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閱讀能力的強弱,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知識獲取、培養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學生閱讀能力高,綜合素養提升就快。因此,教師必須以繪本為載體,著力提升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對于學困生而言,閱讀是非常煩瑣的一件事,他們往往存在畏懼心理。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方式,尤其要借助繪本,激活學困生閱讀興趣。
關鍵詞:繪本;學困生;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培養他們的語感和思維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做出主觀努力,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要注重引導學困生進行閱讀,科學設計教學方法。繪本是一類以繪畫為主并帶有少量文字的書籍,低年級學生是繪本閱讀的主力軍,他們喜歡繪本的內容,樂于探究繪本中的知識。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繪本為切入點和突破點,引導學困生開展閱讀活動。
一、 猜讀中啟發想象
繪本內容異常豐富,其中蘊含的信息量巨大,學生對繪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認知需求選擇繪本閱讀內容。低年級學生,他們缺少鑒別力,閱讀能力有限,尤其是低年級的學困生,他們是班級特殊群體,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差、表達不清、思維認知較低,這是他們的通病。在閱讀內容選擇時,需要教師科學設計,選擇合適的繪本內容,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
為了激活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出示繪本《云朵面包》,學生先觀察繪本中的內容,一邊猜想一邊讀。因為是單純觀看繪本,不需要讀繪本中的字,所以對學生來說這很簡單。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尤其是學困生。閱讀一段時間后,教師讓一些學困生進行展示。有的學生說:“吃了云朵面包的小貓他們飛起來了,為了讓沒吃早餐的爸爸也吃上一口云朵面包,小貓兄弟倆決定為爸爸送面包,在送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很多人和爸爸一樣也沒吃早餐,于是小貓兄弟不僅把面包給爸爸吃,還給其他人吃……其他人和小貓兄弟倆一樣,都飛起來了,雖然是下雨天,可是他們都沒有遲到。”很顯然,學生的講述與文字內容并不完全相同,但在猜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激發,這也是一種很獨特的教學方式。
繪本內容的豐富性、趣味性給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精彩紛呈的畫面給學生視覺帶來沖擊,學生閱讀繪本熱情高漲。一般來說,繪本中的內容大多是由多幅插圖組成的,同時插圖中還配有文字信息,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往往也是讓學生探索圖畫和文字的內容。對學困生而言,這個任務是艱巨的,他們很難完成。針對低年級學困生學力基礎,教師可以將文字屏蔽起來,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這樣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
二、 追問中加深理解
閱讀是一門技術,閱讀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優化教法是閱讀教學最為關鍵的部分。教法科學、嚴謹、多元,能夠節約時間,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追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學生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教師有針對性地再次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追問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實現“再創造”,拓展學生思維認知的深度和廣度。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順應學生思維發展規律,適時追問,加深學生對繪本的理解,啟迪學生智慧。
閱讀《愛書的孩子》,教師問道:“家里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于是他們決定把書全都搬出去,書搬出去后,對安格斯和露西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學生根據繪本內容能夠找出來,教師進一步追問:僅僅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嗎?學生深度思考,找出家人之間關系發生的變化。在教師的追問中,學生對繪本的認知更加深刻,情感得到升華。
低年級學困生閱讀能力參差不齊,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習慣也是不一樣的。學生閱讀方法積累需要優化。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學習困難產生原因進行深入調研,找到癥結所在,同時制定相應對策,形成突破,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閱讀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個性。追問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尤其能夠幫助學困生理順繪本內容。當然,對低年級學困生的追問必須秉承適度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追問作用。
三、 述說中訓練表達
繪本最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教師要把握住繪本閱讀優勢,豐富閱讀形式,設置多元化的述說訓練活動。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將活動與繪本有機結合能夠最大限度挖掘繪本優勢,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心智得到啟迪,探索知識的熱情得到激發,情感得到升華,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繪本中的文字與細膩浪漫的圖畫能夠給學生帶來啟迪,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復述活動,在復述中,學生將主觀感情融入其中,表達能力自然得到很好鍛煉。
閱讀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教師讓學生根據圖畫和文字進行故事復述。有的學生說:“這本繪本中有兩只兔子:一只兔寶寶,一只兔媽媽,他們相處得非常愉快。這天,小兔子騎在媽媽的身上,撫摸著兔媽媽的兩個大耳朵,說道:‘媽媽你知道嗎,我特別愛你,只是我沒有說出來,你可能不知道。然后他們開始討論誰愛誰更多的問題……”很顯然,學生在講述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這樣的故事講述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
學困生個性差異明顯,學困生的個性特征更加顯著。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何揚長避短,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智慧。在設置繪本講述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不同進行設定,小組合作講述、角色演繹性講述、個人講述等都可以作為活動形式,具體如何設置,教師可以綜合考量各種因素,然后做出正確選擇。
教育教學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習成就有密切的關聯。教師要著重強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借助猜讀激活學生想象力,促使學困生積極思考,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具體實施時,教師必須根據學困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特點,適時追問,深化學生對繪本的理解,豐富繪本閱讀方式。講述活動能夠讓學困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逐漸愛上閱讀,提升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構建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李香.低年級寫話教學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8(28).
[2]鞠其艷.以教材為依托,有效開展低年級寫話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5(29).
[3]魏國寶.低年級寫話教學摭談[J].甘肅教育,2016(21).
作者簡介:林玫,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城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