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摘 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我們要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從小學生身邊的生活中的事情出發,來學習相關數學知識,讓小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平時生活中去,讓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有趣。作為老師,我們要引領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小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和興趣,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和生活化。
關鍵詞:小學數學 趣味化 生活化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3-0-01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數學貫穿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日常學習的有用的數學知識,從生活中獲得并應用于生活,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作為老師,我們要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化和生活化。
一、將數學語言生活化,使學生感知數學的趣味性
數學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同學們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是通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口頭表述來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相同且單調的教學內容、同樣準備的課堂教學的方法,換做不同風格的老師來授課,對于學生來說,自己可以理解明白的深度和學習的感覺也是不同的,這關鍵的還是取決于一個數學教師的表達能力,主要取決于數學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個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教師,自身能夠通過使用一些人們容易明白的的、直觀生動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日常用語,把小學生很難明白很難理解的數學官方語言更加簡單化、直觀化。
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教授很難理解的數學難點時,作為老師可在課下自己編一些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小兒歌、順口溜,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明白知識點,也能更好地應用于平時的題目當中,使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更感興趣,也能更好地輔助學生清楚地區分、理解和掌握這些難懂的知識點。創編一些有趣的好玩的兒歌、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數學中難懂的問題,更好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使數學真正的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多采用更加有趣的語言來感化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們打開自己的智慧之窗,并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的趣味和數學的無處不在。
二、讓數學情境富有生活化,充分突出數學的實踐性
作為數學老師,我們要創造富有生活化感覺的數學課堂情境,更好地幫助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以課本內容為重點,然后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有關聯的實例來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樣才能達到將課本中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目的,并且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數學素材生活化,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數學,數學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數學,數學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經常聯系生活實際,以生活為素材,引導學生體會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在課堂中教授《元、角、分》這節課時,作為老師,可以把我們的數學課堂設計成“小賣場”:我們作為教師指導學生到賣場買4支鋼筆,“小小售貨員”告訴他一支鋼筆2角5分錢,學生拿出3元錢,讓“小小售貨員”準確地進行找補和交易。這種真切的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互動,讓不同的學生去購買價值不同的物品,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僅對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還能夠在真切的實際操作的有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在實際生活中,通過自己探索、摸索、觀察來獨立學習到知識,還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加自如。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教育教學的方式就更加多元化。比如,我們的大多數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很多的圖片、動畫或者視頻音頻等展示給學生看,就很容易將課本上抽象難懂的概念、知識,化作更加具體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象,在這其中,還要合理的運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作為教師,我們要更好的把握課本內容,用自己獨特的思維設計和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方法,通過更加具體形象的實物道具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更加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比較難接受的數學難點,還能夠更好的逐步培養他們的數學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熱愛數學,喜歡數學。在長方體與正方體這一課中,我們應該動用多種途徑,比如舉例實物或者展示圖片來將它們各自的特征展示出來,如每個面的特性、棱長的特性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率高,對數學問題更感興趣。
作為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獲得數學知識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只有通過自己真正動手操作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這是得到知識的必經途徑,學生通過自己各個器官的協調合作,不斷的加強自己的觀察敏銳性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機會去體驗和探究。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安排學生分成小組動手操作,作為老師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多動手。在數學教學的課堂中尤其是學生們自己實踐的時候要多多引導他們,并且要給學生多多鼓勵,鼓勵他們在操作中不僅要膽大心細,而且要從多個思路出發,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并且要相互幫助,培養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
對小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解決一些問題,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操作、實踐等解決問題的親身經歷,領悟其中的道理,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初步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教育更加貼近生活化、更加有趣味,讓同學們更加熱愛數學、喜歡數學。
參考文獻
[1] 狄云雷.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J].學周刊,2018(30):72-73.
[2] 鐘合生.趣味化 生活化 開放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01):158.
[3]韓大軍.趣味化 生活化 開放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掠影[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8):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