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芳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必要性,“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拓展了閱讀渠道,提升了閱讀效益,同時有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接著從積極構建互聯網閱讀推廣平臺,進行跨界融合,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方面提出了“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 公共圖書館 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01
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在人類尋求知識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開展閱讀活動的重要場所。公眾通過進行閱讀交流,不斷健全自身的知識框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個行業都受到了影響,閱讀工具也不例外。電腦、智能手機、電子書等的普及,傳統閱讀與互聯網閱讀之間的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新興的閱讀方式層出不窮。公共圖書館要迎合時代發展需求,拓展移動互聯網閱讀推廣服務,明確“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保障機制,這是當前公共圖書館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必要性
首先,拓展了閱讀渠道。跟傳統閱讀方式相比,互聯網環境下新興的閱讀渠道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積極性,讓閱讀變得更加個性化。打個比方,讀者通過互聯網閱讀平臺進行交流,能夠生成新的內容,在深入交流的情況下,交流內容被賦予新的意義,新的社交圈由此建立。[1]在“互聯網+”這樣的閱讀背景下能夠確保傳統閱讀推廣的權威性,屬于“病毒式”的傳播模式,讓優質閱讀內容迅速擴展出去。在信息化日益發展的今天,閱讀類別越來越多,方便公眾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其次,提升閱讀效益。在“互聯網+”環境下,公眾通過智能手機等設備進行快速閱讀,這樣的渠道更為方便,讀者登錄圖書館查看閱讀內容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運用搜索引擎就可以選擇喜歡的圖書,和志同道合的人員分享閱讀心得體會,讓閱讀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讓圖書館的固定閱讀模式轉化為高效個性化的閱讀模式,帶給讀者豐富的閱讀體驗,提升了閱讀效益。
再次,有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國家提出了建立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學習型社會要求公眾在一生中的各個年齡段都要根據個人需求參與學習和訓練,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我們國家倡導全民閱讀,要形成人人閱讀的良好氛圍。在“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大眾提供豐富的閱讀形式和閱讀內容,讓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有利于構建學習型社會。
二、“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保障機制
1.構建互聯網閱讀推廣平臺
眾所周知,傳統的閱讀推廣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要積極打破時間與空間方面的制約,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閱讀推廣活動。隨著平板電腦、職能手機等的普及,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網上圖書館,也叫智能圖書館,在圖書館中開通網絡借閱服務,在智能圖書館中公布圖書館舉辦的各項圖書閱讀推廣活動,并設置圖書推薦專欄。[2]也可以開通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讀者通過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圖書信息的查詢、續借,圖書館工作人員還可以引導讀者掃描圖書館的二維碼來了解圖書館的相關信息;還可以學習新媒體平臺OTO的服務模式,為大家提供消息推送、轉發有禮、評論互動等活動,推廣線上積分的形式,讀者通過積分兌換圖書活動,提高線下線上相互配合的積極性,讓圖書館的資源得到快速的推廣。這種模式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還能提升用戶的黏性,把優質資源用這樣的方式推廣給讀者。
2.運用互聯網進行跨界融合
“互聯網+”思維的主要核心就是在融合中創新與發展,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要積極借鑒這種思維模式,跟其他各界開展廣泛的融合與創新惠東,這是提升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成效的保障。因為圖書館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跨界融合,其價值體現的淋漓盡致,能夠不斷擴大圖書閱讀推廣服務的范圍,延伸服務內容,合理優化資源配置,讓閱讀成效得到最大的發揮。首先,圖書館可以開展與傳統行業的融合,主要包括出版社、教育機構、文化館以及科技館等,彼此相互合作建立相應的閱讀基地,為讀者搭建閱讀平臺。其次,圖書館跟全媒體視角的融合。圖書館除了跟傳統媒體(廣播、電視)結合之外,很多圖書館還設立了移動APP,通過這項APP隨時隨地為讀者服務。再次,圖書館跟嵌入式服務的融合。公共圖書館可以把圖書閱讀推廣嵌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以浙江圖書館為例,其在支付寶建立了相應的服務平臺,讀者通過支付寶平臺能夠及時了解圖書館的相關活動的開展狀況。
3.互聯網閱讀推廣的信息技術保障
在“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也不能忽視實體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主陣地的作用。還可以通過網站、APP、微博等平臺開展在線閱讀與教育等閱讀推廣活動,這些需要信息技術作為支撐。把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運用到技術推廣活動中。首先,web技術,主要代表就是微博、博客、網絡社區等,借助這些來推廣圖書館的資源、活動、講座、公告等服務。與此同時,讀者之間以此作為相互交流的工具。其次,移動互聯網技術。就當前情況來看,手機圖書館服務已經成為很多公共圖書館常態化的服務模式,通過掃描圖書館官方二維碼可以下載手機圖書館,獲取相應的服務,了解最新動態。再次,大數據技術,通過挖掘、分析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中的讀者數據信息,分析讀者的興趣、愛好,以此作為依據來向讀者推廣適合他們的圖書資源,提升了閱讀推廣的針對性。
結論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拓展了閱讀渠道,提升了閱讀效益,同時有利于構建學學習型社會。在現階段,要積極構建互聯網閱讀推廣平臺,進行跨界融合,注重信息技術保障,從而提升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成效。
參考文獻
[1]夏冰.試析“互聯肉+”背景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菜[J].人文天下,2016(23):51-53.
[2]姚雷梅.“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保障機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