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 尚婧 王凡 趙寶強 王文雨
【摘要】建設區域現代農業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推進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在促進技術研發推廣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發揮有著重要作用。要遵循服務產業、服務區域的思路,把握建設原則,匯集學校、企業、科研單位、行業組織人才,加強技術技能積累,培育優質教育資源,推進協同育人,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 現代農業 協同創新 建設途徑
【課題項目】本文系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重點課題成果(編號:2017024Z)。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235-02
一、建設意義
服務區域發展,深化校企合作、建設區域現代農業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強化農業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協同農業技術鏈與產業鏈、農業生產主體與科研主體,開展應用技術聯合研發、攻關、推廣,是涉農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發展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同時,對涉農高職院校自身來說,建設現代農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也是深化農業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需要,通過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將有力地促進專業與產業、教學與生產、課程與職業標準的充分對接,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水平。
二、建設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建設思路
遵循“服務區域、緊貼實際、服務生產”的總體思路,準確定位,明確目標。以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主題,以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任務為主線,以區域農業、農村、農民工作需求為導向,優化創新環境,提升人才、專業、科研創新能力,為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積極貢獻。
(二)建設原則
1.堅持服務三農。牢牢把握服務區域發展的定位,把區域現代農業協同創新中心的任務確定在開展應用技術研發、推廣、普及、示范、集成、示范、轉化等方面,提高服務三農工作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堅持匯集優秀人才。緊密圍繞區域現代農業創新發展需求,匯聚區域涉農高校、農業科研單位、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業行業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的專家人才,協同區域農業發展,打造區域現代農業應用技術協同創新高地。
三、建設途徑
(一)加強技術技能積累
1.開展應用技術攻關與推廣。圍繞區域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以中心為平臺,加強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開展現代農業應用技術研究、新技術研發、技改攻關、新產品研發,推廣作物栽培和病蟲害防治、畜牧養殖和疾病防治、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新技術新成果。
2.開展農業應用技術服務。以中心為平臺,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為著力點,面向區域農業發展需要,積極開展應用技術成果轉化和農民培訓、基層實踐指導。整合人才、知識、技術、資金和設備等資源,拓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構建開放式社會服務體系。推動服務三農工作提質轉型,進一步提高社會服務的技術附加值。依托教育資源優勢,開展新技術的集成、試驗和示范,促進區域傳統農業改造,促進傳統農業提質增效。
(二)拓展協同創新資源、培育優質教育資源
1.拓展協同創新資源
圍繞區域現代農業應用技術需求,匯聚一流人才和團隊、優質科研資源,形成一批由學科帶頭人帶隊、以高職院校科技人才為骨干、校企行多方參與的人才團隊。協同中心人才隊伍,積極開展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以及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推廣等。
2.培育優質教育資源
以中心建設為窗口,充分對接各級農業行業企業,整合辦學資源,形成多方聯動機制。搭建專業、課程、師資、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等技術技能創新平臺,促進專業建設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技術研究和服務社會創新。組建涉農專業校企合作機構,指導涉農專業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深度對接。不斷深化與區域內龍頭農業企業和現代農業示范創業園的合作,加強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推進實現全方位、寬口徑、深領域的無縫校企深度合作。
(三)推進協同育人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農業行業企業的指導作用,創新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促進協同育人,構建面向區域需求、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一批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和杰出人才。打造雙師工作站。組建現代農業專家工作站。協同農業企業、行業、科研院所等專家和高職院校教師,以協同創新中心為平臺,引進專家教授、能工巧匠到校兼職,內培外引優質專業帶頭人和技能大師。積極發揮協同創新中心對人才培養的帶動作用,充分激發和釋放創新活力,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科研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謝蕾蕾.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發展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中國高校科技. 2014(10)
[2]李祖超,梁春曉.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探析——基于高校創新主體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2(07)
作者簡介:
王曉波,男,陜西省寶雞市人,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