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欽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核心素養逐漸成為語文教學重要任務,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主要圍繞語文素養內涵、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等方面展開討論,在對語文素養內涵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提出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改變傳統教學工作制度、確定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等,在上述措施實行下,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94-01
一、語文素養內涵
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四點:第一,語言構建及運用;第二,思維的發展和提升;第三,審美的鑒賞和創造;第四:文化傳承與理解。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語言是貫穿始終的一種文化,而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是幫助高中生積累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在整個高中語文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要了解語文課堂的學習任務,以及自己必須要掌握的學習內容。教師則要培養學生掌握良好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繼而為其語言構建能力和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讓語文思維得到真正的發展和提升,并且提升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讓學生具備欣賞文學文字的能力。語文鑒賞是重要的一種語文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工作中,審美素養的培養極為重要,通過這一素養,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設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一)改變傳統教學工作制度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中,很多教師都局限在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中,教學工作創新、教學效率提升進程緩慢,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教學成果收效甚微。這是因為受到國家的中高考制度的限制,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教學工作制度,導致高中教學體現出“應試化”特點,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取得更高的成績,將“識記”作為獲得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很多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其中的真正內涵,只是盲目的記憶。想要建立起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教師就必須要摒棄原有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中心[1]。以某省實驗高中為例,該高中的某個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除了教學大綱中的必學知識以外,還會定期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并且單獨留出課堂時間,讓學生嘗試著敘述、表達課外讀物文章的中心主旨,以此檢驗學生的閱讀情況,并且有針對性的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下次閱讀課程中,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從而達到開拓學生視野,培養核心素養的根本目的。
(二)確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實際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時,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并采取開放式教學方法,通過加大與學生間的互動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素質教育的根本內涵在于堅持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做到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教學模式選擇上,應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模式設計中,如在采取情境教學模式時,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自行設定場景,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要求學生以文章中各角色的角度出發進行對話,并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內涵。在學生切實融入到文章情境中時,能加深他們對語文閱讀知識的印象,并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實現素質教育切實貫穿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措施。
(三)采用任務教學法
除了上述措施外,為了保證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的開展順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潮流,還需要充分利用任務教學法。當前大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還主要采取以講為主的教學方法,一定程度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和思考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求教師能為學生保留較大的自主思考空間,引導學生在逐步學習教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內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采用任務教學方法,有序開展學生教育工作。例如,在講解《我有一個夢想》這一文本時,教師可提前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引導學生從文本創作背景出發,深入分析文本中提到的夢想具體指什么,再分析作者產生這一夢想的原因。在這種問題有效引導的學習方法下,能促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文本的重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與分析文本的能力。
結論: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實踐的開展,在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有重要意義,其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是落實素質教學的關鍵環節,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確保語文閱讀教學順利開展。本文加大了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素質培養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素質培養功能有較好把握,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真正發揮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發展上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鄧拉美.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高中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