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香
摘 要:文言文是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所沉淀下來的瑰寶,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承。但如今的文言文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對于許多學生來講文言文晦澀難懂,理解起來更是難如登天,語文教師往在文言文教學上傾注了很大心血,但效果卻并不顯著。對此,筆者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文言文的教學方法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能為各位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對于學生來說,文言文不僅是一門語言技能,也是理解我國祖先智慧的一條途徑;而對于老師來說,引導學生學好文言文也充滿了責任感與使命感。掌握了好的文言文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培養出對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興趣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的強制性要求其背誦。要學會分析在施教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抓住問題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要著重注意學生對文言文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能自主的去深入理解文言文的魅力。接下來,關于文言文教學的問題及方法,筆者從幾個方面來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應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教學關鍵
愛伊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感興趣了,他們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強制性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大多數都進行著枯燥的死記硬背,除了能在考試的時候取得好成績,對文言文的學習毫無目的可言,甚至對文言文產生厭惡以及排斥的心理。而對于教師的工作來說,最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領導,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讓學生靠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去擴展,去真正的認識學習,只有讓其對文言文產生興趣,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最大的熱情,最終達到教學的最高成效。那如何去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夠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筆者針對于此問題提出了如下建議。
1.利用歷史故事、歷史背景引入文言文
教師在講課之前不要急于翻開書本直接講解書本內容,這樣首先就會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而在面對難懂的文言文時也有可能導致學生想要放棄,所以在打開書本之前,我們可以根據書本內容,根據課文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講一些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在學生對故事津津有味的同時,引導學生讓其想要了解更多,這樣就會在學生學習該課文的時候產生更多的親近感,而同時,對于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文圖結合,加深印象
現代化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已經漸漸滲入了教學工作,教學工作的展開也不是簡單的老師對著學生,學生對著書本。對于當今社會科技的發展,原始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更多的期待,而多媒體教學的產生,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制作課件,可以配上與課文相關的精美圖片以及插入應景的古典音樂,讓學生看栩栩如生的畫面,聽聲情并茂的樂曲,讓學生在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中感受到文言文的意境,去感受中國古代語言的美麗,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的直觀,對下一次的文言文課產生期待。
3.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多種競賽活動
新課標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們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過程。讓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也能快速的融入課堂,而一些愛好古文了解古文的同學也可以發揮熱情帶動其他的同學共同進步,讓班級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還可以采用分組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沒有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希望競賽取勝而產生了間接興趣,會使他們忽視文言文本身的乏味而積極投入到競賽中去。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競賽活動,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從而主動地細讀課文,獲取知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比“滿堂灌”的課堂效果要好得多。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自主學習。教師一味的講,學生一味的記,這種方法遠遠不符合文言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對文言文字面意思的理解只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和目標之一,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意境,學會對文言文進行性欣賞,熏陶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是教學的根本目標。筆者就教學方法提出如下建議:
1.督促學生預習
很多文言文知識對于學生來講,并不是課堂上就能全部理解消化的,很多故事背景生僻詞匯在沒有了解之前都會造成課堂上的一知半解,所以我們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在業余時間查找網絡資源以及相關書籍,了解與課文相關的小故事。還可以調查文章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當時的人生態度等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對文言文的理解更加充分。通過課前預習的過程,教師在課上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讓課堂教學達到一個更高效的狀態。
2.指導學習技巧
對于初中生來說文言文雖然深奧難懂,但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攻克它也并非難事。宋代朱熹有云:“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蔽以诮虒W中就引導學生按照熟讀精思的方法去學習文章。教學每篇文言文先讓學生熟讀,然后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再去精心設計問題體會文章的主旨。這樣的程序下來,學生拿出一篇文言文,就不會覺得束手無策。初學文言文的時候,我還會教給學生五字譯文法:“留”“補”“刪”“換”“調”。遇到一些國名、地名、人名的時候必須保留,這就是“留”。在教文言文的時候盡量要求學生直譯,直譯句子有時會不通順,這就要填補一個必要的詞,就是“補”。一些虛詞無需翻譯,這就需要“刪”。有時按著每個字的意思來翻譯,顯得難懂拗口,我們就要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語來解釋,這就是“換”,遇到像賓語前置之類的倒裝句就要調整它們的位置,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要求,這就需要“調”。指導學生掌握了這五字譯文法,翻譯文言文就會得心應手。在背誦課文時我還會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如化整為零、扮演角色等。在品讀課文的時候,我還會教給學生賞析詞句的方法。總之,文言文的學習要循序漸進,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學起文言文就會更輕松。
3.注重學生的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VR積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礎,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言知識,使之形成系統,而且也能轉化為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注意對文言知識一點一滴的積累,例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知識的靈活運用,或者在平時閱讀文言文名著中,能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弄清楚并且時常溫習,也會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梢砸竺课粚W生都準備一個積累本,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文言知識進行整理。并且對每課知識的積累不能局限于該篇,可以總結以前學過的意義和用法,做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這樣也就做到了縱向積累和橫向積累相結合。
三、初中文言文教學要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
在平時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除了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學習方法,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葉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或者教學之外,還要讓學生進行一些課外文言文的閱讀訓練。文言文課外閱讀訓練,要循序漸進。初一時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的基礎上找一些簡短的文言文成語故事讓學生訓練,比如《揠苗助長》《鄭人買履》等,一方面學生對這些成語故事耳熟能詳,另一方面這些文言文淺顯易懂,適合初一學生,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而且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到了初二初三,讓學生做一些比較難的文言文閱讀。這些課文言文的選擇,盡量與課內的文言文相關。這樣學生不但可以了解有關這個人更多的故事,還可以讓學生從多方面去了解一個人,以此激起學生學課外閱讀的興趣。為了讓學生能重視課外文言文的閱讀訓練,每次測試都可以找一些難度適宜的課外文言文短文作為檢測題目,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課外文言文的成就感。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多閱讀文言作品,不求他們能讀懂多少,而是要求廣泛閱讀,在大量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還可以在假期給學生布置四大名著及自己感興趣的文言作品去讀,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鑒賞能力。
總之,文言文的學習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在文言文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關鍵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當然,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只是靠每學期課本中的文言文的學習就能實現的,是需要學生在課內文言文學好的基礎上擴展到課外文言文的閱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文言文有更深的理解。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深化知識,文言文的學習能力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