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芬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名著導讀”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在名著教學中,遇到來自教師本身、學生、家庭或是學校方面的許多困惑,有待細細探討。
關鍵詞:困惑;對策;引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近年來,有個別教師忽視在名著教學方面的修煉,在教學中缺乏底氣;學生受社會一些不良文化如影視、網絡等媒體的沖擊和誘惑,忽視閱讀名著;在家庭里,有個別家長對名著閱讀不重視或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影響了名著導讀的教學效率。學校方面也存在著開展名著導讀教學工作的困惑。
一、面對這樣的“尷尬”與困惑,我們該如何解決
教師方面:
1.重視每一節名著閱讀課,想方設法上好課
我們每周至少要上一節名著導讀課,在課前教師要認真備好課,明確教學目標,多鉆研教法,因材施教。
2.進行切實有效的名著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方法有多種,我們常見的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即對自己喜愛的名著或名著中的精彩部分或是值得學生學習借鑒的內容要精讀,字斟句酌,細細品味。例如《水滸傳》“魯達拳打鎮關西”中,描寫魯達的精彩句子:“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咸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這段文字通過生動的語言、動作描寫表現魯達武藝高強、勇猛無畏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是同學們學習人物描寫的典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此進行精讀。此外還有選讀法、摘讀法、結合評論讀法、圈點法等閱讀方法。所謂圈點法,即在書上作圈點批注,凸顯重難點,加深閱讀體驗。
二、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1.學生方面
(1)由課內文章延伸到有關的課外影視作品來推薦名著
例如,上《列夫托爾斯泰》時,我順勢插入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作品《戰爭與和平》的介紹。課后又通過讓學生賞析電影《戰爭與和平》,對故事情節和社會背景來了解列夫托爾斯泰的寫作風格。
(2)通過比較閱讀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講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保爾形象特征時,我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進行性格對比。通過比較,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名著閱讀內容,還大大激發了閱讀欲望。
(3)利用網絡視頻資源,使名著生動起來
直觀形象的閱讀,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內涵。例如鼓勵學生收看電視劇《西游記》;在講解《魯濱遜漂流記》時,我特意在課堂上播放魯濱遜營救星期五的電影片段,本來同學們對主人公漂流荒島的主題已經好奇不已,再播放關于野人舉行祭祀儀式的片段,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同時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叮網等閱讀網站進行閱讀;也讓他們多關注如中央電視臺“中華好詩詞”“百家講壇”等有名著信息的影視綜合節目,大大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4)開展形式多樣的名著閱讀交流活動
我們每個學期可以通過講名著故事、名著知識辯論賽、名著片段節選小小舞臺劇、朗誦比賽等形式,來調動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良好習慣
常言道: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改變命運。我們要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良好習慣,讓其伴隨孩子終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我們要引導學生制訂科學的名著閱讀計劃,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要閱讀兩至三部名著;集中“閱讀與廣泛閱讀”相結合的方法,規范每周至少有一節課到閱覽室進行名著閱讀,讓學生養成“一周不讀書不舒服”的好習慣;教會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讓他們養成邊閱讀邊摘抄優美詞句段做成讀書卡片、做讀書批注的好習慣;每周完成一篇讀書筆記。
(1)家長方面
我們要多與家長溝通,熱情講解名著閱讀的好處,爭取家長全力支持孩子購買名著閱讀進行課外閱讀,讓家長成為推動學生閱讀名著的有力臂膀。同時我們可以舉辦“尋找最美書香家庭”活動,凸顯家庭閱讀氛圍的重要性。每周通過校訊通、微信平臺表揚優秀閱讀之星,讓家長們產生自豪感、榮耀感。
(2)學校方面
校園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打造書香校園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首先爭取向上級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擴充圖書館的名著;同時將名著閱讀課納入課程表,每星期每個班至少安排一節名著閱讀課;積極開展名著研討活動,三個年級備課組每周要進行一次名著導讀集體備課,最后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名著閱讀評比活動。
巴金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來的杰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名著導讀,能讓學生領略到人性的真善美丑,探索人類文明的絢麗底蘊。引導學生在名著的海洋里暢游,收獲美好人生,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責無旁貸。教學相長,今后我們在名著教學中應繼續深入探究最科學的“導”方法,以讓學生把名著“讀”得更透徹。
參考文獻:
尹云.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之名著閱讀[J].學周刊,2018(1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