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摘 要:貴州地區是一個民族工藝十分發達的區域,該地區少數民族在長時間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然而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傳統文化藝術正受到現代藝術的沖擊,民間美術資源逐漸被人們所遺忘,使得一系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局面。將民間美食資源應用到中職美術教學中,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認識民族歷史,另一方面還有利于保護民間美術資源,使得民族藝術資源得到傳承。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民間美術資源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民間美術資源 中職美術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文化藝術,它是勞動人民在長時間的勞動實踐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歷史積淀,具有時代性、藝術性、文化性。民間美術資源主要是為了陶冶情操,豐富民俗活動。在這些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中,包含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精神面貌,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情感體驗以及審美情趣,同時也彰顯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性。中職美術教育中通過引入民間美術資源能夠彌補傳統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豐富民族情感,實現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一、貴州民族美術資源的特點
1.樸實
在貴州地區生活著很多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的民族工藝最大的特點就是質樸,由于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他們制作的藝術作品通常外觀感覺很稚拙,但是在粗糙的藝術品表面卻蘊含著貴州人民質樸的特點。盡管他們的生活環境比較困苦,自然條件相對惡劣,但是依然不能夠阻礙他們享受生活,創造美的追求。
2.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貴州省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之間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多個民間藝人在長時間的歷史融合過程中,將各個民族的文化特點、文化特性、相互雜糅,制成具有獨特魅力的工藝品。例如刺繡、剪紙、靛染工藝等。在很多刺繡剪紙作品中,他們可以將來自不同區域的動物植物放在同一個空間中,想象出美麗的名字,或者在作品中表達動人的故事,表現手法極其夸張,但又不失生動。
3.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民族色彩
長時間歷史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滲透,同時又保持了相互獨立的藝術表現手法,這種特點在貴州地區的民間工藝品中線段尤為突出。即便是同一個民族,在不同區域之間長期生活,所表現出來的工藝品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苗族的刺繡,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特點,刺繡中所表達的動植物和情感也存在一定差異。正因如此貴州省民間工藝才堪稱中國民間工藝藝術的瑰寶。但是隨著地區經濟不斷向前發展,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優秀的工藝技藝逐漸消失,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沒人繼承。作為一名中職美術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將本地區的民間工藝和當前美術教學有效融合,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民族藝術。
二、民間美術資源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1.做好民族美術資源的收集整理工作
進入中職院校的學生,通常認知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滲透民間美術資源,具有一定的優勢。在進行美術教學之前,教師應該認真備課。通過實地走訪民間藝人、網絡搜集、文獻檢索等多種方式,搜集本地區的民間美術資源,最好能夠將各種資源分類整理成冊,有條件的中職院校還可以將資源編制成校本教材,在美術教學中充分應用,豐富中職美術教學資源,避免優秀的民間美術資源流失。貴州地區的民間剪紙、黎平侗族藍靛靛染工藝、刺繡等都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急迫性,應該和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廣泛的溝通交流,學習他們的技術,并將這些技術保存整理在案,實現區域之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繼承和傳播。
2.加強對民間工藝品的賞析
要將民族地區的民間美術資源和美術教學活動有效結合,可以從色彩的獨特形式,物的豐富性和構思的巧妙性入手,讓中職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民間工藝技藝。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貴州地區的剪紙色彩斑斕,構思巧妙,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在一幅作品中,往往會出現多個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展示了少數民族在特定節日的活動氛圍。例如《水族民俗活動場景》中較充分揭示了水族少數民族在民俗活動中的一系列場景,整幅作品結構多樣,主題突出,對培養學生的美術構思,美術結構配置有很大幫助。再如進行刺繡、蠟染等常見的民間藝術作品欣賞過程中,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對整副作品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全面欣賞形成記憶。通常情況下,一副刺繡畫面看起來相對較為普通,但是需要通過絲線的有效連接,在制作過程中,還需要更換相應顏色的絲線,構思十分精巧,已經不是單單的作品,而是一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品。
3.將課堂學習和民間藝術有效融合
在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為了使民間美術資源和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教師可以邀請貴州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傳人、民間藝人到課堂上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美術知識之后,然后引導學生和非物質文化遺傳人開展溝通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作品,然后和民間藝人交流探討,欣賞作品中的藝術特點。將課堂學習和民間藝術有效融合,不僅能夠讓中職學生體會民間美術資源的美感,得到藝術熏陶,而且還能夠顯著提高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通過和民間藝人進行有效的交流,不僅能夠掌握相應的美術繪畫基本知識,還能夠掌握繪制或制作民間美術作品的基本技巧。
總之,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融入民間美術資源,既是中職美術教育的需求,是學生成長、職業發展的需求,更是重視和搶救文化遺產,保護民間文化,實現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繼承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董玉婷.民間美術資源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16)
[2]李家萍.高職美術教學中應用民間美術資源的意義與策略[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
[3]韋子鵬,趙芝華.廣西民族民間美術融入高職高專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
[4]王威.民間美術的價值和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