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教學逐漸走進了校園,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也不例外。信息技術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夠實現與數學課程的有效整合,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能夠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初中數學;實踐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現代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初中數學必須進行創新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突破時空限制,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談一談如何實現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和運用。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設備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教學工具逐漸走進校園,走入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很好地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以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直觀而立體地呈現給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形成對數學知識形象的認知。
例如,在進行“對稱軸”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識別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采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首先,筆者為學生介紹了對稱圖形的性質以及特點,待學生對對稱圖形有所了解后,為學生展示了幾組圖形,如,五角星、正方形、長方形、圓等圖形,并讓學生判斷這幾組圖形是否為對稱圖形,學生在觀察中根據對稱性發現這些圖形都具有對稱性。這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知。
二、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簡化學生學習難度
小學數學側重于為學生打下數學的基礎,知識偏向于具象,但初中數學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它的知識更偏向于抽象。而初中生,他們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具象思維仍在發揮主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化抽象為具象,從而突破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理解。而信息技術就能夠將數學課本中靜態的推理證明過程動態化,將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輕而易舉地接受抽象的數學知識,還能夠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例如,在進行“圓”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對圓中各種角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筆者就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了隨意變換圓中角的頂點以及角的邊的動畫視頻,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并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從運動的角度理解圓心角、圓周角的相關知識。此時,學生學習的效率明顯有了提高。這也表明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是一項成功的措施,教師應該貫徹落實。
三、靈活運用微課,助力學生深入理解
微課的特點有:簡單高效、化繁為簡、生動有趣,視頻中大量使用了圖片、音樂、故事等素材,能有效刺激學生右腦,讓學習視覺化。課程中去除了簡單的說教,還借鑒了各種刺激元素,讓課程趣味十足,富有視覺黏性。對初中生來說,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及能力都各不相同,數學知識又相對比較抽象化,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學生講述概念性知識,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難以理解和消化,那么學生的學習質量就不理想。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將數學中的概念轉化為通俗易通的語言,便于學生對概念的學習及鞏固。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節的課堂教學時,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推導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難點。筆者如果直接進行公式概念的講解,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地理解多邊形與三角形的轉化關系。這時,筆者就制作了一節微課,微課的內容記錄了將多個三角形組合成一個多邊形以及將該多邊形分解成多個三角形的整個過程。學生通過觀看,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多邊形與三角形之間的轉化關系。此時,筆者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向學生進行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推算與講解也就毫無難度可言,學生也能夠對該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記憶,運用起來也毫無壓力。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信息技術助力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所在。數學教學作為初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就更應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信息技術運用在課堂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使之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幫手,也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創造出更加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嚴映漫.初中數學課堂中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7(12):108.
[2]張坤.初中數學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2):2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