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鶯
摘 要:近年來,“智慧圖書館”在圖書館界已不再是新名詞,特別是進入“互聯網+”時代后,越來越多的圖書館認識到改革創新的必要性和智能服務的便捷性,有很多圖書館都在積極推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本文將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國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從而為其他圖書館在建設智慧圖書館過程中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 國內圖書館 智慧服務 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01
引言
當前,各行各業逐漸進入“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作為傳統行業也在積極轉變價值理念,逐步開展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以便于滿足新時期廣大讀者對于便捷高效、人工智能的服務需求,推動我國圖書館的長足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圖書館應積極研發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創建智慧服務體系,使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不斷創新,實現高效智能化服務,推進圖書館事業持續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國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方式
1.傳統的文獻服務方式逐漸淡化
通過對比國內的圖書館現狀,發現當前我國一線城市的圖書館服務逐漸摒棄了傳統的文獻服務,二、三線及以下城市仍以傳統的文獻服務、資料借閱方式為主,但在認識上對新時期智能服務方式也達成了統一共識,在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上已經開始轉變。因此,從國內圖書館的發展現狀看,傳統的服務方式逐漸淡化,被“互聯網+”賦予了符合科技發展、順應讀者需求的新內涵。
2.信息服務和智慧服務逐漸興起
信息服務和智慧服務是依托于網絡技術和智能設備的一項新興服務方式,在我國一線城市的部分圖書館已經開始運行,一般是通過增設和優化圖書館智能設備、建立龐大的資源信息庫、建設智能的交互平臺、提升館員服務水平等途徑來實現。這種服務方式既能為公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又能提高獲取資源的準確性,這使信息服務和智慧服務在新時期的圖書館行業中逐漸興起。
3.智慧圖書館開始起步
智慧圖書館主要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以建設智能互聯的交互模式為目標,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智能化服務,逐漸實現了讀者可以在線借閱、在線續費、在線預約等功能,并通過強大的后臺支援,實現對讀者的瀏覽記錄進行跟蹤跟進,了解讀者的個人興趣和喜好,智能為其推送感興趣的資料信息,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多樣化、差異化、數據化的服務。智慧圖書館的起步,意味著國內圖書館已開始邁向新的歷史時期,也意味著圖書館業已經進軍“互聯網+”時代。[1]
二、“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新時代圖書館擔當著推廣全民閱讀的重擔
當前,國家黨中央多次提倡的“全民閱讀”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時期,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各大院校都積極倡導全民閱讀的號召,這就說明了讀者越來越關注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能力,特別是在如今“互聯網 +”的浪潮和背景之下,讀者對圖書資源的獲取和閱讀方式逐漸網絡化和智能化,圖書館如果不能順應讀者閱讀方式的轉變,不及時對閱讀推廣服務進行改革創新,將無法滿足讀者多元化、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推廣全民閱讀的責任和使命將無法完成。
2.“互聯網+”推動圖書館向智慧服務轉型
當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圖書館承擔著向全面普及閱讀文化、傳承優秀文化資源、豐富公眾精神文化生活、推進全民文化素質提升等方面的責任重擔。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單一、傳統的服務方式已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社會需求,智慧圖書館的推出,則是改變了讀者對圖書借閱、文獻檢索、信息獲取的習慣,使圖書館在積極探索互聯網思維和科學技術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3.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面臨著改革初期的挑戰
任何一項變革和創新都需要經歷改革初期的重重挑戰,國內圖書館在智慧服務模式的轉變中需要有強大的魄力和勇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讀者的需求瞬息萬變,圖書館必須先于讀者思考問題,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對館藏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理、錄入、存儲,采用“互聯網 +”的智慧服務模式,與時代發展接軌,與社會進步融合,在全民閱讀推廣工作中勇當先鋒。在新興事物推廣的初期,要積極克服大眾在思想認識方面的局限,積極克服技術開發時期的瓶頸,在歷史的浪潮中勇于爭先創新,在不斷的摸索中砥礪前行。[2]
三、“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智慧服務建設的平臺搭建
1.需要搭建良好的智能交互平臺
圖書館在智慧服務轉型初期,首先應積極轉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網絡支持,通過建立館藏資源信息庫、圖書館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交流貼吧等方式,全面展示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滿足讀者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搭建與讀者互動、交流的平臺,通過定期開展實踐體驗活動、評選優秀讀書心得等形式,吸引讀者積極參與到全民閱讀的推廣活動中。
2.需要搭建豐富的資源共享平臺
在“互聯網 +”時代,圖書館要提高對館藏資源更新升級的重視程度,加強館藏數字資源建設,對讀者進行分類管理,搭建滿足不同讀者需求的共享平臺,并將優質館藏特色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建立龐大的網絡數據庫,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此外,還要對館內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和培訓指導,對數據局和資源平臺進行實時更新,對讀者服務感受和服務體驗進行定期跟進和維護。
3.需要搭建穩定的系統支持平臺
“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不斷更迭,圖書館的智慧服務也不會一成不變,必須需要強大、穩定的后臺系統支持平臺,這就需要引進一批先進的技術人才,定期研發智慧服務的新技術,如研發開通“手機閱讀服務大廳”,研發“掌上閱讀”APP,實現讀者在線借閱查詢、閱讀活動報名及微課堂講座等多項在線服務,建立讀者常見問題在線咨詢平臺,維護智慧服務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1]
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從國內當前的圖書館現狀看,并沒有全面普及和推廣智慧服務,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隨著先進技術的不斷引進,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時期已接近尾聲,智慧服務方式的轉型已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各地圖書館應盡快轉變觀念,立足長遠,建設滿足讀者多元化服務需求的智慧圖書館。
參考文獻
[1]張俊琴.智慧圖書館環境下圖書館智慧服務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4):231-232
[2]金志敏.基于互聯網+的智慧圖書館模式及智慧服務.[J]辦公自動化.2018(14):32-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