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涌
摘 要:在知識和信息高度發達的改革新時代,讓我們的孩子在每節40分鐘的課堂里最大限度地獲得有用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和信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如何才能盡可能地實現這一目標?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課堂效率
在新形勢、新環境下,課堂效率的提高是勢在必行的,而語文的特殊性也決定了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和艱巨性。但是我們還是要鼓起勇氣,痛下決心努力去做好這件事。所以必須要有新的理念和做法去適應和實踐。
一、認清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就是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讓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力爭達到運用自如,并且能夠為學習其他的各種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與開發非常重要,同樣的課文,有的老師上得精彩紛呈,有的老師上得枯燥乏味。所以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為教學服務。課堂教學的根本是營造學生樂學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就度過了學習時間,而且獲得了知識,得到了鍛煉。為此,語文教師就必須根據自身的感悟認真挖掘教材的感動因素。最好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尋找感動點。比如,我們學校的孩子多數是進城務工子女,有一部分是來自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還有一部分是留守子女,情況比較復雜,感情的缺失相對較嚴重,所以更要注重在情感方面進行引導,只要他認同了文本帶給他的感動或是觸動,其他的寫作思路和手法就容易理解了。
可以充分利用社會現實中的典型例子充實教材內容,包括國際國內的大事件、身邊的真人真事等。比如學習《散步》,一方面可以通過文本理解尊老愛幼的主題,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反省自己對長輩的態度,還可以列舉報道過的一些例子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其實語文學科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涉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那么,學生不知道時,老師要指導學生去拓展相關的知識,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又針對性地博覽群書。有人就說過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要準備一桶水,不然學生怎么能從你那里輕松地取到一碗水呢?
三、認識到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過去是老師主講,學生記筆記,只強調了老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展。現在是師生在適當的情況下互相講。重視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注意學生創造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全體學生人人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對于一篇課文,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學生也可以提出質疑相互討論。老師可以在講臺上講解,學生也可以在講臺上講解,有問題時,大家共同討論解決,這樣就開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當然,老師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要掌控好課堂的情況,做到課堂的有序和學習的有效。張志公先生曾說:“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高能力必須通過操作實踐。成功的語文教學,是導演與演員良好配合的結晶。”所以,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絕不是說可以聽憑學生不受紀律約束、任意胡來。關鍵是老師和學生的問題都要做到精要,不能滿樹開花,這樣才算處理好了“主體”與“主導”的關系。
四、科學分組,化整為零
小組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經實踐很久了,但多數僅限于對問題的討論,而小組成員的自主學習提倡得不夠,對學生的探究學習和拓展學習工作也做得不是很好,而新一輪的改革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科學地分小組,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自學、討論,然后上臺展示學習成果,每一個小組都有機會上臺交流,這樣,就把整個學習集體單元化了,有時還可以分擔不同的任務,讓每一個小組都有事情可做,每一個成員都能在組長的帶領和監督下動手動腦。用這樣的方法,全班學生的學習就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了。他們知道自己有事情要做,而且知道該怎么做,效果不錯,改變了從前的被動學習狀態。
五、教會學習方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為此目的,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前都是老師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學習、討論和復習,而現在是放手讓學生去完成這些任務。以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是老師放不開手腳,怕學生完不成,掌握不好;二是學生很茫然,不知怎么完成學習任務。這就需要大家調整心態,想辦法調整好自己的角色,老師對小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教會他們怎樣來進行自主學習和展示學習成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了明顯的效果。
六、進行科學的檢測
以前考試都是老師出什么題,學生做什么題,完全是老師說了算,現在師生可以共同出題。老師先通過課代表從小組長那里收集學習信息,把大家認為容易的和不太難的、困難的問題集中起來,按一定的比例出題,這樣就滿足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至于太簡單,也不至于太難,學生都能找到自信,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老師要和學生一起研究課標,不能脫離我們的學習課標,肆意妄為。
總之,教學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和社會的共同關注。
參考文獻:
李炳亭.高效課堂概述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