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爽悅
摘 要:學生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放教育必須秉承“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中心,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在文中結合實際情況,從隊伍建設、平臺構建等方面,對開放大學學生工作的職能、改進策略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關鍵詞:開放大學;學生工作;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2 — 0155 — 03
開放教育模式無論是辦學理念還是辦學目標上,都優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大學因為生源的復雜性,所以在學生工作上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為開放教育的持續發展造成了阻礙。因此,開放教育必須明確學生工作的職能定位,切實的做好學生工作。
一、開放大學學生工作的四大職能
(一)思想品德提升職能
品德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無論國家處于什么發展階段,都不可忽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開放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國民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開放教育的畢業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以及職業道德〔1〕。中國當代作家木心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只有受教育人從主觀意識上發生了改變,教育的諸多目標才能達成。開放教育中有著不少輟學或者經歷過挫折的學生,這些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卑心理,同時對周遭事物的認知有著一定偏差。在教育的過程中就要對其認知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其在主觀意識上發生變化。只要學生擁有了健康的人格以及正確的學習態度,那么其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所以思想品德的提升,既是開放教育的職責,同時也是開放教育提升教育水平的內在訴求〔2〕。
(二)促進全面發展職能
開放教育的生源結構復雜,因為生活環境、社會經歷、學習經歷、經濟收入、家庭情況的不同,學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實現需求也各不相同。而個體的行為,需要一定的動機才可引發,開放教育具有一定的“自由性”,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開放教育就要用合理的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激勵,進而確保開放教育的有效性以及質量。這種措施,也是“以生為本”理念的體現,對學生總體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3〕。
(三)全面引導學習職能
開放教育模式和傳統教育模式有著諸多不同,對于已經被傳統教學模式“固化”的開放教育新生,首先就要將其“被動學習”的思想觀念向“主動學習”轉化,幫助并且引導學生掌握學習中的策略以及自學的方法,提高學生在新時代下的網路媒介素養。開放教育的教學活動更多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自主性”。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開放教育中的學生,不僅有著一定的學習壓力,同時面臨著家庭壓力以及社會競爭〔4〕。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遇見了挫折,如果沒有教師的激勵以及同學的關心,那么其學習就容易出現“止步不前”的情況。所以開放教育中對學生的引導,必須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教師要定期的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監督,進而保證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性。
此外,在畢業的時間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進而確保開放教育的有效性。因為學生身處的環境比較復雜,精力并不僅僅是放在學習上,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促使學生認識到自身所長,進而使其進行合理的人生規劃〔5〕。
(四)全面個性服務職能
開放教育的學生學習需求更為多元化,一部分學生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但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單存的拿文憑。針對各式各樣的需求,為了確保教育質量,開放教育必須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為學生提供全面且個性化的服務。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學生是學校的產品,接受者是社會。其實學校的產品應該是教育服務,接受者是學生,所以“以生為本”的理念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核心觀念。開放教育要將提升教育服務品質,作為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內容。所以,學生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以“服務”的態度進行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切身實地的對學生進行幫助〔6〕。
二、加強學生工作職能發揮的平臺
(一)網絡學生管理平臺
和普通高等教育學校相比,開放教育的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是和學校、教師分離的,教學活動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所以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就必須依托互聯網進行,比如QQ群、微信群、公眾號、教育網站等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學生可以和教師、同學進行溝通。雖然這種方式的實效性相較于普通教育模式有所不足,但是網絡的開放性其實為開放教育中的學生帶來了更為便捷、快速的教育服務,同時學生在網絡平臺上能夠接觸的同學數量更多,通過實時交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得到保障。
(二)線下實體交流平臺
數據顯示,開放教育中的學生社交需求呈逐年上漲的趨勢。本科學生需求上升65%,盡管網絡交流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便捷、快速、寬廣的交流平臺,但不可否認的是,面對面的交流活動必定更具有深度,也更容易促使學生在交流中袒露心扉,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同伴,這對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有積極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其實效性的角度上看,線下實體交流平臺的建立,一方面能夠減少學生因為遠程教學帶來的陌生感;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能夠相互交流、深刻溝通的渠道。因此,在學生參加面授課等線下集體活動的時候,學生工作者就要注意加強教師、學生之間的溝通,促使互有好感或者志同道合的學生留下聯系方式,加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被關懷”的情感體驗〔7〕。
(三)校園文化特色平臺
校園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教學特色的綜合體現,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夠反映學校的文化沉淀,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全面發展即人的全面發展,指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展,又指人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和諧發展。開放教育的日常教育內容為技能、專業方面的內容,而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文化素養卻沒有途徑得到相應的鍛煉,校園文化的營造就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大多數人看來,開放教育的“含金量”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實拋開社會影響,開放教育本身的教育內涵和普通高等教育是一致的,而校園文化的營造,就是提升學校品牌效應的主要方式。開放教育面對的是我國全體居民,針對各種學歷人群以及非學歷人群,有著相應的教育機制以及教育體系,對社會精神文明的總體提升有著重要的輻射作用,所以校園文化的構建,也能夠因其獨特的教育特性,發揮更大的效果〔8〕。
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為“網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面授課程”,所以開放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傳統高等教育學校也有著諸多不同,開放大學既要在線上構建相應的校園文化,同時也要注重實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在這一點上,學生工作者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空閑時間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貼合時代、貼合教育的文化活動,這樣一方面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從前學習時的感覺,進而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簡單來說,開放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要倡導學生“樂學、易學”,將線上與線下相互結合,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提升自己。
三、提升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水平
隊伍建設是推動學生工作的實際進展,實現學生工作的諸多目標的關鍵。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其綜合素質以及管理水平,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強化,進而為學生工作提供隊伍以及組織上的保障。
(一)學生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業務提升
開放教育中的學生工作內容有著“復雜化、碎片化”的特點,既需要管理學生的日常工作事務,比如學生獎學金的發放、優秀學員評定、入學教育的組織、違紀學員的處理、學生集體活動的組織等等內容,同時還要涉及到學生的心理輔導、職業生涯規劃、專業輔導員的指導以及管理。復雜且多元化的工作內容,就對學生工作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工作隊伍不僅業務能力要強,且還要具備一定的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政治素養,精神方面要有奉獻精神、責任意識,否則相關工作的開展就會面臨重重阻礙。
(二)學生干部及社團組織業務提升
在學校管理思想、管理措施傳達以及實施上,學生干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做好學生工作,學生干部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通過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學習積極性,教學活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組織學生進行社團活動,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相互交流學習經驗,進而讓學生之間產生相互促進的作用。因為開放教育生源廣泛的特性,在社團活動中就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而想要提高社團活動的實效性,學生干部能力的提升就成為了其中的關鍵內容,學生干部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同時也要具有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在活動中要體現出自身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指揮能力。所以,在提高選拔力度的基礎上,學校也要提升學生干部的選拔門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干部的總體素質。
(三)專職學生輔導員業務提升
開放教育中學生架構的復雜性,為專職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相應的挑戰。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專職輔導員相比,開放教育的專業輔導員,除了要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日常學習進行管理之外,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定期、適時的引導,通過激勵以及解惑,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有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應用能力,進而使得學生通過開放教育能夠得到實質性的提升。這就要求專業輔導員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引導能力,同時也要求其具備一定的愛心以及責任心。針對這樣的情況,專業輔導員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為學生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因為開放教育本身的特點,學生工作成為了開放教育中的短板,對開放教育質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想要提高開放教育的教育質量,就必須對學生工作隊伍進行強化,對文章上述的平臺進行構建,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完善。
〔參 考 文 獻〕
〔1〕趙朦,何雪芬.開放大學學生管理模式分析及學習需求調查——以常州開放大學為例〔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1):77-81.
〔2〕何雪芬.積極心理學在開放大學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7,(03):17-19.
〔3〕江小青,狄曉暄.遠程教育院校學生事務管理實證研究——以國家開放大學“學生之家”微信平臺為例〔J〕.天津電大學報,2016,(02):30-34.
〔4〕張運敏,劉洋.基于系統協同的開放大學學生基本信息精準化管理〔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02):89-92.
〔5〕詹斌,黃林清,張國戰,et al.基層開放大學服務型教學教務管理信息平臺的開發與應用〔J〕. 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8,(01).
〔6〕王文婷.開放大學學生輟學影響因素量表的編制——基于教育功能論的開放大學學生輟學管理實踐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7,(03):78-82.
〔7〕李棟.基層開放大學開放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的若干思考——以武進開放大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6,(98):135-135.
〔8〕紀洪元,范宇竹.信息化下省級開放大學教學管理實效性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6,(06):56-58.
〔責任編輯:侯慶海〕