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菲 吳國強 柳國強
摘 要:目前,案例教學在教育領導應用非常廣泛,在新課程標準中,對高中區域地理部分明確提出了要進行案例教學的要求,這使得案例教學在高中區域地理的教學中積極推廣。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提高了分析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同時也豐富了區域地理的課堂教學。但是,案例教學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還有待檢驗,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區域地理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如何,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中區域地理;教學效果;教學策略
一、 前言
目前,案例教學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地理教學方面的應用也在積極推廣和深化。現在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培養學生發現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特別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學習能力等方面,案例教學在這些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有著突出的優勢,因此,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方面的應用也在快速地發展。
高中區域地理,即《必修3》,是讓學生全面理解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和地理過程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的一部分內容,它更加詳細地闡釋了區域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強調了地理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的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高中的這一部分區域地理內容是高中地理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這一部分內容要采用案例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區域地理教學也采用了案例教學,但是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值得研究和討論的。
二、 案例教學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以認為是通過對一個具體事實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與研究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它具有目標性、啟發性和實踐性的開放式的特點。地理案例教學是地理學科使用案例教學的具體表現,是地理教師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選用特定的地理案例素材向學生呈現,并組織引導學生針對由案例所展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地理案例教學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主要有以下3個作用:
1. 有助于學生提升地理素養。在區域地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教師可以呈現與教學內容聯系較為緊密的豐富案例,讓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于生活的體驗,通過思考和分析,從而獲得一些地理知識和地理能力;或習得其中的某些地理問題的解決能力,增強地理學習能力等。這樣,學生真正從學習地理中獲得樂趣、收獲知識和能力,進而提升到學習地理是一種精神享受,可以促使自己長期的發展,培養自己的地理素養。
2. 促使學生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通過案例,教師可以充分地考慮學生的需求,創設出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地理案例情境,把豐富而飽滿的內容呈現出來,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通過與教師的交流,注重地理問題的探討與研究,進而逐漸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思維過程。在這樣不斷的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 更加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全面的評價學生。案例教學可以將學習情境分為不同的階段或不同的等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不同階段或不同等級參與課堂,展現自己的收獲即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觀察學生的參與度、熱情度、學習成果等情況,給予學生不同的課堂評價;最后可結合類似考試、測試等評價方式,給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系統性的評價。這樣教學可以促使教師給學生綜合全面的評價,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案例教學在高中區域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教學效果評價
(一) 案例教學在區域地理教學中的優勢
1. 滿足學生地理學習的不同需要,重視學生的地理學習動機
在新課標中提出,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目前,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各有不同,有“主動型”“被動型”“興趣型”等。而社會輿論與評價引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學校課程策略、地理教材、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也會對學習動機有所影響。教學方式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要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就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讓其多元化。地理案例教學,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案例。同時地理教師通過對案例的選擇和精心設計,可以更大程度地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生活、探究地理問題、尋找解決辦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荒漠化的防治》這一節,很多教師會選擇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地區和非洲薩赫勒地區的荒漠化的案例,進行教學,但是在一些地區荒漠化現象并不是很明顯,學生體驗并不強烈。如果教師結合自己所在區域存在的荒漠化問題進行案例編寫(如云貴地區的教師可以結合石漠化現象,南方地區的教師可以結合紅漠化現象),并呈現給學生,學生會有更加直接的體驗,學習興趣會更高。
2. 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從“過程”入手,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變化機理。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很少能夠參與或體驗遠離生活的地理事物的變化發展。通過案例教學,教師可以將豐富的材料展示給學生,并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體驗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進而思考其中所蘊含的地理原理或地理規律。
例如,《森林的開發和保護》這一節內容,人教版的教材中提供的是亞馬孫熱帶雨林的案例,亞馬孫地區遠離中國,學生的生活體驗差,參與度低,直接進行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筆者以我國三北防護林為例,以Google Earth這個軟件為基礎,展示三北防護林的動態變化過程,再結合相關地區氣候、環境甚至經濟的發展情況,讓學生能夠從中總結歸納出森林的環境效益和對社會的影響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