及難點。重要在于其教授的詞、句、文章的翻譯技巧以及涉及的各種各樣不同的文體翻譯特點,對于學生將來就業以及讀研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難就難在,學生的目的性不同,想要涉獵的翻譯的內容就會有所不同。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發言,讓思政課程開始向課程思政轉化。課程思政是什么,其實就是要專業教育課程在知識傳授中要強調主流價值引領作用,要凸顯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功能。
2018年6月,寧夏大學啟動了“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與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工作,日語翻譯課程被選為課程思政示范課,進行為期三年的建設與改革。日語日語翻譯課程在日語教學中如此的重要,如何去挖掘日語翻譯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如何改革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是我們課程小組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此在7-10月份我們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和采訪工作,詢問了在校和已經畢業的部分學生對于日語翻譯課程的一些具體的意見。
針對學生提出的意見,以及多次論證,基本上將改革要點梳理了出來。下面就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上論述寧夏大學日語專業翻譯課程的改革要點。
首先,教材的選擇上,我們更加傾向于應用翻譯類型的教材。現在的學生更加務實,過多的小說題材的翻譯講解反而會讓學生覺得翻譯很難,亦或者覺得翻譯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只學了三年日語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消除這個誤解,讓學生覺得翻譯很有意思,想要更多地參與到翻譯活動中來。
其次,從教學內容上,漢譯日部分我們將增加一個專題,共四個課時,這就是以日文版的《習近平 國政運営を語る2 》為基礎的中日翻譯對比專題,增加這個專題主要是從學生的需求來考慮。從大四實習的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中,很多的學生都承擔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筆譯口譯工作,對于學生來說最難的莫過于中國的時事政治的翻譯。這是因為我們的翻譯課程過于理論化,很少有課時為學生提供時事政治的翻譯,因此,在教學內容中加入這個專題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個是在日譯漢部分增加寧夏范圍內景點、古跡等翻譯內容。也同樣是四課時。這同樣也是來源于學生的反饋。隨著越來越多的日本客人來到寧夏,學生有著更多和日本人接觸的機會,但是當聊到寧夏有什么的時候,很多寧夏土生土長的學生卻說不出一二三,要不就是知道中文怎么說可是不知道要怎樣用日語表達。所以我們要在翻譯課上給學生一些寧夏景點、寧夏特色的日語表達方式,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在翻譯成日語時的一些實用性的技巧。比如在翻譯炒菜名稱的時候,可以使用材料+炒め物這樣的翻譯方法,例如:西紅柿炒雞蛋就可以翻譯成トマトと卵の炒め物;還可以使用調味料+炒め,比如醋溜白菜可以翻譯成白菜の酢炒め等等,這樣的翻譯方法的介紹不僅能夠讓學生自主地翻譯更多沒有見到過或者課堂上介紹不到的寧夏特色,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將寧夏更好地傳達給日本人。
第三,從教學方法上,我們不只是讓學生做翻譯練習,特別是在漢譯日環節,我們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譯句鑒賞與比較。針對同一句中文,給出不同的日語翻譯,讓學生去辨析感受哪一句更好,原因是什么。
例如:學好日語,講好中國故事。
譯文1:日本語を勉強し、中國の物語を語る。
譯文2:日本語を學ぼう、中國を語ろう。
我們以為學生一致會選譯文2,但其實不是,很多的學生認為譯文1將“故事”翻譯出來了,所以譯文1也是很好的。但其實這里,日語中的“物語”和中文的故事有一個時間上的不同。日語中的“物語”更多地表達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漢語的“故事”則可以是以前的也可以是現在正在發生的。所以無論從對仗還是含義上可能譯文2都會比譯文1來得好一些。這就比只給出譯文2讓學生接受所獲得的效果要好得多。當然,譯文2也有翻譯不充分的地方,就是兩個“好”字。這個時候教師再提出怎樣翻譯更好?或者讓學生來嘗試著翻譯。這樣引導著學生一步一步感受翻譯的魅力。
最后,在這么多年的翻譯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在學習翻譯這門課的時候,無時不無刻地感受著中文的博大精深。以下是翻譯課程中學生所提交的翻譯作業,翻譯的日語句子摘自『路上のうた』(ホームレスの川柳),漢語譯文均來自寧夏大學2015級日語專業學生。
原文1 寢不足と 栄養不足 長い風邪
譯文 寐不敷,膳不敷,風寒久之。
還有的學生,不滿足于一種翻譯方式,提交了不同的譯文。
原文2 祭りとは 花火の後の 缶ひろい
譯文 ①節慶喧囂盡,煙花轉瞬便凋零,與瓶罐相慶
②節慶日,焰火后,撿瓶為生
③喧囂靜,花火凋零,拾空瓶
誠然,以上的譯文仍有欠缺的地方,但是通過以上的翻譯實踐活動,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生對于自己母語的熱愛,因此,日語翻譯課程應該更好地將日語與中文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用日語講好中國故事,這就是日語翻譯課程最重要的思政功能了吧。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2]高德毅,宗愛東.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3]崔美玉.日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3,(08):220
[4]周虹,關于應用型日語本科翻譯教學的思考[N].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作者簡介:
崔沫舒(1985-),女,回族,寧夏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