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歷史教學的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式的教學方式。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建立教學互助小組,引入故事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質疑并自行尋找問題的答案,使學生能夠完整地參與到整個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之中。
【關鍵詞】自主學習模式 中學歷史 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50-02
在我國的傳統中學歷史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十分枯燥無味的過程,教師將知識生硬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再被動地進行知識的接收,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的獨立思考。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對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造成阻礙。
一、我國目前的歷史教學現狀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教授為主的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去進行課程知識點的講解以,并以教材為依據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而學生只需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加側重于對重點知識的反復灌輸,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不斷地對知識點進行重復的背誦和復習[1]。學生長時間接受這種填鴨式教育,從而失去了改變、創新的思維能力,進而對歷史課程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雖然在短時間內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學生的成績突飛猛進地增長,然而卻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讓學生在保證學習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便是教師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二、自主學習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實現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新型的自主學習模式支持下,通過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提升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的學習范圍超出課本,向著各個方面深入研究。通過學生自主進行深入閱讀和學習,從而將教材中的知識融會貫通。
例:在歷史課的上課過程中,教師通過“舌戰群儒”的方式以半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挑戰,讓一個學生在臺上快速地回答所有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由教師來評判該學生回答的準確率,通過這種方式考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二)建立小組教學的教學模式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建立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并把教師放在旁觀的主導者地位上。合作教學是提高中學歷史課堂自主教學水平的重要內容,小組合作教學是基于每組6~7位學生的分組方式進行分組并以合作解答問題的方式開展活動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數個與課程重點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以每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的方式進行報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大有裨益[2]。
例: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將學生分為了數個小組,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教師提出的幾個有爭議的問題進行探討。在探討結束之后進行分組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同時讓學生能夠順利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三)引入故事教學法,鍛煉學生想象力
在歷史教學中導入故事教學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提升歷史學習質量還能夠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同時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演出歷史劇,使學生能夠生動地理解課程所學的知識點。
例:學生在學習某節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安排幾個表現力好的學生進行歷史小短劇的表演。通過幾個同學惟妙惟肖的表演,其他學生也牢牢地將知識點隨著小短劇一起記在了腦中。
(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是非常有效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在進行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積極地給學生做出解答。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行搜尋信息、對信息進行整理后自行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一旦發現問題便要及時進行提問,并對學生說提出問題的學生能夠獲得小獎勵,引導學生積極發言。通過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來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這樣不僅使學生養成了能夠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了課堂教學之中。
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引入自主學習模式,教師采取多重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模式的建立,從而使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升,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中學歷史教學水平上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李志杰.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30):37.
[2]李英奎.論自主學習模式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18):79.
作者簡介:
張明月(1991-),女,云南省昭通市人,漢族,三級教師,大專學歷,研究方向為歷史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