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添璧
摘 要:眾所周知,國家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主要趨勢是引導數學教學回歸生活。盡管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已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但就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仍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無形之中割裂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影響了生活化教學的實現。就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其原因進行了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教學;問題;原因
縱觀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其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這種教學對知識傳授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注。縱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有關內容,其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也就是說,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不僅要對數學知識教學給予充分的重視,還要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在親歷生活的過程中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在問題解決中增強其數學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但是,就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在生活化教學理念轉變為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的問題,限制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現。
一、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現狀
1.數學教學聯系生活實踐的行為與理念不和諧
在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教師學習了新課改理論,汲取了生活教學理念的“營養”。但是,從實質上來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這些教師仍將理論擺在表層上。數學教師受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其無法快速地轉變傳統的教學行為,在緩慢的教學行為轉變過程中,生活教學理念無法深入地滲透其中,導致課堂教學環節不緊湊,原有的教學經驗與新教學理念下的教學實踐存在一定的差距,進而影響著生活化教學的實現。
2.教師聯系生活理念在教學中的體現過于片面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新教材的編寫意圖認識不夠,其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無法對深入的教學內容進行剖析,進而導致其無法精心地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只能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講到哪里就在哪里補充一些與生活有關的事例。這樣“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教學活動其實仍是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學生無法真正對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從而導致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當作是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無法對其建立密切的聯系。
3.學生盲目跟從教師聯系生活的教學設計
新課改倡導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參與主體性給予充分的重視,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下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并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尤其在生活教學實現中,教師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經驗的驅使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產生應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的欲望。但是,就當前的初中數學生活教學來看,教師在對生活教學片面化的理解下,難以在課堂中給予充足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沒有參與到真正的生活教學之中,由此其往往會應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所謂的自己認為是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而且,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實現向自主學習者這一角色轉變。
二、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問題原因
1.教師片面認識教學聯系生活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對數學教學應當如何聯系生活,聯系什么樣的生活,以及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目的、意義、原則等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經歷將實際問題轉變為抽象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在該過程中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為其學以致用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可以看出,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現需要貫徹落實于教學目標確立、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方法設定以及評價方法選擇等各個環節。
2.教師教學角色沒有徹底轉變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扮演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這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角色的重新定位。但是,在當前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從教學目標的設定、生活內容的選擇、生活內容的展示等方面仍扮演著主宰者的角色,通過生活內容將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如此不僅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甚至還將學生引回到了被動接受知識的老路上,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樹立生活教育理念,立足教學所需,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以多樣化的方式展現在他們面前,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數學,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并借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羅鋼前.探析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幾點體會[J].新課程(中),2018(6):110.
[2]陳大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8(5):14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