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蕓
我們常把學生比作早晨的太陽,那后進生可能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細心呵護、關懷體貼、理解尊重、諄諄誘導……作為一名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也應該有能力幫助教育好這些后進學生,使他們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濃濃的師愛灑向他們。平時,班主任應細心觀察后進生,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消除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激發他們進行自我競爭的動機。
表揚比批評效果更好,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每個學生得到尊重,建立信心。當你與后進生接觸很多,感情較深時,你會發現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以前你沒察覺到,那是因為你缺少發現。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優勢。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長處,發掘其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才更能使后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老師不光要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還要學會欣賞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并不斷給他們以表揚和鼓勵。平時一句“你真行!”“好樣的!”“我為你驕傲!”對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進生來說,也許是一次心靈的震撼。
長期以來,在教育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問題上,校外教育與校內教育配合得不夠。一方面,學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進生;另一方面,社會上不關心和諷刺后進生的現象比較普遍,從而淡化了學校教育的效力。為此,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我們既要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對他們的積極影響,尤其要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進生家長的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和幫助,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為此,我頻頻走訪這類后進生家長,通過談話,推薦其閱讀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糾正其不正確的教育方法,與其達成教育共識,與學校步調一致,并及時反映后進生的點滴進步,提高其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只有真正為后進生營造一方和諧的“精神家園”,才能使他們徹底摘掉后進生的帽子,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出現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的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后進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了。對于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復或后退,我們要正確引導,允許學生犯錯誤,讓他們在失敗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師既要看到后進生的進步,也要正確對待后進生的反復現象,不斷給他們敲響警鐘,不斷鼓舞他們進行自我競爭、自我挑戰,在反反復復的過程中把后進生引向前進之路。
如何獎勵后進生,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呢?在實際工作中,我有意識地設立多種單項獎,故意降低一些項目的標準,使得后進生也有可爭取的獎勵目標,燃起希望的火花,產生努力的愿望。同時,我還有目的地表揚后進生的特長和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使其自覺地克服自身的缺點和錯誤,朝著好的方向轉化,逐漸使“閃光點”變成“閃光面”、使后進生趕上來甚至變成優秀生。
實踐證明:針對后進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心態特點,多方位、多渠道地創設條件,形成良好的成長氛圍,給后進生更多的表現機會,可以使他們自身潛在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讓他們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獲得成功的歡樂,體驗勝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事實上,許多后進生的智商并不低,只是他們在班級乃至整個學校的地位屬于較低層次,似乎沒有“出頭之日”,許多潛在的才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表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