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嬌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高職學生對于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受到手機對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也越來越多。文章主要研究積極心理品質對于高職學生收集依賴行為的相關影響,通過對于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為高職學生的手機依賴行為提出可行的解決策略,幫助高職學生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高職學生;手機依賴行為
本文將主要通過對于積極心理品質的特性研究,探討其中某些特性是否能夠幫助學生減少手機依賴。文章首先將對積極心理品質以及手機依賴行為做出簡要介紹。而后以a學院為實例,進行積極心理品質對高職學生手機依賴行為影響的相關研究。
1、積極心理品質以及手機依賴行為簡述
1.1? 積極心理品質簡述:以Christopher、Peterson為首的研究者在2000年歸納出人類的6類美德,即勇氣、正義、靈性與超越、節制、愛與人性以及智慧與知識。積極心理品質即由這6類核心的美德所組成。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高職學生的積極心理素質的培養是其核心內容。
1.2? 手機依賴行為簡述:手機依賴行為是指人們由于對于手機的依賴呈現的一種慢性的癡迷情況,具體表現在,人們在短時間間隔之內,頻繁的使用手機時所產生的心理上的滿足感和需求感,以及與之附和的一系列相關的行為表達。
2、結合a學院進行的相關研究及分析
2.1相關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文章對于積極心理品質對高職學生手機依賴行為影響的研究,主要以a學院全體高職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隨機抽樣的研究方法,在a學院的高職學生當中抽取112名學生進行相關研究。以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發出問卷112份,回收到的問卷為112份,回收率為100%。調查當中主要發出兩份調查問卷。一份為《高職學生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調查問卷》,以塞利格曼所提出的積極性能力品質的維度結構為主要的設計依據。問卷的分半信度是0.962,總體的同質性信度是0.980。問卷當中包含72項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總體分為6類維度,計分方式采取5點計分方式。另一份為《高職學生的手機依賴行為調查問卷》,問卷以王正翔所編制的問卷為基礎依據,問卷分為技術性、沖突性、戒斷性、突顯性以及持續性5個維度,總體分為20個類別,計分方式同樣是5點計分方式。
2.2調查結果:通過調查和統計,高職學生相關的心理品質以及其手機依賴行為的調查結果如下表1、2所示。高職學生的相關心理品質與其手機依賴行為的的相關度如表3所示。
2.3調查結果的分析
由表1分析易知,高職學生的相關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總體評分相對較好。其中,節制的評分相比其他項較低,反映出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由表2分析易知,高職學生在手機依賴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得分整體按照正態分布。整體來看,有超過45.5%的高職學生具有較為明顯的手機依賴行為。同時,有關于手機依賴行為的5個分類維度當中,最為突出的是持續性,占比高達75.8%。第二表現明顯的是沖突性這一維度,占比為66%。總體看來,對手機的依賴已經對高職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通過表3中相關性評價的分析,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品質與手機依賴行為呈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手機依賴行為越重,學生對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的評價越低。
3、相對應對思路
由于自身的約束能力不強以及學校的管理相對寬松,同時高職學生對自身的發展計劃并不明確,導致高職學生的手機依賴行為相對嚴重。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當從高職學生自身做起,高職學生應當樹立較為明確的自我約束意識。當然,僅僅依憑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無法更好解決對于手機的依賴。高職院校的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作出積極引導,幫助高職學生走出手機依賴的困境。具體操作上,教育工作者應當進行定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訓活動。同時對于高職學生做出基于基本情況的相匹配的習慣養成活動。培養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建設能力,幫助高職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積極心理素質。
結語:通過對積極心理品質對高職學生手機依賴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能夠明顯得出二者在總體上呈負相關。同時,不難發現,對自身的客觀評價以及學生本身的創造力,對高職學生的相關手機依賴行為有明顯的預測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運.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的成因及其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2.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